城市美食一太原頭腦

2019-07-10     木秀僧

太原,山西省省會,簡稱「並(bīng)」,別稱并州,古稱晉陽,也稱龍城,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山西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國際交流中心,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歷史,2500年建城史,「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的歷史古都。

太原西、北、東三面環山,中、南部為河谷平原,整個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海拔最高點為2670米,最低點為760米,平均海拔約800米,市區坐落于海拔800米的汾河河谷平原上。太行山雄居於左,呂梁山巍峙於右,雲中、系舟二山合抱於後,太原平原展布於前,汾水自北向南縱貫全境。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橫貫太原市全境,流經境內約100公里。市區東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呂梁山。

「頭腦」是太原特有的一種風味小吃,為湯狀食品。在一碗湯里放上三大塊肥羊肉、一塊藕、一條山藥。湯里的佐料有黃酒、酒糟和黃芪。品嘗時可以感到酒、藥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特點:益氣調元,滋補虛損,活血健胃,富有營養,具有撫寒喘和強壯身體、延年益壽的作用。

它是太原特有的一種風味小吃,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從農曆白露到翌年立春期間,太原各飯店都爭相推出頭腦。頭腦,是一種滋補食品。又名「八珍湯」,是由黃芪、煨面、蓮菜、羊肉、長山藥、黃酒、酒糟、羊尾油配製而成,外加腌韭菜做引子,經常食用,有益氣調元、活血健胃、滋補虛損的功效,晨起食用效果更好。因為早年太原人天不亮就起來吃頭腦,也叫「趕頭腦」,需要掛燈籠照明,所以經營頭腦的飯店門前都掛一盞紙燈籠作標誌,這個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喝頭腦時佐食的「帽盒」,也是太原的風味特產。帽盒是一種烤制的麵餅,短圓柱形,中空,是用不發酵的麵粉加入椒鹽捏成兩片空殼,合在一起,入爐烤制。喝頭腦時把「帽盒」掰成小塊,泡在頭腦里,噴香耐嚼,別有風味。

頭腦是由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醫學家傅山發明,為藥膳食品,對人體有著滋補作用,效果甚佳。

傳說,明亡後一代名醫傅山隱居故里,侍養老母,創製了「八珍湯」讓母親康復。後他將此點傳授給一家飯館,以「清和元」掛牌。「八珍湯」則易名為「頭腦」。每當傅山給體弱需補的人看病時,便告訴他們去「吃清和元的頭腦」。意指去吃清朝和元朝統治者的頭腦。此品屬滋補藥膳,是在一碗麵糊里,放上三大塊羊腰窩肉、一塊藕鮮和一條山藥,吃時撒上3.3厘米長的韭菜節。(孫濤的《朱衣道人》中也採用了這種說法,其中的八珍為:黃芪、良姜、羊肉、煨面、藕根、長山藥、酒糟、腌韭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Oi6D2wBmyVoG_1ZKBK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