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亮相莫斯科紅場。作為一次意義重大的閱兵式,俄軍可是把能掏出來的家底都掏出來了,先進裝備更是讓人眼花繚亂。而閱兵式上公開展示的裝甲車輛,幾乎清一色的57mm"大水管"——中口徑機炮在俄軍現役的"庫爾幹人"25、T-15、"偏流"等一眾裝甲車輛上首先得到應用!
眾所周知,冷戰後誕生的裝甲車輛便大多選擇使用20mm、25mm、30mm、35mm四種口徑的機炮。這些機炮作為"主流"火力能夠延續至今,恰好是因為性價比、威力和適裝性都適中。不過隨著復合材料技術的發展、各種裝甲設計思路的完善,步兵戰車的裝甲防護越來越受到重視、完善,更為強調城市戰能力的重型步兵戰車同樣層出不窮,這些傳統的小口徑機炮越來越不夠用了。
為了能夠改善這一情況,西方國家提出了"埋頭彈"設計,並論證出了最佳口徑40mm。雖然說使用埋頭彈的40mm機炮體積和30mm傳統機炮差不多,但這能夠顯著提高機炮的威力而不減弱其適裝性。缺點是需要一定的科技積累、大量的資金投入,才能夠將這一套埋頭彈體系玩轉。俄軍卻獨行其道,乾脆研發了新一代57mm機炮體系,並應用到俄軍現役新型步兵戰車上。
裝在"偏流"自行高炮上、T-15步兵戰車上和"庫爾幹人"25步兵戰車上的57mm機炮一脈相承。"偏流"自行高炮是基型,T-15步兵戰車和"庫爾幹人"25步兵戰車的57mm機炮都在其基礎上研製。但T-15為了追求更高的初速,延長了倍徑;與此前閱兵亮相的"庫爾幹人"25相比,此次的"庫爾幹人"最大的改變便是使用了一個無人炮塔搭配57mm短管機炮。
俄軍給這門57mm機炮下的定義直譯過來就是"榴彈發射器"。從外觀上看,它的倍徑較小,可能是為了能夠安裝在"庫爾幹人"步戰車上而作的改進。顯然,真正讓它變成"榴彈發射器"的,是因為彈道將會較彎曲、膛壓比較低。不過根據俄方的定義來看,它使用的炮彈和"偏流"自行高炮、T-15步兵戰車略有不同,也只能發射高爆榴彈和破甲彈;也許為了能夠適應"低膛壓"和儘可能增加步戰車的攜彈量,其所用的57mm炮彈發射藥裝藥都會比後二者略小。
不過相比曾經使用的2A42,這門57mm"榴彈發射器"足以應對絕大多數作戰任務。首先, 它的高爆榴彈裝藥絕對要比2A42的30mm榴彈要強,這也就意味著它的爆炸殺傷半徑會隨裝藥的增加而提升不少;在面對輕裝甲目標或者直接暴露在外的有生力量、建築物時,毀傷力會有長足的進步。
而破甲彈則是對其低膛壓穿甲威力不足的補充。據公開資料顯示,其在發射破甲彈時,足以擊穿現役絕大多數中型步兵戰車的正面裝甲,尤其是M2"布萊德利"步兵戰車,也能夠對諸如M1A2主戰坦克的側後裝甲造成威脅;如果遇到裝甲防護更為厚重的主戰坦克,還可以使用布置在無人炮塔兩側的"短號"反坦克飛彈。據悉,該型反坦克飛彈的最大破甲厚度達到1200mm,這甚至能擊穿早期M1A2主戰坦克的正面裝甲。
總而言之,使用57mm中口徑機炮確實可以作為一個對付日趨重視防護的步兵戰車的有效方式。而適裝性和以往的30mm機炮相近的57mm短管機炮,可以推廣到BMP-3等中型裝甲車上;新造的重型步兵戰車,也可以選擇57mm長管機炮。三款57mm機炮分工極為明確,而其57mm機炮本身的技術成熟性更是讓更換機炮的成本下降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