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郭靖楊過黃藥師等人在華山召開第三次論劍,剛論完,覺遠大師追著瀟湘子和尹克西也來到華山之巔。楊過看這僧人時,只見他長身玉立,恂恂儒雅,若非光頭僧服,宛然便是位書生相公。和他相比,黃藥師多了三分落拓放誕的山林逸氣,朱子柳多了三分金馬玉堂的朝廷貴氣,當真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儼然宏然,恢恢廓廓,昭昭蕩蕩,便如一位飽學宿儒、經術名家。楊過心中尋思:「少林寺的方丈、達摩首座等我均相識,他們的武功修為似乎還不如這位高僧,何以從不曾聽他們說起?」
楊過之所以認為覺遠大師武功修為很高,是因為覺遠露了一手極為高深的內功,可以跟自己相比較。忽聽得山腰裡一人喝道:「借書不還的兩位朋友,請現身相見!」這兩句喝聲震得滿山皆響,顯是內力充沛之極,雖不威猛高昂,但功力之純,竟是不弱於楊過的長嘯。楊過一驚,心想:「世上竟尚有這樣一位高手,我卻不知!」月光下只見一道灰影迅捷無倫的奔上山來。楊過見了那僧人的身形步法,暗暗稱奇:「這人的輕功未必在龍兒和我之上,但手上拉了一少年,在這陡山峭壁之間居然健步如飛,內力之深厚,竟可和一燈大師、郭伯伯相匹敵。」
那麼楊過怎麼認定覺遠的武功修為就比無色無相和天鳴禪師要高呢?覺遠是不可能跟無色無相天鳴動手的,事實上三位高僧連覺遠會武都不知道。因此只有一個原因,楊過跟三人較量過。
楊過道:「貴寺羅漢堂首座無色禪師豪爽豁達,與在下相交已十餘年,堪稱莫逆。六年之前,在下蒙貴寺方丈天鳴禪師之召,走少室山寶剎禮佛,得與方丈及達摩院首座無相禪師等各位高僧相晤,受益匪淺。其時大師想是不在寺中,以致無緣拜見。」
先上楊過年譜。
1224年,出生,郭靖為楊過取名,表字改之。
1235年,十一歲,母親染病身亡,葬母於鐵槍廟外,從此流落江湖。
1237年,十三歲,中冰魄銀針,遇郭靖黃蓉夫婦,被帶到桃花島。
1238 年,十四歲,郭靖送楊過到全真教學武,拜趙志敬為師。
1239 年,十五歲,終南山遇小龍女,答應照顧楊過一生一世,如此過去二年。
1242年,十七歲,楊過小龍女修練《玉女心經》和《九陰真經》一年有餘。
1243年,十八歲, 小龍女失身,硃砂痣消失。
1244年, 十九歲,楊過斷右臂,遇神鵰。
1245年,二十歲, 楊過和小龍女拜堂成親,小龍女跳崖自盡。
1252 年,二十七歲 , 楊過闖下了「神鵰大俠「的赫赫威名。
1259 年,三十五歲, 楊過得知世間並無南海神尼其人。
1260 年,三十六歲,楊過赴小龍女十六年之約,萬念俱灰下跳崖自盡,二人重逢,用飛石擊斃蒙哥,與小龍女歸隱江湖。
無色禪師與楊過相交十餘年,十餘年一般為十到十五年。楊過時年三十六歲,十年前就是二十六歲。二十歲小龍女跳崖自盡,楊過獨闖江湖,二十七歲闖下「神鵰大俠」的赫赫名頭。無色禪師和楊過相識,正是楊過二十歲到二十七歲之間。後來郭襄上少林寺找楊過,跟無色禪師起了衝突,書中寫道,「無色少年時出身綠林,雖在禪門中數十年修持,佛學精湛,但往日豪氣仍是不減,否則怎能與楊過結成好友?」
楊過人稱西狂,看誰都不在眼裡,遇上「出身綠林豪氣不減當年」的無色,動手切磋也是題中之意。文壇以文會友,武林以武會友,總得「會」了,方能為友。否則你是那顆蔥啊,我跟你交友。
楊過又說,「六年前,在下蒙貴寺方丈天鳴禪師之召,走少室山寶剎禮佛,得與方丈及達摩院首座無相禪師等各位高僧相晤,受益匪淺。」
六年前楊過三十歲。孔子曰,吾十有五而致於學,三十而立。孔夫子十五歲致力於學習儒家經典,三十歲立於儒林,成為一代宗師。無獨有偶,楊過也是十五歲拜入小龍女門下,開始正兒八經學武。因此三十歲也應「而立」,不僅練成玄鐵重劍,應該也練成了黯然銷魂掌。
「蒙貴寺方丈天鳴禪師之召,上少室山寶剎禮佛。」楊過跟黃藥師一樣,是個薄周禮而非孔孟的狂狷之人,不信佛道,為啥卻要上少林寺「禮佛」?原因只有一個,便是諮詢「獨臂神尼」的事。天鳴無色等人都比他大二十多歲,又都是佛門中人,佛門中人經常切磋佛法,相互辯難,不一定這位獨臂神尼跟天鳴禪師還有交集,因此楊過上了少林寺。從楊過依然等到十六年之約來看,天鳴禪師估計也告訴他,有獨臂神尼這麼一號。否則楊過三十歲就跳崖了,不會再等六年。
「得與方丈及達摩院首座無相禪師等各位高僧相晤,受益匪淺。」無色禪師是羅漢堂首座,無相禪師是達摩堂首座。如果楊過單純上山「禮佛」,弄這麼多武僧幹嘛?少林寺和尚分兩類,一類是武僧,練七十二絕技。一類是文僧,參研佛法。這叫「甚深法力,甚深般若。」覺遠就是文僧,看藏經閣的。如果楊過要學習佛法,那麼應該把覺遠請出來才對啊。如果說覺遠地位不高,也得請個地位高的文僧出來,請一幫武僧幹啥?
啥叫「受益匪淺」?這是楊過自謙之詞,其實就是一個人把一眾少林高僧都打敗了,當然點到為止,以武會友。如果楊過打不過天鳴無色無相,怎麼會知道他們武功修為不如覺遠高?一個圍棋五段,跟六段下輸了,怎敢斷言六段下不過八段?你連八段怎麼下都不知道。只有你是九段,贏了七段,再看八段的棋路,才敢斷言八段比七段要強。
正因楊過打敗了少林這幫高僧,他們才給楊過面子,郭襄過生日送大禮,郭襄在少林寺胡鬧,把好幾個和尚手指頭都砍了,啥事沒有,安然下山。《鹿鼎記》中阿珂也上少林寺胡鬧,卻被軟禁起來,被韋小寶這個無恥「師祖」調戲得要自殺。
拳頭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