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芷若最終什麼結局?從她名字就能看出來,一開始便有暗示

2020-07-23     唐風宋月

原標題:周芷若最終什麼結局?從她名字就能看出來,一開始便有暗示

張無忌在漢水舟中初見周芷若,只見那女孩約莫十歲左右,衣衫敝舊,赤著雙足,雖是船家貧女,但容顏秀麗,十足是個絕色的美人胚子,坐著只是垂淚。張三丰見她楚楚可憐,問道:「姑娘,你叫什麼名字?」那女孩道:「我姓周,我爹爹說我生在湖南芷江,給我取名周芷若。」

周芷若的名字出自司馬相如的《子虛賦》。楚王派子虛先生出使齊國,齊王座前有個烏有先生,跟子虛說,楚國有啥好東西,你給吹一吹。子虛說,我們楚國有雲夢澤,「其東則有蕙圃、衡蘭,芷若。」蕙、衡、蘭,芷、若都是「香草」的意思。司馬彪:「蕙,香草也。」「衡,杜衡也。芷,白芷。若,杜若。」蘭即蘭花。

在三聯版中,沒有周芷若自稱「我爹爹說我生在湖南芷江」一句,這句話是新修版金庸後加的。三聯版是這樣的:張三丰見她楚楚可憐,問道:「姑娘,你叫甚麼名字?」那女孩道:「我姓周,名叫周芷若。」張三丰心想:「船家女孩,取的名字倒好。」問道:「你家住在哪裡?家中還有誰?咱們會叫船老大送你回家去。」周芷若垂淚道:「我就跟爹爹兩個住在船上,再沒……再沒別的人了。」

周芷若爹爹是誰?最早連載版說,便是周子旺。周子旺是明教香主,彭瑩玉徒弟,跟天鷹教教主殷天正關係很好,常遇春是周子旺侍衛。周子旺在江西袁州起兵被殺,常遇春帶著周子旺兩個孩子躲避追殺,男孩被射死,女孩被張三丰救下,便是周芷若。但是後來要寫周芷若拜入峨眉,成為峨眉掌門,而滅絕師太跟明教有不共戴天之仇,如果周芷若是周子旺女兒,那麼滅絕師太是不可能把掌門之位交給她的。因此在三聯版中,金庸把周芷若高貴出身改了,成為「船夫的女兒」。(那小女孩撲在船艙的一具男屍之上,只是哭叫:「爹爹!爹爹!」張三丰瞧那具屍身的裝束,當是操舟的船夫。)

新修版中,金庸怕讀者還是不明白,便加了周芷若「生在湖南芷江」的說法,這句話便是解釋「芷若」這個名字的,跟屈原有關係。

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被流放於古黔中郡地(今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小河口),作《湘夫人》,中有「沅有芷兮澧有蘭」之句。湘夫人是帝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她們同時嫁給了帝舜。帝舜南征蠻夷,死於九嶷山,娥皇女英萬里尋夫,哭的竹身淚痕斑斑,隨後投河自盡。天帝感其忠義,便封她們為湘水之神,也叫「湘夫人」。二神經常在湘江顯靈,期望與帝舜相會,奈何帝舜上天成為太陽神,每天忙的團團轉,沒時間跟二位夫人相見。《湘夫人》寫的便是二神等待與帝舜相會時的情景。

「芷若」還有「空谷幽蘭」之意,這個名字中預示著周芷若會孤獨終老。

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漂泊在外的孔子準備回到魯國,落葉歸根。孔子一行艱難跋涉在澧水兩岸一條狹長的山谷中,忽明忽暗的斜陽將山谷分成陰陽兩界,峭峭嚴冬,萬花凋零,唯有蘭花茂盛繁複,一股清雅之美凜然而來,不可侵犯。孔子喟然嘆息。他說:「蘭花之香為王者之香,其香純正清雅,沁人肺腑,如今獨自盛開,卻無群花相伴,唯有諸多野草為伍,恰如賢人生不逢時,不得不與粗野淺陋之人共處於世。」遂讓御者停車,盤膝而坐,撫琴一曲,此曲盪氣迴腸,索繞在幽谷之間,反覆迴響。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之子于歸,遠送於野。何彼蒼天,不得其所。逍遙九州,無所定處。時人諳蔽,不知賢者。年紀逝邁,一身將老。」《孔子家語·在厄》:「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

曲名《猗蘭操》,乃周公姬旦所作。周公輔佐成王安邦定國,晚年卻被成王猜忌,跑到楚國避難,成王后悔,派人請他回國,周公走到芷江,見蘭花盛開於幽谷,感慨自己被小人讒言所傷的悲憤,遂作《猗蘭操》一曲,奏罷而逝。

周芷若的周,便是周公的周。

屈原,湘夫人,孔子,周公,他們都是「孤獨的人」,都以芷蘭自比。而《倚天屠龍記》描述周芷若,也處處有蘭花之傲。全書充斥著「清麗秀雅,清麗靈秀,清麗如昔,清雅秀麗,清麗絕俗,秀麗絕俗,吹氣如蘭,宛若天仙,猶似天人,出塵如仙,美若天人」等等彩虹屁,歸根結底一句話,周芷若不是人,是神,是女神,「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也」。不僅韓林兒宋青書把她奉若神明,便是張無忌,也把她當女神,張無忌為人輕薄,喜歡動手動腳,一見趙敏便脫人家襪子,摸人家腳,但對周芷若永遠保持著克制和尊重,即使兩人都已經訂婚了,也不敢跟周芷若同處一室,發乎情而止乎禮。

因此張無忌說,他對趙敏「又愛又恨」,對周芷若卻是「又敬又怕」。又愛又恨的是情人戀人,又敬又怕的只能是神靈,對待神靈,孔老師早就說了,要「敬而遠之」,保持崇敬心和畏懼心,但要躲得遠點,不要招惹人家。因為你惹不起,纏上就麻煩了,不死也丟半條命。

所以金庸給周芷若安排了三個結局。

連載版其實是最靠譜的,便是周芷若出家為尼。周芷若跟峨眉派創派祖師郭襄學習,把峨眉派掌門之位傳給了張無忌,「張三丰瞧著郭襄的遺書,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個明慧瀟洒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周芷若削髮為尼,不問世事,自此一盞青燈,長伴古佛。」但是這個結局很顯然屬於「暴殄天物」,對周芷若很不公平,因此被廣大讀者噴的最厲害,金庸只好改。

三聯版咱們最熟悉,便是周芷若要張無忌辦件事,留了懸念。張無忌正給趙敏畫眉,忽聽得窗外有人咯咯輕笑,說道:「無忌哥哥,你可也曾答允了我做一件事啊。」正是周芷若的聲音。窗子緩緩推開,周芷若一張俏臉似笑非笑的現在燭光之下。張無忌驚道:「你……你又要叫我作甚麼了?」周芷若微笑道:「這時候我還想不到。哪一日你要和趙家妹子拜堂成親,只怕我便想到了。」張無忌回頭向趙敏瞧了一眼,又回頭向周芷若瞧了一眼,霎時之間百感交集,也不知是喜是憂,手一顫,一枝筆掉在桌上。趙敏曾經大鬧周芷若婚禮,橫刀奪愛,硬生生虎口拔牙,把張無忌搶走了。因此周芷若說,到了你們成親那天,我再找你辦事,可見周芷若還不甘心。但是這個版本讀者還是不滿意,到底周芷若啥結局啊,倒是給個痛快話啊。這不坑人麼。於是有了新修版。

新修版最惡俗,最接地氣,也最得廣大讀者歡心。可見我們都是俗人,理解不了高貴的靈魂和愛情,只能理解柴米油鹽。金老面對廣大媚俗的讀者,也只能屈就了。

張無忌躍出窗子,見周芷若緩緩走遠,便走快幾步,和她並肩而行。周芷若問道:「你明天送趙姑娘去蒙古,她從此不來中土,你呢?」張無忌道:「我多半也從此不回來了。你要我做一件事,是什麼?」周芷若緩緩地道:「一報還一報!那日在濠州,趙敏不讓你跟我成親。此後你到蒙古,儘管你日日夜夜都和趙敏在一起,卻不能拜堂成親。」張無忌道:「好!我答允你。到了蒙古之後,我不和趙敏拜堂成親,但我們卻要一樣做夫妻、一樣生娃娃!」

周芷若嫣然一笑,說道:「你們儘管做夫妻、生娃娃,過得十年八年,你心裡就只會想著我,就只不捨得我,這就夠了。」說著身形晃動,飄然遠去,沒人黑暗之中。

張無忌心中一陣惘然,心想今後只要天天和趙敏形影不離,一樣做夫妻、生娃娃,不拜堂成親,那也沒什麼。「為什麼過得十年八年,我心裡就只想著芷若,就只不捨得芷若?」

這個結局解決了周芷若要張無忌辦的事,便是要張無忌跟趙敏「只談戀愛不結婚,時時刻刻想著我。」一下就把女神變成女妖精。

趙芷若和趙敏其實是金庸仿照《紅樓夢》中薛寶釵和林黛玉設計的。賈寶玉跟林黛玉情深意切,卻娶了薛寶釵,因為薛寶釵是個過日子的,穩重體貼,不像林黛玉整天哭哭啼啼,撒嬌找茬。張無忌娶趙敏,賈寶玉娶薛寶釵,其實是絕大多數男人共同的選擇。娶妻娶德,納妾納色,林黛玉和周芷若長得好看,可以做妾麼。不想做,只能兩個結局,要麼死,要麼孤老終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SSRjHMBnkjnB-0zgg4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