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作為蘇式糕點中的代表,蘇州鮮肉月餅可稱一絕,我想試試

2019-09-11     傳統活兒

(圖片 | 新浪·catch fashion)

中秋將至,月餅重回市場。

原先只分蘇式月餅與廣式月餅,此兩種於市場中不分伯仲,人們各有所愛。但前幾年「五仁月餅」之調侃悄然興起,人人皆打趣「送你討厭的人一盒五仁月餅」,近兩年市面上又湧現「小龍蝦月餅」「白酒月餅」「老乾媽月餅」等獵奇品種,月餅話題便年年成了熱點。

然而蘇州人不為所動,不管是何種新奇品類,一律比不上本地自有的蘇式鮮肉月餅。

鮮肉月餅是江南傳統美食,並非蘇州獨有,上海、浙江亦有之,但作為蘇式糕點中的代表,蘇州鮮肉月餅可稱一絕。我曾去上海吃過鮮肉月餅,雖味道也並不差,然而月亮還是蘇州的圓,鮮肉月餅還是蘇州的好吃。

許多外客來蘇州之前,甚至並不知道月餅餡兒還可用鮮肉製成(正如不知道蘇州豆漿是用油條泡製的咸豆漿),但吃畢,少有人喊難吃。

(圖片 | 花瓣網)

「鮮肉月餅」顧名思義,正是用新鮮豬肉製成內餡兒的月餅,外皮由層層手工酥皮包裹。

製作方式有三四種,各家手法亦有不同,然而脫不開一些基本步驟以及大致用料。用料一般有肉末、薑蓉、蒜蓉、蔥花、澱粉、麥芽糖、蜂蜜、酥油、豬油、香油、料酒、胡椒粉,月餅形狀也多半類似:上圓下平,均勻周正。豬肉帶汁,韌且不膩。

好的鮮肉月餅,其氣味乾淨,絕無油膩之氣,表皮飽滿,帶有豬油揉出的亮光,發黑、發髒者,切勿購買。若購買的鮮肉月餅內餡兒不緊實,略咬一口即跑餡、跑油,散發出苦澀陳舊之味,便是低劣製品,還是立馬棄之為好。

(圖片 | 花瓣網)

鮮肉月餅還要數長發西餅所做為最佳,年年中秋前店裡都大排長龍。我初至蘇州時,中秋前去觀前街遊玩,見對面臨頓路、長發大廈排了一條長隊,即便落雨天人群依然打傘等待,疑惑時,請教路邊開三輪車的本地人,答曰:對面是長發西餅,排鮮肉月餅呢!這才知曉。

除了中秋節大量供應,平素長發的各區分店,以及廣濟南路、察院場地鐵站也有販售,只是經常售罄。

其次有名的為胥城月餅。據說其鮮肉月餅是來自北京的一個頂級廚師研發出來的,除了總店,蘇州其餘各地區有多家分店,但地鐵站未有。

名氣再次之的,則有稻香村(非北京稻香村,曾因品牌問題打過官司)、采芝齋(專做糖果的蘇州傳統名店)。在觀前街可一次性找全這些店鋪,其餘地點於遊客來說,不算好找。

(圖片 | 花瓣網)

我有好友離開蘇州回家鄉工作,總是惦記著蘇州的鮮肉月餅,每年仍要回來蘇州專程購買之。亦有朋友從蘇州帶了月餅坐高鐵回去分食,親朋好友吃之,贊絕,於是眾人便專程為了鮮肉月餅來蘇州周遊一番。由此可見鮮肉月餅之受歡迎程度。

近幾年店裡賣的鮮肉月餅都用紙袋分個裝好,此舉更能方便攜帶。其實以前蘇州的月餅底下是襯有一張油紙的,關於此還有一個小故事:

據說元朝末年,老百姓不滿當時統治者,便要起來造反,張士誠預備在吳地起兵,於是他利用中秋吃月餅這一習俗,在月餅之下墊有一小紙,上書「吃月餅,殺韃子」,月餅送至百姓手中,人們便於中秋之夜起義,此後為了紀念此次起義,蘇州月餅便保留了底下帶有一張小紙的傳統,既可防油,又有歷史內涵。

(圖片 | 新浪·catch fashion)

(圖片 | 新浪·catch fashion)

我每每路過姑蘇區幾個地鐵站,即便非中秋節前後,也會去長發西餅買上兩隻純鮮肉月餅(總店有販售胡蘿蔔鮮肉月餅)。雖然鮮肉月餅的配料中有豬肉、豬油,然而滋味卻並不油膩。

剛出爐的月餅皮尚帶有餘溫,皮、餡的香味溢了出來。一口咬下去,餅皮微酥,露出內里肉質,可從小口中吸出湯汁,似小籠包吃法。再咬一口,餅皮連帶肉末,混在舌尖,極是熨帖。三口五口,便解決了一個,回味無窮。若將月餅帶回家中吃,可用微波爐加熱,再配上清茶,吃三四個也不嫌多,只是熱量比較高,多吃對體重不宜。

有說法講食物是有靈魂的,此言不虛。小時候在街邊吃到的熱騰騰的蘿蔔絲餅,鐵勺烙成細細花邊,站在攤邊幾口吃完,長大後甚為懷念,總覺得此餅代表溫暖與童年。而後吃鮮肉月餅,亦有類似體悟,其間的微妙感受,是說不清、道不明的。

作者:奇妙丸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6DbIW0BJleJMoPM2fV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