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為竹子題詩,因其中的人生智慧流傳至今,最後14字點醒世人

2019-10-04     沉醉古詩文

鄭板橋是清代的書畫家和文學家,「揚州八怪」之一,也曾經短暫的進入過仕途為民謀福利,只是後來受不了官場的不作為,私自開倉救濟災民,惹怒了上級官員,只好告病還鄉。辭官的鄭板橋依舊回揚州以賣畫為生,一介文人畫家在封建王朝行將就木的時代有這樣的歸宿,一生也算得其所哉。

而鄭板橋的畫中,又尤其以畫竹著稱,一生中有五十多年都在畫竹子,可以說是知根知底,感情極深,他本人更是以竹子自比,把竹子當成了自己的好朋友。而興趣所至也喜歡在自己畫的竹子上題詩,鄭板橋流傳下來的詩篇並不多,其中占很大比例的就是與他畫的竹子一起流傳下來的。

今天要說的這一首,題在一幅名叫《竹石》的畫上,畫至今無緣欣賞,這首詩卻因為其中隱含的人生道理到今天還膾炙人口。

竹石

清代: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詩,鄭板橋以平實樸素的語調記述著伴隨自己一生的老朋友,由根及莖葉描述的仔細而生動。

畫的名字叫《竹石》,說明了畫的內容是長在石縫裡的竹子。而開頭一句介紹竹子和畫,也就從這個細節開始。「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外表看來蕭蕭颯颯自然傲然挺立的竹子,支撐著它的卻是貧瘠而又堅硬難鑽的岩石。要養分,從破碎風化的岩石中吸收;要水分,只能等著老天爺下雨。出生的環境如此之差,換做是人來做,可能早已經選擇了放棄,而竹子沒有像人一樣的顧慮,它的信念只有一個,活下去。

所以它緊緊的攀住破岩,咬住青山,只是為了自己生命的延續。傲然於巍巍高山之上,四周自然有罡風呼嘯,立在山頂上的人,感受到的自然是八方來風。而所有的這些也不會令竹子退縮。它只會更加拚命的吸收養分,繼續成長,一直到所有的挫折都打不倒它,一直到足以笑立天地之間,一直到山崩岩碎,身無立錐之地。

鄭板橋寫竹子,其實也是寄託了人的思想,在他的作品裡,風一般代表著惡勢力的摧殘,竹子代表著高潔堅韌的正人君子,而那塊岩石則預示著君子雖出於寒門,亦必將有所成,即使不能封侯萬里兼濟天下,至少也做得到千磨萬擊獨善其身。

這裡的鄭板橋也正是拿竹子比喻自己,比喻像自己一樣有著這樣高潔堅韌情操的一類人。今人們也可以拿此詩比照。竹子所擁有的品格,我們又做到了多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TYNm20BMH2_cNUgHIv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