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女道士因相思而寂寞,無聊時寫下一詩,流傳了1000餘年!

2020-04-21     沉醉古詩文

唐代因為社會風氣的開放,女人的社會地位比其他朝代要高很多,她們的自尊心和獨立性相對其他朝代也要強很多。

在這其中,女道士又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她們的存在更多的不是為了遁出紅塵,相反,是為了解放自己的天性,給自己的放縱行為以藉口。不能否認其中真的有對塵世心灰意冷之人,然而大部分的女道士,還是像上邊說的一樣,喜歡浪漫且多姿多彩的紅塵。



甚至說的過分一點,當時的女道士和如今的網紅有一點相似,一般做女道士的人姿色都不差,而且帶有一些文人雅士喜歡的文藝氣息,或者是工于格律書法,或者是擅長鳴琴歌舞。所以說她們與當時的文壇詩人們是非常投合的,往往相交甚密。

今天要說的女道士也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一位了,詩人劉長卿是她的好友,將她稱為「女中詩豪」,男性的詩豪是劉禹錫,他的詩風豪邁剛健,這是被世人所公認的,而一介女流也冠上了詩豪的稱號,其文學成就相比也不會低。

事實也的確如此,這位女道士名字叫李冶,是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歷史上關於她性格舉止的有趣記載也很多,可以說是一位很有話題性的人物。



她五六歲的時候就開始寫詩,有一句詠薔薇的詩是這樣寫的:「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這裡用了架卻的諧音暗示女子出嫁,構思上非常巧妙。女兒在文學上表現出這樣的天賦,她的父親卻並沒有什麼高興的神色,反而是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嘆氣不是因為李冶的文學,而是因為這個句子,一個女孩子在五六歲就想到了待嫁女子的心緒紛亂,情感如此豐富,將來有很大的可能風流成性。父親所以說她「必失行婦也」,李冶後邊的人生之路也印證了這一點。

11歲的時候,李冶被送入玉真觀作女道士,從此開始了她浪漫且風流的一生。



李冶的姿色過人,處世的態度也不像其他女人一般三綱五常,謹小慎微,而是瀟洒、浪漫,換成現在的話就是神經大條。在道觀的幾年裡,李冶繼續發展著自己的藝術天賦,工于格律,專心翰墨,也學會了彈琴。

試想一下,這樣的女子對於當時的文人雅士有著多大的魅力?

所以李冶的朋友圈也非常廣泛,遠到超然物外的陸羽和皎然,一個茶聖一個詩僧;近到

著名的詩人劉長卿,以及朱放、韓揆、閻伯鈞、蕭叔子等文人,都和李冶情意相合,往來密切。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這一首詩,據說就是李冶寫給其中一位的。



相思怨

唐代: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

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人們都說大海很深很深,可是大海的深度,根本及不上我對你相思之深,甚至連一半都達不到。

大海再寬再闊,總還有一個盡頭,可我對你的相思,茫無際涯,沒有盡頭。

帶著琴走上高樓,閣中空空如也,整個屋子都被清輝點亮。

我十指彈著相思的曲子,琴弦斷,妾亦思君至腸斷。

整首詩的內容沒有太多的深度,就是在用最簡單的語言傾訴著少女的情懷。也恰恰是這種簡單直接,最能打動人心。有某個瞬間甚至會覺得她和李白有一些相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少女的相思真的能夠和海水相比嗎,做不到,這是虛寫。但是這種虛寫是這樣的自然,讓我們覺得事實本該如此,海水再深,哪有人的相思深呢?

後兩句描述自己彈琴的場景,說到弦斷腸斷,也是非常的簡單直接,對於自己的悲傷和相思之情沒有絲毫的掩蓋和修飾,一切都是最真實的模樣,這也正合李冶浪漫洒脫的個性。



所謂「少女情懷總是詩」,女子們或許寫不出男子的壯闊剛健,然而她們的詩歌文章,卻別有一種入幽的細節美,專門在細節處打磨,在細節處打動人心。有人覺得她們表達情感的方式太過直接,失去了唐詩蘊藉的美,這樣說也不合適。想像一個柔弱的女子,在高樓上悠悠地望著明月,想著心上人,信手彈著相思的曲子,這樣的場景本身也是情感的傳達,唐詩的美就在其中慢慢地氤氳出來。

幽思懷人的主題許多男性詩人也寫過,但是和女性的手筆比起來,始終是缺少了一點什麼,畢竟女人心海底針,這樣的情感還是由當事人寫出來,才會更加的迴環曲折,餘韻悠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IERnXEBfGB4SiUwA5I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