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仙人不屑於關注紅塵間的普通人。兩者之間的距離相差太大,居住在九重天上的神仙不會用凡人的思考方式,也就讀不懂凡人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悲欣。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總是要真正深刻的走入一種生活方式之中,才能夠懂得蘊含其中的平凡的魅力,懂得每一種生活方式的不同之處,懂得以這種方式生存的人們的處世哲學。
仙人做不到的事情,詩人們卻做到了,無論是紮根於農民階層,一生不求仕的草根詩人,還是出將入相,叱吒朝堂的官僚詩人,抑或如李白、王維一般醉心山水的出世詩人,他們總歸還是會與凡人有所接觸,也寫出了很多描寫底層人民生活和情感的詩篇。更不用說杜甫的三吏三別與劉禹錫的竹枝詞,都是詩人重視平常人生活的典範之作。
今天我們來看李白一首寫農家生活的作品,李白遊歷到五松山的時候,曾經在一位老婦家裡借宿過,面對著自己不熟悉的生活環境,以及農家老婦的殷勤款待,謫仙人心中豐富的情感再次激盪,寫下了這首《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唐代: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詩的題目幾乎將所有的信息都給讀者點了出來。有了對詩歌內容的整體把握,再去讀具體內容就容易理解了很多。
第一句寫到了自己的狀態,今天晚上我借宿在五松山下,沉默寂寥,沒有什麼可以作樂的地方。這樣的鋪陳也為下文做了鋪墊,如果還是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有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可以做,謫仙人李白就不會有接下來的感觸了。
第二句是對周圍環境的描寫,從事農業的人們在秋天總是很辛苦,忙著收穫和新一季的播種,而這基本上是男子的工作,下一句就說到了女子,鄰家的女人深夜裡還在舂米,不顧秋天裡深重的寒氣。
隨著時間線的繼續進行,供他住宿的老婦人給他端上了飯食,李白是這樣形容整個經過的:老婦人跪坐著給我呈上菰米飯,雕胡就是菰的意思,這在古代可算是一頓美餐。月光照進了素白的盤子裡,用高潔的月光來襯托盤子裡食物的美物,是非常「李白」的一個比喻。
最後李白說到,這樣的待遇讓我慚愧的想起了救濟韓信的漂母,我李白既然沒有韓信這樣匡扶亂世,建功萬里的本事,只好多次推辭,不敢吃這頓「家常飯」了。
讀完這首詩一下子想到了魯迅的兩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李太白在詩中表現出來的特質與之相差不多。面對權貴階層,李白可以頤指氣使,「令貴妃捧硯,力士脫靴」,但是對上淳樸善良的農家老婦,李白卻是帶著尊重和慚愧的,這是一種很可貴的品質,也是一個人想要看清這個世界需要的基礎能力。
李白的詩向來豪邁、浪漫、飄逸,但這首卻寫的平淡、樸素、自然。通篇只是對自己感受的平鋪直敘,沒有任何的雕琢痕跡。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或許兩種李白都是真正的李白,只是在不同的場景中,時而澎湃飄逸,時而清淡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