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國神童頻現的一周:小學生研究基因、癌症茶、一天作2000首詩的16歲少女……
吃瓜到現在,我們發現這不再是學術不端、差異化、過度包裝孩子,而是一條秘密的產業鏈,直指高校自主招生。
國內清華大學、北京大學985、211等高校都有自主招生名額。而 獲得相關比賽證書的竟然可以低於正常錄取分數線174分,以省一本分數線標準被清華錄取?!讓我們看一看
2019年清華大學自主招生信息:
(截圖來源:陽光高考-清華大學2019年自主招生簡章)
注意紅框內就是最近天才頻出,已經變味的大賽——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截圖來源:陽光高考-清華大學2019年自主招生簡章)
招生要求針對創新突出的學生,可以用所在省的本科分數錄取,這是什麼概念?
以出「神童」的雲南省為例,請看下圖:
(圖片來源:百度搜索清華大學錄取分數)
可以看到2019年清華大學錄取分數線,雲南省理科709分,2019年雲南省理科一本線535分,差174分!
所以,作為自主招生條件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就陷入造假漩渦,之前提到的小學生抗癌論文已不是個案。
有直接同步國內論文的,還有參考國外論文的,可以看到展示圖實驗圖與發表在Dalton Transactions期刊上的論文一模一樣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這些只是冰山一角,還有一些學生的「成果」與博士、研究生的課題論文極具相似性。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本應是我國未來學家的搖籃,展示中學生創新能力和視野的舞台。由於競賽獲獎事關學生評優、評獎、升學,於是 為了謀得考試加分和特招資格,一系列魔幻操作,把大賽變了味。
大賽搖身一變,成了學二代們比拼資源、人脈的名利場。有的學生、家長就功利地對待參賽,並違規運作包裝報獎。有的家長花錢找機構,代寫論文、代申請專利;有的家長託人找大學教授幫忙,給孩子搞一個成果;還有的家長則自己上陣,給孩子弄成果。
少年強則國強,如果一個個未來科學家是站在前人肩膀拾人牙慧,何談創新,何談科技興國? 這種少年強不一定國強!
一日作詩2000首的16歲高中岑姓女孩,簡歷更是足以閃瞎人: 日均作詩2000首,詞牌300首,小說15000字,2年出3本書,拿4次演講比賽大獎。
(圖片來源:網絡)
三個品牌的創始人,創辦了「全球華人青少年領袖學習會」。 「中國國際新聞雜誌社」記者、「中國國際新聞雜誌社中華傳統文化傳播院」院長助理、「中國國際新聞網紹興運營中心」副主編。
(圖片來源:網絡)
一天作詩2000首是啥概念?
細心的網友發現: 按照24小時算,不吃不喝不睡不上廁所,每43秒就得寫一首才能一天作詩2000首。
蒙台梭利曾經說過: 在兒童的世界中,孩子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角度,但成人卻因無知和自私對孩子的世界展開「殖民」活動。
其實,我們每個孩子都是一座寶藏,需要父母細緻勘探,仔細甄別,找好時機,而不是東挖西挖隨便塞點金子,然後大肆宣稱這是一個金礦。 願以後能少一點功利,家長應該教給孩子的是:
學會擔當
學會擔當是最重要的人生主題課。周總理曾說:「少年當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我們絕不做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應效仿先賢「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作為中華子弟,我們應勇敢地承擔起社會責任,為早日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鬥!請謹記,少年強則國強!
學會敬畏
心懷敬畏才能長安。明代學者方孝孺有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心存敬畏,但不畏手畏腳;敢於作為,但不為所欲為。
敬畏法紀,才會審慎行為,遵紀守法,嚴守自己的底線。
敬畏生命,才會善待生命,珍惜生命,追尋生命的價值。
敬畏科學,才會用心探索,潔身自好,恪守人生的信仰。
敬畏自然,才會行有所止,愛護環境,尊重自然的法則。
學會甄別
身處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信息轟炸並不可怕,學會甄別面對人生道路上紛繁複雜的信息投遞,分清良莠,為自己的思維建立秩序, 在紛繁複雜的信息中為自己的判斷找准依據。
願每個孩子都能收穫自己想要的!
面對這種「差異化包裝」你是怎麼想的?快到留言區告訴我吧!
作者:知子花,轉載需註明來源,18年專注於心理學和家庭教育領域,20000+海量原創家庭教育案例,掃碼關注我,了解更多教子方法。
# 免費答疑 專家指導#
還在為孩子這些行為煩惱?
拖拉磨蹭|多動 | 注意力不集中
急躁|衝動易怒|愛發脾氣
校園欺凌|人際關係差 | 不合群
抗挫力差|害怕失敗 |不自信
沉迷網絡遊戲| 青春期叛逆| 厭學
焦慮| 強迫 |抑鬱
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