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強冠龍鳳胎「姐姐」頭銜:真心疼這個被「性別歧視」的孩子

2020-02-21     知子花家庭教育


「你是姐姐你就不能懂點事多讓著點他嘛」
「你怎麼能這麼不懂事」「我們少數服從多數就這樣吧」


以上的話我相信大家在成長過程中也都聽過吧......
如果是多子女家庭,應該還會有更多像這樣的對話。但爸媽們,殊不知這樣看似普通的對話會給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下面我們來看看這部1996年拍的20分鐘的紀錄片《姐姐》。

豆瓣評分:8.8分;曾獲中國紀錄片協會大獎。


鏡頭下家中的「姐姐」,細膩的情感被弟弟的添油加醋和爸媽一次次無意之言,重重傷害著。看的過程中,自己的臉都感覺到像小刀刮一樣隱隱作痛,可想而知,在這個6歲小女孩的心裡是承受了多少「不公平」。

這部片子看的人並不是很多,這是導演李玉當年在《東方時空》里的一個紀錄片。本來是要做一個關於刑警的片子。李玉回憶,我去他家呆了幾天,一家四口,這對龍鳳胎媽媽無意中一句「這個女孩子不討人喜歡」,一下子就把我留下了。


母女之間的『敵對關係』很有意思,一個6歲小姐姐被當成大人一樣對待,而姐姐覺得媽媽更喜歡弟弟。觀察了姐弟倆的生活,姐姐的內心,李玉放棄了刑警的素材,轉而將攝像機轉向這個在家庭中處於劣勢的姐姐。


這也就是紀錄片《姐姐》的由來。

雙胞胎即將進行剖腹產前,爸爸媽媽一致認為,女孩應該多照顧男孩,所以人為決定先讓女孩出來。
強行賦予了女孩「姐姐」的身份


殊不知,這個身份直接註定了她以後所要承擔的義務。

一開始,只是看到兩個孩子的小打小鬧,因為弟弟耍賴姐姐拒絕和他玩象棋,可媽媽過來卻說:「你是姐姐你陪弟弟玩一會兒怎麼啦?」說完姐姐就委屈地嘟囔出「你不是不喜歡我嘛」

媽媽當時並沒有辯解,只是用「忙」來一語帶過。

平日裡,總是媽媽跟弟弟有說有笑膩在一起,姐姐自己在旁邊只能「假裝」玩自己的才不會寂寞得那麼明顯。


每個孩子都是希望被陪伴被關愛的,在弟弟的告狀和媽媽的偏袒下,姐姐比別的小朋友會更渴望家人的關愛,那就是爸爸的愛。

周末爸爸回家吃飯,因為爸爸的工作是刑警並沒有太多時間陪他們,兩個孩子都非常想爸爸,尤其是姐姐,認為這是她在這個家唯一的「隊友」。但是爸爸的做法並沒有站在她這邊,而是隨了大流,一句「少數服從多數」,表面上家庭民主,但實際爸媽都忽略了姐姐的感受,會讓她覺得自己在這個家裡並不受重視。

在媽媽的眼裡,大人的位置是居高臨下的,所以能說出「她一個小孩我還能給她認錯去」,認錯並不是取決於對錯,而是身份。


這種錯誤的觀念,從小灌輸給孩子,孩子長大後很有可能變成像媽媽一樣觀念的人,對是非沒有明確界限,不能正面承認自己的錯誤,這讓孩子從小形成了錯誤的認識,當然影響的不止是姐姐一個,還有一直被袒護的弟弟。

看到這裡,如果換位思考我是姐姐,心裡聽到自己的媽媽說「永遠不喜歡你」,一定是非常受創傷的。別人的媽媽都是對自己的孩子呵護備至,當然她對弟弟也是一樣,為什麼就對自己這樣?


這一切會讓這個心思敏感的小女孩從小就有不公平情緒,這對她以後的為人處事影響都是至關重要的。

從姐姐的口中,媽媽和弟弟的「悄悄話」讓自己無法融進她們兩個之中,對媽媽也有了小偏見。
媽媽對弟弟一貫的疼愛讓這個孩子認為「媽媽不會喜歡我」


過程中,媽媽跟爸爸抱怨,家裡小孩需要更多的「教育」:「我一個人忙裡忙外,精力也是有限的!每天還要當法官,我累不累啊我?!」丟下這句話之後,媽媽走進臥室,抱著弟弟看電視去了。

姐姐見狀,跟爸爸哭訴「你看他們倆多好啊。」爸爸說:「怎麼可能?你看你和弟弟吃得一樣,穿得一樣,你一個六歲小孩,怎麼疑心這麼重?你將來長大了能和別人共事嗎?快去給媽媽認錯吧」。小女孩說,「認錯也白搭,她肯定不喜歡。」爸爸說:「怎麼可能?我覺得她肯定不跟你似的,心眼那么小,走,我們去認錯。」


作為旁觀者的我都覺得為姐姐傷心,努力爭取了半天最後還是道歉咯?最後還是我的錯咯?全部的錯都在我咯?

孩子年齡小但並不代表她沒有思維,她會考慮媽媽對自己的感情,對比她對弟弟的感情,這是件多麼扎心的事呢!


很多時候我們的多子女爸媽都認為,大寶應該懂得謙讓,應該會關愛弟弟/妹妹,所以每當孩子發生爭執,我們心裡的天平會不自主的往相對弱小的孩子那裡靠這對大寶的自尊心是非常受傷的,自己最親近的爸爸媽媽都不能公平對待自己,在以後的成長中,對其他人又會有什麼樣的期待呢?

說回這部影片,雖然整體都是單機拍攝,細節還是很豐富,捕捉姐姐細膩的小情感。所有非獨生家庭爭寵中處於弱勢的那個孩子估計都會找到那份共鳴。


裡面爸爸反覆說,你弟弟錯比你少,這是事實。你太任性。

什麼叫任性?就是不願意陪弟弟下象棋,不想看弟弟喜歡看的球賽,被弟弟罵「殺了她」之後生氣不想吃飯。


沒能成為父母眼中的姐姐,就是一個女孩的任性。
在我們看來,六歲的時候,無非就是這樣一些小事,看電視誰能掌握遙控器,誰能在媽媽懷抱里時間最多。


長大之後呢?是不是就是另一個樊勝美。

小時候弟弟喜歡的玩具和電視節目,變成了弟弟的房子老婆孩子。
因為是姐姐,所以幫弟弟一把是應該。


首付幫著付一下,因為你是姐姐;資金不夠的時候幫忙周轉下,因為你是姐姐;
每每想拒絕的時候卻被大人說:「你怎麼這麼大了還這麼不懂事」


「不懂事」
可能真正不懂事的是家長吧!這就是封建的「重男輕女」思想

一個家庭中愛和物質等資源都無條件傾向於家中的男孩,而女孩得到的只是姐姐這樣一個稱呼背後所應該承受的義務。


女生更能照顧人,所以就應該照顧人,成為姐姐。


說到這裡,真的是想為所有被不公平對待的「姐姐」嘆息,成長不易啊!


這是給所有多子女家庭的爸媽警醒,請正確愛你的每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們都需要你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平等的愛。

— END —

「您的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本文由知子花家庭教育原創首發;知子花家庭教育(ID:zhizihuajy),18年專注於家庭教育,20000家庭的選擇。關注我,了解更多教子方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bXKh3ABjYh_GJGVY9t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