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這幾天,一直是晴天。
乾燥,悶熱,是主旋律。
最愛晴朗的窗和陽光照進來的光影,即使是無所事事的時光,也覺得幸福。
本以為今年會順利入秋,颱風之後,溫度直線下降。
沒想到,終究還是逃不開「秋老虎」。
可以看作是老天在提醒我們:「我要轉涼了啊,再給你們十天半個月,做好準備哦!」
雖然能感受到夏季的延續,但終究不能像夏天那樣,吃西瓜,吃雪糕,肆意吹空調貪涼了。
很多人覺得,秋天存白茶,應該相對容易一些。
不比雨季那般,地板濕漉漉的,牆壁也潮潮的,時刻要挂念著,家裡的茶葉會不會受潮,會不會發霉……
不過,真正愛茶的人,無論在什麼季節,都有警惕之心。
三層包裝,離牆離地,避光密封,這些預防之舉,並不會因為季節而改變。
也有茶友問:「存白茶,有沒有一勞永逸的辦法?比如抽真空包裝,把空氣、水汽通通抽走,這樣能不能讓白茶的保質期更長一些,更耐存?」
這個問題,乍一看,很可愛。
但細思起來,如果真的把白茶按照抽真空處理,那後續的麻煩,會比想像中多得多。
《2》
什麼是抽真空?
按照字面上來理解,就是通過某種機器,將茶葉包裝中的所有空氣抽乾淨。
讓塑料袋完全貼合在茶葉的身體上,捏起來,硬邦邦的。
其實,市面上有一部分綠茶和清香型鐵觀音的包裝,就是抽真空處理。
抽掉了空氣以後,能防止茶葉氧化。
如此一來,就能儘可能地延長保質期,延續茶葉的鮮味。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抽真空的確是存茶的一種方式,可並非全部茶類都適合。
白茶,就完全不適合。
雖然白茶也很看重「鮮爽感」,鮮、香、醇、爽,是喝白茶的精髓所在。
但是,比起綠茶和鐵觀音,白茶還有一個屬性——長期保存。
由於白茶的工藝簡樸,不炒、不揉、不殺青,使得茶葉內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得到了保留。
正因如此,才能讓白茶在日積月累的陳化下,內含物質轉化,生成新的養分,新的風味。
當然,這個過程,需要密封,卻不能完全沒有空氣。
空氣中除了水汽,還有氧氣。
理論上,白茶屬於微發酵、後發酵。
但白茶的後發酵,與黑茶不同,黑茶是通過微生物參與的發酵,而白茶則是茶葉自身的氧化反應。
白茶之所以能「越陳越香」,存老以後內質和口感得到提升,是因為茶葉內部的酶與氧氣進行緩慢交換,有條不紊地滋生新的合成物。
所以,需要有適量的氧氣,才能讓白茶順利轉化,形成豐富的內質。
「適量」意味著,不能太多,也不能一絲都沒有。
抽真空以後,白茶所處的環境,就是基本上接觸不到氧氣的。
既然如此,白茶又怎麼能轉化出營養物質和醇厚甘甜的口感呢?
就像是被按下了暫停鍵,被留在了最初的模樣。
存茶也失去了意義,倒不如趁早喝完,免得夜長夢多。
《3》
白茶不能抽真空,那可以開箱透氣嗎?
當然不行!
前面提到,白茶的陳化,是需要適量氧氣的。
進而有人想到,開箱透氣,讓氧氣進來,不就能讓白茶轉化得更快嗎?
如果3年就能陳化出10年的效果,豈不是節省了時間,造福了人類,皆大歡喜?
只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如果讓白茶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氧氣有了,可也裹挾著大量的水汽。
當白茶遇到水汽後,就會不斷地吸收,讓自身含水量提升,遠遠超過國標中規定的「含水量<8.5%」。
再次聲明,白茶是微發酵茶。
「微」字代表,白茶的這種發酵,是非常輕微,程度很輕,微乎其微的。
並且,這種微發酵的屬性,是不容改變的。
如果要加重白茶的發酵,也很簡單,增加溫度和濕度就行了。
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就能加速白茶的內反應。
然而,加重發酵並非好事,它逐漸打亂了茶葉本身物質轉化的步驟,讓它過度發酵,內質受損。
理論上,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就越快。
在潮濕且暖和的環境里,白茶的氧化速度劇烈,但實在是太快了。
新的物質還沒來得及合成,就被分解消散了。
同時,原本有益的物質,也在大量流失,一邊存不住,一邊合不成,茶葉的品質大大受損。
如此一來,我們喝到的白茶,表現出來的便是香氣寡淡,湯水單薄,味同嚼蠟。
到了一定的時間節點後,白茶還會生出巧克力味、酸味、煙味、悶味,甚至霉味等一系列臭味來。
由此,一款好好的白茶,就徹底被存壞了。
真真是一番努力,一杯香清甘活,付諸東流,適得其反。
所以,千萬不要小瞧了外界對白茶的干擾,更不能忽視密封的重要性。
《4》
如何才能存出優質老白茶?
密封!密封!密封!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才能讓大家記住。
密封與抽真空不同的是,密封的環境里,白茶能接觸到微弱的氧氣,同時又能控制水汽含量處在一個較低的狀態。
白茶靠這些微弱的氧氣,經年累月後,緩慢陳化,轉化出了豐富的物質。
至於密封的目的,一是防止水分進入白茶內部,影響品質。
二是為了防止茶葉跑氣,香氣消散,喝起來味道寡淡。
三還為了避免茶葉吸收外界的異味,影響自身純正的風味。
所以,不僅僅是為了防潮,每個原因,都是在維持品質的正常。
當然,水汽是白茶的天敵,防潮是重中之重。
目前來說,最穩妥的密封方式,是三層包裝法。
一層鋁袋,一層食品級塑料袋,一層標準五層厚的瓦楞紙箱。
這樣能保證,白茶在密封的環境里,不悶,不熱,乾燥舒爽,可以安穩地陳化,轉化出良好的口感。
除了密封以外,存茶還需要一個乾燥、避光、陰涼、無異味的環境。
不僅內部要乾燥,外部同樣要乾燥。
存茶的環境,濕度最好控制在45%以下,免得白茶因為環境潮濕而受潮。
存茶的溫度,則是25℃為最佳,常溫的條件,不冷不熱,更有利於白茶的陳化。
平日裡,非必要不開箱,儘量減少開箱頻率。
不要把紙箱靠近窗戶等有陽光直曬的地方,也不要存在異味雜味很重的地方。
按照這樣的方法,存出優質老白茶,指日可待!
《5》
自己存白茶,不需要想得太複雜。
當然,前提是要了解並懂得正確的方法。
不能抽真空,也不能開箱透氣,三層包裝法才是王道。
更細節的存茶方法,村姑陳寫過非常多次了,想要了解的朋友,還可以翻一翻歷史文章。
其實,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多實踐,便懂得白茶該如何存,能煥發出最好的香氣和滋味。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