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月、吃秋菜、送秋牛、粘雀嘴、豎雞蛋,你還知道哪些秋分民俗?

2019-09-22     傳統活兒

(圖片 | 花瓣網)

一分秋意一分涼,野外繁露披衣裳。

八九菊黃蟹兒肥,風和氣爽丹桂香。

——《二十四節氣之秋分》貴穀子

秋分為二十四節氣之十六,

每年公曆9月22日至9月24日之間,

此時為秋季九十日的中分點,

太陽抵達黃道180度,

幾乎直射地球赤道,

晝夜等分,

故名「秋分」。

此日過後,

北半球將開始晝短夜長。

正如《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所載:

「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圖片 | Pixabay)


(圖片 | Pixabay)

秋分時,

我國大部分地區已進入涼爽的秋季。

冷空氣南下,

與還未完全消退的暖濕空氣撞上,

產生降水,

但水量並不多,

氣溫隨降水而逐步下降。

(圖片 | Pixabay)

秋分有三候。

一候:雷始收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鮑氏曰:雷,二月陽中發聲,八月陰中收聲,入地則萬物隨入也。」

秋分後,

陰氣瀰漫,

陽氣收斂,

故雷鳴不再驚擾大地。

古代有說法,

若此時雷聲依舊,

則說明諸侯們蔑視皇權,

恣意妄為。

二候:蟄蟲壞[音péi古同「培」]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禮記》注曰:「壞,益其蟄穴之戶,使通明處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

小蟲開始藏入土穴中,

並堅固自己的巢穴,

封住洞口,

防止寒氣入侵。

若小蟲們沒有修築巢穴,

則預示百姓們沒有保障和依靠。

(圖片 | Pixabay)

三侯:水始涸。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禮記》注曰:水本氣之所為。」

湖泊、河流中的積水開始減少,

而窪地、沼澤的水開始乾涸,

天氣逐漸乾燥,

朝冬日過度。

若降水依舊增加,

沼澤沒有趨向乾涸,

那麼則預示將有帶甲的動物成災。

(圖片 | Pixabay)

(圖片 | Pixabay)

此時農事受氣溫影響,

南北有異。

北方「秋分種麥正當時」;

南方則是「處處好歌好稻栽」。

農諺又有:

八月十五雨一場,正月十五雪花揚。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

夏忙半個月,秋忙四十天。

秋忙秋忙,繡女也要出閨房。

秋分見麥苗,寒露麥針倒。

勿過急,勿過遲,秋分種麥正適宜。

秋分麥粒圓溜溜,寒露麥粒一道溝。

麥種八月土,不種九月墒。

作為四時八節的大八節之一,

秋分自然有許多習俗。

如祭月、吃秋菜湯、

送秋牛、粘雀子嘴、

放風箏、豎雞蛋等。

祭月不必多說,

此前在《中秋》一篇中已有提到,

中秋拜月與秋分祭月有緊密關係;

(圖片 | 花瓣網)

野莧菜(圖片 | 搜狗圖片)

吃秋菜湯則是嶺南地區風俗。

秋菜即野莧菜,

據說有滋補功效,

「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秋日食湯藥滋補,

是中國傳統,

所食食物,

以地域習俗區分;

(圖片 | 搜狐·中聯鋼信網)

送秋牛是農人之間的老傳統,

即用黃紙、紅紙寫上全年節氣,

另畫上牛耕圖,

挨家挨戶送,

說些吉利話,

祝福豐收。

(圖片 | 中國文明網)

粘雀子嘴,

源自秋分吃湯圓的習俗。

農家會多做一些湯圓,

將多餘的湯圓插在竹竿上,

立於田地之間,

這樣便可粘住雀鳥的嘴,

免得它們來破壞莊稼;

秋分放風箏與春日放紙鳶沒有本質區別,

都在於娛樂以及享受天氣,

由此可見秋分時天氣宜人,

竟比陽春;

(圖片 | 美食傑)

豎雞蛋與春分又類似。

據說春分、秋分這兩日,

地球地軸與公轉軌道平面處於力的平衡狀態,

故雞蛋更容易豎立,

孩童們在此日樂此不疲地玩這個遊戲。

秋分的養生重點在於「養」。

「養」,即收斂、儲藏。

《素問·至真要大論》曰:

「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

(圖片 | 花瓣網)

秋分時,

陰陽不衡,

人體易受邪氣侵蝕,

或有冷傷風之風險,

所以此時切忌情緒波動不平,

顛倒作息,

讓邪氣鑽了空子。

為了康健體魄,

此時可加強身體鍛鍊,

去戶外感受新鮮空氣,

注意增減衣物。

(圖片 | 花瓣網)

(圖片 | 花瓣網)


當然,

食補依然是節氣上的重點。

秋分時,

容易出現腸胃炎、排便困難等消化類疾病,

又因為氣候乾燥,

易引起鼻干出血、皮膚過敏、焦躁抑鬱等,

此時應少吃蔥姜蒜、辣椒等辛味食品,

提倡吃酸甜、滋潤之物,

如秋梨、柿子、銀耳、百合、鴨肉等。

(圖片 | 花瓣網)

另外還需注意,

秋季吃蟹風靡,

但蟹屬寒涼食物,

老年人、年幼者切勿貪食。

(圖片 | Pixabay)

(圖片 | 淘寶網)

暑退秋澄氣轉涼,日光夜色兩均長。

銀棉金稻千重秀,丹桂小菊萬徑香。

——《秋分》 左河水

銀棉金稻千重秀,丹桂小菊。秋色正好,賞秋切莫著涼。


作者:奇妙丸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PYIXG0BJleJMoPMGEu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