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文壇 | 王智平:牛

2023-09-23     渭南文壇

原標題:渭南文壇 | 王智平:牛

渭南文壇 | 王智平:牛

作者 王智平

很久以前聽過老人講過一個故事:上天讓牛下凡傳旨,『凡間的人每天吃一頓飯,梳洗打扮三次』,牛粗心大意傳錯了旨意『凡間的人每天吃三頓飯,梳洗打扮一次。』結果原本應該漂亮足食的人間,既不光鮮亮麗食物更是不足,上天美好的願望落空了很憤怒。為了改善人間的生活,更是為了懲罰牛,上天便把牛貶下凡間,為人間勞作,承受沉重的勞動。

在繁重的勞作中,人和牛也慢慢的培養起來了深厚的感情。

(一)

我村的人都姓王。村裡有個叫王炳德的老漢,我叫他爺,年齡比我父親小几歲。他的比我小兩歲的兒子我叫叔。他不知道鍋里的水是否燒開了,別人給他教,『在鍋里扣一個碗,燒到聽見爆爆爆的連著響,就是水燒開了。』他卻是養牛的好手。他自幼愛牛,他說「快班」牛就疾走,他說「慢班」牛就會放慢腳步。他的牛能聽懂他的跪、臥、走、跑等各種口令。

有時趕集(我們這邊叫上會)他會騎著牛去集市上轉一圈,不是賣牛也不買牛,就是去看看。我覺得,他和他的牛比現在人養寵物狗兒子的互動交流更加默契親近,似乎他和牛共處的時間多於家人。

解放前他去交公糧,鄉公所的人看見騎牛的,認不認識的都知道這是定王村的炳德,稱糧後就會直接在名冊中劃掉他的名字。

一九五四年開始我們這邊開始初級社,很快就轉入高級社。一九五八年定王村和周圍幾個小村莊合併成了一個大隊叫明星大隊(前幾年又合併了叫明星村)。定王村被分為明星大隊第一,二,三生產小隊。一九五九年颳起「共產風」實行「一平二調」。從經營較好的村(以前的自然村)給經營不太好的抽調耕牛等生產資料。炳德老漢的牛也在調配之列。不長時間,老漢聽說調過去的牛瘦的,趕過去抱著以前是過他的牛,美美的哭了一場。再不久,牛死了。各自然村的人去分牛肉。老漢不准家人領食牛肉。在家失聲大哭一場。

(二)

定王村合併在明星大隊後,傳統習慣上叫東頭的被分為第一生產小隊,以前叫西頭的被分為第二生產小隊,南場裡則叫第三生產小隊。

第二生產小隊,也就是習慣上叫西頭的,有個人叫賴賴,現在也有七十了吧。他的爺爺我們就叫賴賴爺,好像還沒有賴賴的時候我們就把他爺叫「賴賴爺」,想不通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賴賴爺也是自小就愛牛,從前清到民國到解放,他養的牛都是膘肥體壯的,在周邊村子都是有名氣的。

明星大隊的西x家村,在把牛快養死完時,在一平二調政策下,賴賴爺入社的牛也被調了過去。牛也很快就消瘦了,可能是水土不服?誰知道啊。老漢也是聽說的,過去一看,是真的。也是抱著牛大哭一場,算是告了別。不久後這頭牛也死掉了。自然,分食牛肉。分肉有時不能均分到頭,村幹部安慰群眾「不要緊,不要緊,很快就可分了。再一回先給你們補上。」 入社前我們這邊的很多人是一輩子都沒有吃過牛肉的。

(三)

在定王村西北不遠有個小村子叫小村郭,村子確實不大。從入社一直領導組織的不錯,牛多。到一九六七年我經過他們村時看到他們村裡的牛甚至比跟前大的村子還多。聽說他們村的隊長是個退伍軍人,姓啥我不知道,但是我們村裡的人都對他有很高的評價,他是個有水平的帶頭人。

王智平

2023年8月於延大翠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612711d53d11a349b8f9f14669dee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