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企業走進「全域營銷」時代

2023-02-19     單仁行

原標題:當企業走進「全域營銷」時代

01

上世紀50年代,美國進入到像今天中國一樣的高速發展期,擁有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的中產人群開始急速擴大。

零售業為了應對流量遷移,經營模式進化到了品牌連鎖超市。

Sears、J.C. Penny、Wal-Mart、Macy’s 這些品牌開始遍布全美,享譽全球。

到了上個世紀70年代,技術的進步使得信用卡逐漸被推廣開來,消費資料庫開始建立,品牌商對現有客戶進行分類管理。

零售業進化到了垂直品類深耕的階段,Best Buy這些品牌用低價和品類覆蓋,開始去征服消費者。

進入了網際網路時代,流量不可避免的轉向線上,零售又一次發生進化。

亞馬遜的出現讓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線上零售的目標用戶,谷歌這樣的搜索平台放大了網絡營銷的價值,每個企業都有打造自己品牌的機會。

到了移動網際網路和視播時代,更多的平台和新模式湧現出來,零售業的發展,更加成為了一場模式和流量的遊戲。

那麼,把視角轉回到我們,當網際網路+消費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什麼樣的流量環境和模式呢?

02

第一,從總量上看,流量增長放緩,而且出現了明顯的分流。

短視頻直播的出現,進一步降低信息傳播的門檻,新興流量從圖文轉向視頻化,但其他渠道和平台仍然有相對可觀的人群。

每個平台都在分割走一部分流量,品牌商既要追逐線下場景的人流量和評效,也要在線上獲得顧客,維護住每個渠道的流量池,在新興平台上種草拔草。

二,從構成上看,90後占據消費主力軍的地位,Z世代逐步崛起。

他們生長於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大環境,切身經歷了電商平台從無到有、消費選擇從單一到多元的變化,他們的獨立、思辨意識超過前幾代人,對於消費有了更高的追求。

總結起來,即「追求個性」,但又「選擇理性」

這對於零售品牌來講,就是一把雙刃劍。

好的一面,個性化需求和碎片化的流量,讓市場有了進一步細分的動力和可能,你占據一個細分市場,聚合全域平台,足以讓品牌成就一番事業。

但消費者越來越難伺候,流量越來越分散,也對品牌的方方面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近五年以來,零售品牌商們也在思考對策,全域經營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企業當作解法。

為什麼會是全域經營?

所謂全域,不僅是全平台的布局,更多是把線上線下聯合,私域公域打通,從國內到跨境打通。

對於消費者來說,線上線下打通,意味著消費場景從過去的現實+網絡兩種融合為一種,所見即所得,消費者能享受到更大的便利。

對企業來說,線上線下的打通意味著更多:

線上線下一體化能提高品牌對於經銷商的控制,幫助品牌更好的實施定價、促銷策略。

私域和公域的結合,幫助品牌增強對流量的拉新、留存和轉化能力。

這種經營形式所體現出來的思想,就是消費者越來越難伺候的大環境下取得成效的關鍵:

以消費者為中心,線上線下一盤棋,公域私域一張網,國內國際全平台。

03

當然,理解容易,做起來難。

在過去20年的發展中,各種各樣的營銷渠道太多了:

比如經銷商網絡、收銀系統、會員系統、企業官網、天貓淘寶、京東、小程序,以及這幾年興起的短視頻直播。

如何把這些渠道連接起來,實現線上線下打通,公私域結合就是全域經營的關鍵目標。

所以,渠道整合能力是企業實現全域經營的核心能力。

當然,渠道有千百種,單講一句渠道整合能力有點「高屋建瓴」,我們得把這個能力繼續拆解。

以現在的零售業經營來看,所謂渠道整合,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是數據整合。

想整合渠道,必須先整合數據,也就是把更多顧客的數據在平台沉澱。同時把各平台數據整合在一個資料庫中。

今天很多企業布局全平台,但每個平台的數據都是割裂的,成為了「數據孤島」,沒有人去統一分配和整理這些數據。

零售品牌首先要意識到數據的重要性,然後才能從技術層面上去實現渠道的整合:

比如統一的用戶識別碼,數據之間的去重、覆蓋、補充,以及實時傳遞、交換,這需要一個好的工具,像單仁牛商的視播系統就是統一全平台發布內容,觀測和收集數據,幫助不同渠道的數據實現匹配和連結。

第二是場景整合。

除開我們所說的「滿足客戶在不同特定場景之下的需求」。

在企業當中,會同時有多個部門與顧客發生著交互:銷售部門的線下、線上接觸和銷售;市場部門的廣告投放、引流;售後部門的服務。

不同部門、不同場景也應該去整合。

銷售部門的數據,要反饋到市場部門改善廣告的製作投放,售後部門收集到的反饋也要能給到銷售部門改善營銷方式。

場景的整合不光是產品展示的問題,也是把「服務」顧客的不同部門統籌協調組織起來。

第三是閉環整合。

閉環整合的思維是什麼?

一部分叫「輸入」,我到各大平台上,不只是去蹭流量,我更要把我的理念,我的產品價值做「輸入」的整合,不管是在哪個平台,私域還是公域,我們講的內容核心是要統一的。

另一部分叫「輸出」,內容講完了,品牌和用戶開始接觸,用戶想要什麼?個性化的需求是什麼?他要去到哪裡?

我們得有一個口子去接住他,把他留下來,並且要有不同分類的解決方案去給到他,證明我有幫你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的內容和行動是統一的,構成一個完整的閉環,這就是整合的閉環思維。

04

今天,不光是零售企業,實際上所有企業的增長,都來自於給消費者創造價值。

但消費者體驗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包括在購買全過程中對於品牌的認知、情緒、行為、觸感、社交各個方面的反應。

企業一方面要能通過多渠道、全平台對消費者進行更加深入的觸達,用數據來優化消費者的體驗,線上線下一盤棋。

另一方面,不同消費者之間的差異性會越來越大,企業可以通過一部分標準化產品滿足大眾需求。

但更多的個性化需求,需要企業布置一張公域私域的大網,用特定的場景和解決方案把顧客留下來。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4173b65391418a582a44d924d3b68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