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文壇 | 吉曉飛:火爐

2023-12-14     渭南文壇

原標題:渭南文壇 | 吉曉飛:火爐

渭南文壇 | 吉曉飛:火爐

火爐

吉曉飛

冬天的節氣剛來了幾天,天還是毫無徵兆的冷了下來,外出的遊子有的已經回來,有的還在外奔波,似乎這一切很平常。周末領孩子們回去看父母,從合陽縣九龍大道沿著通往同家莊或百良的方向前行,灰濛濛的天氣使得人心情格外糟糕。橋頭河路兩邊的核桃樹、花椒樹、柿子樹上的殘葉也在冷風中飄落,已經好久沒有慢下來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了,時光匆匆,奪走的不光是年齡,還有對家人的陪伴。

剛進家門,一股熱風迅速將門帘外的冷風分離開來,炕前父親已架起了火爐,堂里紅紅的火苗,撲騰撲騰地冒著火焰,燒紅的爐圈像極了害羞新娘臉上的紅顏,母親巳將做好的飯菜端上飯桌,除了幾碟菜,還熬了玉米糝子蒸了紅薯等,一力催促我們吃飯,還讓我們在城裡注意對小孩子保暖,問起了城裡今年與往年的供暖問題,聊到城裡供暖,談到了家裡的火爐及很早以前的炕爐,雖然城裡的暖氣乾淨,但是哪裡比得上家裡的火爐呢!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對火爐的印象有著深厚的情感。

還記得以前放了學,先跑到窯背上撿些硬柴背回去添灶火,搭爐子或火盆。每當回到家爺爺和奶奶便拉我上炕,把最熱乎的被窩騰給我,爺爺不緊不慢從爐子窯里給我拿出燒好的乾乾饃,燒紅薯。還把我的髒棉鞋拿在他那長滿粗繭的雙手上不停的在爐子上烘來烘去,烘得乾乾的。別小看我們農村的士爐子,它也是多功能的,它表面是長方形的,也有正方形的,是用磚塊和上泥土糊成的,在大雪封山的歲月,在天寒地凍的時節,它總能把整個窯洞暖得熱乎乎地。它不但可以通炕,還可以做飯,熱水,烤紅薯等。特別是燉燴菜,支上鍋,添上水,把切好的白菜、豆付、紅蘿蔔、再放些紅薯粉條放點豬油或肉臊子熬上一會,一人舀一碗,在嚴冬里可謂一舉三得,止餓,暖胃,開葷。爐子家家戶戶都有,柴火山上到處都是,只要人勤快,不要花錢,不像城裡人還得花錢拉煤。

到九幾年,好多人家住上了新廈房,廈房釆光好,空間大,乾淨衛生,泥糊的爐子漸漸退出了人們的視線,而出現在大家面前的是一碼碼鐵爐子,有圓,有方,有生鐵的,有鐵皮的,有新鋼才加玻璃的各式各樣,在我們同家莊鎮就有兩家爐子製造廠家,省煤,省柴,乾淨衛生,其產品銷至省內外,名氣不小。

可惜的是近幾年出現了一個所謂的專家,下發了一條禁令不允許老百姓搭爐子,所謂的專家忘了自己是住在空調房暖氣房,冬暖夏涼,也不去鄉下調查,不切合實際還想要一片藍天,絲毫不管老百姓們怎麼過冬天呢,還有傳言說,讓老百姓生火做飯,不知是否真假,真想把那些所謂專家請到農村讓他們體驗上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農村生活。

作者簡介】吉曉飛,合陽人,西新街開心麻辣燙經營業主。喜歡用文字表達對生活的熱愛。

來源:金水文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50fed4c4a75c1dedb3ff4fe942ba3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