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喝了幾十年茶,還不懂茶?數數近些年來茶界倚老賣老的經典案例

2023-07-20     小陳茶事

原標題:我喝了幾十年茶,還不懂茶?數數近些年來茶界倚老賣老的經典案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圍城》里,方鴻漸初遇唐曉芙的時候,蘇文紈介紹說,這是我的同學。

唐曉芙於是調侃方鴻漸,說,原來是同學老前輩。

方鴻漸大大不開心,非常介意這個稱呼。

他一邊孔雀開屏似地賣弄學識,一邊解釋說,我是你表姐的同學,這原本就比你老了,再加上老前輩三個字,豈不是把我比成了老頭子?

唐曉芙被他逗得哈哈大笑,從此對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國人喜歡尊老愛幼,遇上比自己年紀大的,尊稱作前輩,很正常。

畢竟人家年紀擺在那裡,資歷,人生經驗都比你足,比你豐富,怎麼當不起一聲前輩?

所以,唐曉芙初識方鴻漸的時候,便半是調侃,半是認真的稱呼方鴻漸為「前輩」。

誰知道方鴻漸並不想當她的前輩,他喜歡上了這個摩登世界裡罕見的清純女子,打算娶她回家。

這才十分介意老前輩這個稱謂。

但除開方鴻漸這個怪人,日常生活中,我們邂逅的許多人,是特別喜歡當別人的老師、前輩的。

年紀大點的,要尊稱其「某老」,「某老師」,如果不叫,轉頭就說你不懂禮貌。

心眼小的,能在心裡記你一輩子,有機會就做一雙小鞋子給你穿。

在我們茶圈裡,更是唯老是尊,人人都愛顯「老」。

隨隨便便便來一個人,就自稱老茶客,老前輩,老師,老饕。

動不動就吹鬍子瞪眼,我喝了幾十年茶,云云....

實在是,令人人點遇「老」就怕,只想,聞「老」而遁。

【小劇場】

某老: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飯都多!

李麻花:沒事吃那麼多鹽幹嘛?不嫌齁?

倚老賣老經典案例一:

「我喝了幾十年茶,還不懂茶?」

多少年來,茶界倚老賣老的經典句子就是:

我喝了幾十年茶,我還不懂茶?

這十二個字,道盡了倚老賣老者的人生信條——做什麼事,不管做得怎麼樣,只要年份夠長,就可以睥睨天下。

給他喝一泡岩茶,正岩的,快出湯泡法,喝一水就說,你這茶不好,太淡了。

正要解釋第一水裡的湯水稠度與滑度,絕非外山茶可比,他一揮手,別說了,我喝了幾十年茶,難道還不懂茶?

瞬間就尬住了。

氣氛凝固起來,大家都不知道該如何往下接這個話頭,連慣常打圓場的村姑陳,也只能端肅著坐著,眼觀鼻,鼻觀心,看著自己的茶杯,不說話。

這種倚老賣老的茶,委實不好接,也不願意接。

不好接,是在於,明知道這話的邏輯是有問題的,但想反駁,又不知道從何反駁起。

不願意接,則是對於這種狂妄自大的人,失去了辨論的興趣。

不值得拯救。

只想讓他,就這樣,一直錯下去。

「我喝了幾十年茶,難道還不會喝茶」,這個邏輯的錯誤在於,把從事某種行為的時間長度,等同於經驗值的增加。

其實,時間長度與經驗值,並沒有強制性的必然關聯。

把這個邏輯推演到日常生活中,大家就會發現它的邏輯錯誤有多麼明顯:

我穿了幾十年衣服,難道我還不懂縫紉?

我吃了幾十年的中藥,難道我還不懂中醫?

我用了幾十年的煤氣灶,難道我還不懂煤氣管道?

我走了幾十年的馬路,難道我還不懂修路?

我用了幾十年的電燈,難道我還不懂電工?

想像著一個用了幾十電的人,倚老賣老爬上電線桿去修線路的畫面,有點不寒而粟。

幾十年的經驗值,確實可以支撐一個人在某行業某領域傲視群雄。但前提是,這個人確實把幾十年的時光中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某行業某領域的研究上。

如果這幾十年的光陰,對這個行業這個領域僅限於淺表層的了解,並沒有深入去研究,並沒有重點去深挖,那這幾十年,也僅只是幾十年而已,並不會對經驗值,構成任何積累。

虛度了幾十年,一事無成的,這世界上不多麼?

SO,如果並沒有把幾十年光陰大量地花在研究茶葉,鑽研茶葉這件事情上,請不要再妄自自稱「喝了幾十年茶了」——喝了幾十年還這般的門外漢,說出去羞也羞死了。

做人還是謙遜點好。

過於狂妄,豈知不會遇上一位如李麻花這樣不興尊老愛幼的後生,把前輩懟個面上無光呢?

倚老賣老經典案例二:

老茶客,口味重

店裡來了個老茶客。

照例稱了8克岩茶,泡給他喝。

他說,太淡。

咦,還沒喝就說淡?這是能預測未知,提前知道茶湯的濃與淡?

原來他是看到我們稱茶的秤,上面標註著茶葉的克重,一看數字是8,他就瞧不上了。

「我是老茶客,至少11克才夠味道。」

洋洋得意的樣子,一副老行家的作派。

然後我有點想笑,但沒笑出來。

慢慢跟老茶客了聊天,他表示,喝茶,太淡了沒味道,稱多一點,味道重一點,才夠勁。

於是真的稱了11克泡給他喝)110毫升的蓋碗,11克岩茶,按他的要求坐杯30秒。

倒出來的茶湯紅艷艷的,他點評說,這湯色不如他自己家裡的大紅袍湯色深,偏淺。

我但笑不語,端起茶杯示意他喝一口。

入口他就嚇到了,差點吐出來。問,怎麼這麼苦。這茶不好吧。

這位老茶客家裡的茶,投11克,悶30秒,是正正好的味道;而村姑陳的岩茶,投11克悶30秒,是苦澀的。

當然不是我的茶不好。

我跟他說,是投茶量加大的問題。茶湯濃度加深了,所以你喝起來感覺過濃,感覺苦澀。

然後重新取了一個蓋碗出來,重新稱了8克岩茶,按他的要求坐杯,但不是30秒,而是10秒,再出湯給他喝。

這一次,他面對茶湯時,仍舊流露出驚訝的表情,卻不再拒喝,而是一口乾掉。

怎麼樣,好喝嗎?

他激動地讚嘆,太好喝了,夠勁。

我告訴他,看,只要是好茶,8克足矣,8克也可以讓老茶客解去茶癮,並非一定要11克。

不好的茶,才需要重量來湊。

老茶客帶走了3斤他喝的這款茶。

因為他算了一筆帳,一次8克,500克一斤的岩茶能喝62.5次。而他從前喝的那些茶,一次11克,500克一斤只能喝45.45次,整整少喝了17次,如果一天喝一次的話,就是少喝了17天。

虧大了。

遂,不再講究老茶客口味重,要喝11克才夠勁了。

連喝11克這種往事,他都不願意再提——那些喝劣質茶的過去,提起來不是給「老茶客」這個頭銜蒙羞麼?

【後記】

就其實,在大堆的人面前賣老,真的心沒必要。

在大堆人面前顯擺自己跟某某大師很熟,也真心沒必要。

人的眼睛都不是白長的,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如果真這麼厲害,怎麼江湖上沒有您的名號呢?

細究起來,您還不如一個村姑有名,不是麼?

所以,還是放平常心,用平常的態度,喝茶,品茶,交朋友。

這方是正道。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1020f55fc0905a2ac6082ae24a90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