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國外壟斷,業績翻倍增長,日聯科技如何一步步走到上市?

2023-04-01     單仁行

原標題:打破國外壟斷,業績翻倍增長,日聯科技如何一步步走到上市?

本文首發於「單仁行」公號,訂閱「單仁行」公號

從企業家的角度探究商業本質

01

自從三年疫情過去,我一直都在從我們身邊的企業,我們學員當中尋找一些優秀企業的代表,希望從他們身上找到渡過危機,實現增長的秘訣。

在昨天,我接到了一份特別的邀請,來自無錫日聯科技董事長劉駿博士的邀請,參加了他們在上交所科創板的上市儀式。

在上海,我見證了日聯科技蛻變為行業龍頭的上市公司,也看到了老同學劉駿博士完成了一個大目標,心裡也特別開心。

從2014年日聯科技走到我們身邊以來,9年時間,他們的業績從當初的4千萬上下,逐步增長到了近5億,成長為一家打破國外壟斷,攻克卡脖子難關,填補國內空白的專精特新和小巨人企業。

今天更是完成了科創板上市的里程碑,遠超同行的152元發行價,當天結束上漲27%,當真是應了那句:前途無量。

那麼,這位我們身邊的企業,日聯科技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現在的呢?希望我和劉駿博士的探討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02

想要讓產品賣好,先要讓產品好賣

每一次去到無錫講課,我都會專門抽出時間去到日聯科技看看他們的發展情況。

不是因為他們做的有多大,而是因為兩點,日聯科技獨特的定位和創始人的發心。

日聯科技在創立之初,選擇了一個門檻極高,難度極大的賽道,工業X射線智能檢測領域。

很多人可能都沒聽過,在2014年他們來到單仁牛商學習的時候,我們專門做了了解。

形象點來說,像我們一些高端消費電子產品、集成電路、通訊模塊、汽車這些產品在下線之前都要經過質量檢測,這就要用到工業X射線。

越是高精尖的產品就越需要納米級、微米級的檢測精度,還要與客戶的MES系統相連,把數據實時反饋給前端工藝,保障下遊客戶的產品品質。

所以,工業X射線智能檢測可以應用的領域實際上並不少,但它是一個典型的多學科、高科技行業,涉及到原子物理學、真空物理學、材料學、電磁學、熱力學,研發難度大不說,技術壁壘被國外企業壘的很高。

日本的濱松光子,美國的賽默飛世爾基本上壟斷了這個行業,國內的相關企業想買只能靠高價進口,想研發又划不來。

所以,日聯科技選擇了一個應用前景廣大,但難度又非常高的領域。

我跟劉駿博士說,想要在這樣的市場上打開一片空間,一方面要考驗企業敢不敢於持續的研發投入,把每一次賺來的錢都重複投入,甚至是砸鍋賣鐵都要攻克技術難關;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把理論和應用場景結合,把單個檢測產品整合為軟硬體結合的解決方案。

劉駿博士也認同我的看法,他不僅是一位技術出身的專家,同時,也確實有這麼一股發心,是為了打破國外企業的壟斷,讓行業更好的發展,而不是單純為了賺錢。

如果只是為了賺錢,這樣的生意人天花板不會有多高,也很難在科研領域多久。

所以,我每一次去到日聯科技,都能看到他們的成長,從基礎科學的研發,拓展到軟體和應用的研發;從產品到技術和應用兼顧的解決方案。

劉駿博士還告訴我,他們利用之前積累的大數據,研發了一套人工智慧模型,用神經網絡架構不斷訓練算法,讓AI自動從複雜圖像中識別出目標,標記出位置和類別,對缺陷種類、關鍵尺寸實現高精度、高效率的智能檢測。

我經常會在課上跟大家說,不要想著把營銷當成解決企業一切問題的靈丹妙藥,想要讓產品賣好,先讓產品好賣。

怎麼讓產品好賣?

日聯科技告訴了我們兩個道理。

第一、選擇一條長長的坡,上面覆蓋著厚厚的雪,雖然它一開始很難走,但每一次科研技術的突破和場景應用的結合,都會給你蓋上一層雪,讓你走的穩。

難走的路堅持下去,走到後面就越容易。

第二、創始人要有發心,要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全身心的投入,而不是拘泥於眼下的利潤,這是格局,也是一種長期主義。

03

尋找應用場景,切入高增長的行業

當然,除了產品和技術之外,對我們大部分中小企業,包括日聯科技來說,在創業期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成長階段,叫機會成長階段。

從企業成長本質上講,成長的主要動力來自機會,企業的發展都是因機會而生,因失去機會而死。

企業發展有兩大機會:第一、產業發展機會,企業發現並抓住產業發展的需求;

第二、營銷機會,企業因為提前掌握營銷手段,得以快速發展。

在產品做的足夠好之後,企業就需要謹慎挖掘產業需求,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

對日聯科技來說,工業X射線智能檢測可以應用的領域很廣,但並不是每個領域都適合企業去深耕,比如說大的領域已經有了強勁的對手,太小的領域又做不出來,也效率不高。

這個時候就是考驗企業對於行業應用的選擇能力。

我曾經跟大家講過,商業成功的公式是:努力+能力+高增長行業時機點的進入。

前兩者是企業的基礎能力,但後者決定了企業發展的高度和速度。

日聯科技在傳統領域之外,特地去布局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特別是新能源電池和一體化壓鑄成型車架的檢測。

大家都知道,過去這三年,新能源汽車迎來了爆髮式增長,帶動了一大批行業,日聯科技就在其中。

他們專門根據下遊客戶的電池厚度、識別缺陷、檢測效率的個性化需求,採用在線式的技術路線,方便去做定製化開發。

加上本身的技術實力,他們與寧德時代、比亞迪鋰電池、欣旺達、億緯鋰能這些知名企業保持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特別是寧德時代,還對他們進行了注資,成了股東之一。

在最近三年里,日聯科技的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高達52.39%,2019年營收還只有1個億,2022年的營收就已經接近了5億。

一路看下來,從2014年日聯科技走到我們身邊,他們立足於技術實力,在一個合適時機點,進入了高增長行業,搞定了行業頭部大客戶;同時,在全網布局大搜、短視頻、愛採購、信息流,藉助於有效的營銷渠道,也把生意做到了國外。

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把握產業發展機會和營銷機會,這是我們成功的重要前提。

04

企業需要政策,好風需要借力

當然,劉駿博士也告訴我,日聯科技能走到今天,也離不開政策的支持。

在工信部牽頭印發的《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里,國家把高端檢測儀器的發展列為基礎創新的重點方向,特別是把微焦點X射線源列為國家核心技術的戰略前沿地位。

作為在這個領域做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企業,日聯科技能解決「卡脖子」的技術難題,也自然得到了政策支持。

劉駿博士告訴我,今天日聯在科創板上市,就是為了抓住契機,藉助政策東風,迅速擴大核心技術的產業化規模,以超預期的業績,爭取在資本市場上取得優異的表現。

今天對很多企業來說,政策並不是虛無縹緲的,不管是專精特新,還是小巨人企業,你順著政策的風向走,才有可能走得快,走的穩。

好風憑藉力,才能送我上青雲。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6527443ac45fa9cdeb178c39d5f4d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