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當孩子犯錯時,父母的參差可以這麼大!
一個小男孩獨自在廚房。突然,從廚房裡傳來了一陣東西摔碎的聲音。爸爸聽到聲音後,趕忙走了過去。
憑感覺就能猜到,孩子一定是闖禍了。
當爸爸走到兒子身邊時,他倒吸了一口涼氣。因為兒子真的闖禍了,還是大禍!
剛才聽到的一聲巨響,正是男孩打碎碗時發出的聲音。
而且這個碗很特殊,那是媽媽最寶貝的碗,是媽媽的奶奶送的!
可想而知,這個碗有多獨一無二,無可取代,打碎它的後果有多嚴重。
看到這裡,我已經能猜到大部分家長的反應了。
我們的血壓一定會蹭的一下飆升到頂點。指責的話想都沒想就脫口而出:
你到底在幹什麼?!不是跟你說過嗎?一個人不要進廚房,你為什麼還要進來?!
你知道這是什麼碗嗎?這是你太奶奶送給你媽媽的碗,全世界就這一個,買都買不到!
好了,現在被你摔壞了,你說怎麼辦?回來怎麼和你媽交代?
你就是不讓我省心,真是氣死我了,幹什麼都干不好,凈會給我添麻煩!
當我們把這一大串指責、詆毀的話傾瀉到孩子身上後,他會害怕地縮在一邊,一動也不敢動。
他知道自己犯了大錯,而且無法彌補。他感到自己就是這個世界上最糟糕的人,而且爸爸媽媽可能不會再愛他了,永遠都不會了。
看到這裡,不知道你會不會覺得很壓抑?雖然孩子的確有錯在先,但這樣罵他一頓,好像並不能讓我們感覺好一些。
反而是一股內疚感久久地縈繞在心頭,甚至還有點可憐和同情孩子。
現在請你按下暫停鍵,把自己從這種糟糕的感覺種釋放出來。
因為我等不及想告訴你,上面這位爸爸真實的、了不起的做法。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超級穩定的情緒,成功趕走了孩子頭頂的烏雲。他甚至還讓孩子從這次意外中學到了擔當、誠實、冷靜,和愛。
趕緊來看看他是怎麼做的吧。
首先,爸爸第一時間關心的是孩子是否受傷。
他反覆和孩子確認,「你沒有受傷吧?」
這讓兒子感受到了爸爸的愛,緊張的小心臟也稍微放鬆了一點。
第二步,爸爸詢問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
不是用指責的口氣,而是用了難過和關心的口吻。這讓孩子可以坦白地說出事情的經過,而不必選擇撒謊。
孩子回答,他想拿香蕉,結果香蕉滑了下去,砸到了碗。
爸爸聽到後難過地表示,這是太奶奶送給媽媽的碗。但看到孩子內疚地快要哭出來時,他又安慰兒子:
「沒關係,這就是一個意外,對嗎?」
孩子聽到爸爸這麼說,情緒穩定了下來。
第三步,爸爸向孩子演示了如何處理滿地的狼藉:用掃帚把垃圾掃乾淨。
因為這一步有危險,所以爸爸囑咐兒子站在原地不要動。
兒子乖乖地坐了下來,不吵也不鬧。看著爸爸獨自打掃地上的碎片,兒子忍不住對爸爸說,他感到非常抱歉。
爸爸聽到後,暖心地安慰孩子,「我知道,寶貝。這只是一個意外,別太擔心。」
聽到這裡,我都感覺被治癒了。
爸爸的包容讓孩子知道,雖然他不小心闖了點小禍,但爸爸還是很愛他的,他並不會因此變成一個糟糕的、無法被原諒的人。
收拾乾淨地面後,爸爸來到了第四步,解決問題。
他問兒子,「我們該怎麼告訴媽媽呢?」
兒子沉默了,感覺地出他很害怕,也很苦惱。
害怕是因為他知道了這個碗對媽媽的重要意義,苦惱則是因為他希望自己能彌補一點什麼,卻又不知道該如何做。
可貴的是,爸爸很有耐心,沒有搶著說出答案。他希望兒子能自己想出彌補的方法。
終於,在沉默後的某一個瞬間,男孩的表情突然亮了,滿眼都是喜悅和興奮。
他激動地告訴爸爸:我們應該去買一個新的!
爸爸聽到後,第一時間肯定了兒子,告訴他這是一個好主意。
但緊接著,爸爸又說出了自己的擔憂:這個碗很古老了,在現在的商店可能很難買到一樣的。
不過,他顯然不想澆滅孩子的希望。於是爸爸轉而又用興奮的表情告訴兒子:我們可以去找一個看起來很像的碗!
兒子聽到後興奮不已。
就這樣,父子倆一起開車來到了商店,在賣碗的貨架上仔細搜尋。
這一次,兒子表現得很賣力。當爸爸還在左顧右盼時,他已經興奮地鎖定了目標,大喊著「那個看起來很像!那個看起來很像!」
這一刻,我真的覺得,男孩之所以努力尋找碗,不是怕媽媽生氣懲罰他,而是希望能彌補自己的過程,讓媽媽少難過一點。
當你以為這就是結束時,爸爸又向我們展現了一波高情商!
暫且把這當成是第五步,給孩子演示一個更好的做法。
爸爸提議,再給媽媽買一個馬克杯作為禮物。因為媽媽很喜歡馬克杯。
兒子不停地說「耶」表達贊同,看得出來,父子倆都很愛媽媽,真是幸福的一家人。
買好東西後,父子倆回到了家,真正考驗孩子勇氣的時刻來到了。
這是第六步,承認錯誤,取得原諒。
爸爸先對兒子說出了自己的感受:騙媽媽會讓他覺得內疚。
兒子表示認同。
接著爸爸問兒子,「我們要告訴她真相嗎?」
兒子毫不猶豫地點頭。
看到兒子這麼誠實,爸爸繼續給兒子打氣,他說,「讓我們告訴媽媽真相吧。不管後果會怎樣,這就是一個意外,對嗎?」
聽到爸爸這樣說,兒子放鬆了一點。於是,他勇敢地起身,在爸爸的陪同下,去找媽媽道歉了。
雖然視頻到這裡就結束了,但我相信,媽媽看到如此誠實、勇敢的兒子,還有父子倆對自己的愧疚和用心,媽媽一定會釋懷的。
一次尋常的意外,因為爸爸的冷靜、寬容和智慧,變成了兒子生命里彌足珍貴的一堂課,真的太出乎我的意料了。
原來好的教育不是隱忍,而是引導。
不是告訴孩子「你錯了」,而是陪著孩子一起成長和變好。
最後再給大家總結一下爸爸的6個步驟,相信你會用的上的。
1、關心孩子是否受傷
2、詢問發生了什麼
3、給孩子演示如何收拾殘局(如果不危險,可以和孩子一起做)
4、引導孩子自己想出善後的辦法
5、陪孩子執行上面的辦法,並做優化
6、鼓勵孩子承認錯誤,取得原諒
這位爸爸的教育方式驚艷到你了嗎?或者你有更好的處理辦法,歡迎留言分享。
我是小樣媽,復旦碩士,早期教育指導師,兒童閱讀指導師,腦功能培訓師,家庭教育指導師。
歡迎關注我,和我一起探討孩子的早教、養育、學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