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做好三件小事,孩子成績進步明顯,家長功不可沒

2022-10-12   媽媽沒時間

原標題:堅持做好三件小事,孩子成績進步明顯,家長功不可沒

孩子上學後,學習成績就成了家長們最關心的一個問題。成績好了,不僅孩子的未來有了希望,自信也會由內而外地散發出來。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成績的好壞主要受孩子智商的影響。自從「內卷」這個詞開始流行後,努力的意義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只不過,咱們在逼著自己,逼著孩子努力之前,一定要明白一件事:磨刀不誤砍柴工!不講方法,光知道死磕是不行的。

有3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家長能盯著孩子做好,就等於是把「學習」這把刀給磨鋒利了,學習效果自然好。

這3件小事正是我在研讀《中國學齡兒童膳食指南》最新版時發現的。建議您耐心地讀到最後。因為光「知道」是遠遠不夠的,能落實到孩子日常的每一天,才能真正幫助他提高成績。

01 什麼樣的早餐才是好早餐?

早餐對孩子很重要,這點大家都知道。

可是早餐對孩子的學習有多重要,重要到什麼程度,怎樣的早餐才算是一份能為學習加分的營養早餐,很多人就不清楚了。

《中國學齡兒童膳食指南》中提到,科學研究發現:

吃營養充足的早餐可以改善認知能力。相反,不吃早餐或早餐食物種類單一,則會影響學齡兒童的認知能力。

這是因為早餐不僅為孩子的生長發育提供了必需的能量和營養素,也是維持大腦認知能力保證孩子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份營養充足的早餐能夠維持孩子血糖水平以及大腦神經遞質水平的穩定,進而改善孩子的注意力、執行功能和記憶力

而這些功能恰恰會影響孩子的聽課狀態和學習效率,對學習成績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那麼,怎樣的早餐才算是營養充足,能為學習加分的早餐呢?《指南》中給出了這樣3個重點

1、充足的進餐時間

早餐應該在6:30-8:30這個時間段吃。

對於上學的孩子來說,要做到這點並不難。難的是給孩子留出足夠的就餐時間,一般在15-20分鐘左右。

我送小樣上學時,經常看到有孩子在校門口買個包子,然後狼吞虎咽地塞進肚裡,前後不過幾分鐘的時間。如此快地進食,顯然是不利於消化吸收的。

建議家長早一點叫孩子起床,讓他在家裡細嚼慢咽地吃完早餐再出門

2、食物品種要多樣

一頓早餐是否營養,要以其包含的食物種類數量來評判。

《指南》中指出,早餐要包含谷薯類、蔬菜水果、動物性食物,以及奶類、大豆、堅果這4類食物中的至少三樣。

谷薯類可以是包子、麵條、麵包、玉米等。要注意增加孩子對粗糧的攝入,不要只吃白米白面。

蔬菜水果準備起來也不難。早餐時給孩子切半個當季水果,如蘋果、梨、橙子、香蕉等。

蔬菜可以加進主食里,如菜肉包子、菜肉餛飩、雞蛋生菜三明治,也可以和水果一起做成沙拉。

動物性食物包括魚禽肉蛋,如白煮蛋、煎蛋,給孩子煮麵、煮粥時,可以加入一些瘦肉、牛肉、蝦仁等,營養更全面。

最後是奶類、大豆、堅果,奶類主要指牛奶、酸奶。豆類泛指一切豆製品,如豆漿、豆腐腦等。

堅果可以每天給孩子抓一小把直接吃,也可以加進酸奶、粥、饅頭裡,增加營養和風味。

3、就餐氛圍要愉快

吃早餐時的心情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進而影響孩子學習時大腦的效率。

因此,早餐應該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食,不要催促、嘮叨、批評孩子,也不要讓孩子一心二用,一邊吃早餐,一邊趕路或學習。

02 飲水不足危害大

多喝水有益健康,這句話我們從小聽到大,卻很少去踐行它。

身邊很多家長要麼盯著孩子喝奶,要麼經常給孩子買果汁,就是看不上平平無奇的白開水。殊不知,水才是最不能缺少的天然飲料。

之前,小樣媽在文章里提到過,飲水不足會影響孩子長高。今天,我們再來說一說飲水不足對孩子大腦和學習的危害

水約占人體的70%,充足飲水是人體力、腦力和健康的基礎。相比成年人,兒童更容易發生缺水的情況,所以要尤其重視水的補充。

研究發現,當孩子飲水不足時,身體會處於缺水狀態,進而導致聽覺數字廣度、語言靈活能力、圖像識別能力等認知能力的下降

而當孩子補充水分後,我們家長最關心的視覺注意力、短期記憶力都得到了改善。孩子的學習效率自然也會得到提升。

那麼孩子每天喝多少水,才算是做到了「足量飲水」呢?小樣媽根據《指南》,給大家整理了一張表格。

這張表給出的飲水量,是在溫和的氣候下,孩子輕身體活動水平的建議飲水量。如果天氣炎熱,或者孩子活動量大,那麼飲水量還得增加。

這麼多水,要怎樣合理分配到一天的時間裡飲用呢?給大家幾點建議。

1、不要等口渴時再喝水。

2、少量多次飲水,每次喝100-200ml。

3、起床後、睡覺前各喝一杯水,其他時間每1-2小時喝一杯水

4、進餐前、進餐時不要大量飲水。

5、不能用飲料代替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

03 堅持運動,大腦更聰明

運動能夠強身健體,這點大家都知道,但很少有家長會把運動和學習聯繫起來,總覺得運動會擠占孩子的學習時間,是可有可無的。

然而現代科學研究發現,運動和學習不僅不衝突,還有助於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這是因為運動能夠提高大腦中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水平,相當於為大腦提供了更肥沃的養料。腦細胞得到了滋養,孩子自然學得快,記得牢。

此外,運動還能提升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水平,改善孩子的記憶力、注意力和認知力,進而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那麼怎樣運動,運動多久,才能起到促進學習的效果呢?《指南》中給出了下面這些標準。

1、每天累計進行至少1小時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

其中,中強度的身體活動指呼吸比平時急促,心率較快,微微出汗,稍感費力,但仍然能輕鬆說話的活動,如快步走、騎自行車。

高強度的身體活動指呼吸明顯急促,心率大幅增加,出汗,感到費力,需要停止運動、調整呼吸才能說話的活動,如快跑、打球等。

2、每周至少3天進行高強度的身體活動

具體包括有氧運動,以及強壯肌肉和骨骼的運動。

有氧運動包括快走、騎自行車、游泳、跑步、足球、籃球等。

肌肉力量練習包括拔河、攀爬操場上的器械、抗阻運動(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等。

強健骨骼的活動包括跳繩、跳遠、單腳跳、雙腳跳等。

3、減少孩子久坐的時間

增加戶外運動,手機、電腦、電視的使用時間越少越好,每天不超過2小時。

04 最後的話

今天給大家分享了有助於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3件小事,分別是吃好早餐、充足飲水、堅持運動

這三件事看似簡單,卻大有學問,貴在堅持。你家孩子做得怎麼樣呢?歡迎留言分享。

我是小樣媽,復旦碩士媽媽,著有育兒書《懂點心理學,育兒很簡單》。喜歡我的文章就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