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岩茶送的贈品茶具,白瓷的、紫砂的、玻璃的,哪些適合泡茶?

2023-08-03     小陳茶事

原標題:買岩茶送的贈品茶具,白瓷的、紫砂的、玻璃的,哪些適合泡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岩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買岩茶送蓋碗,是圈內很常見的組合。

先前身邊有位朋友,買過各大牌子的岩茶。

然後,他家裡攢下了一堆印著品牌logo的蓋碗。

類似集郵票那樣,齊整擺在柜子里,看著還特別壯觀。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提問,買茶時賣家贈送的茶具,能不能直接用哇?

這得看具體情況。

如果是雜牌的保溫杯,那得悠著來。

因為擔心裏面的金屬內膽,不是食品級不鏽鋼。

萬一打開就能聞到明顯的金屬味,這樣的便宜保溫杯,即便是贈品白送,也不要隨便拿來用。

不過,如果是普普通通的白瓷蓋碗,但用無妨。

畢竟,瓷製品都是高溫燒成的。

表面光滑,釉面緊密,簡簡單單。

泡茶時很百搭,不需要「專茶專用」。

一個蓋碗到手,能泡遍所有茶。

喝岩茶時,從輕火新品種,到足火水仙和肉桂,再到四大名叢等。

看起來普通不起眼的白瓷蓋碗,在泡岩茶時,幾乎是百搭萬能的。

《2》

去年回答過一個提問,喝牛欄坑肉桂這樣的高端茶,用100元以內的普通白瓷蓋碗去沖泡,是不是沒檔次?

這樣的擔憂,純粹是多慮。

因為,用基礎、普通、百搭款的實用蓋碗泡岩茶,在圈內很常見。

在武夷山,在福州,在廈門等地方,你隨便找一家茶葉店進去喝喝茶。

不出意料,店家用於泡茶的,肯定是蓋碗。

因為,白瓷蓋碗的試茶效果最准。

沖泡岩茶時,能趁熱揭蓋聞香,還能方便徹底瀝干茶水,分離茶湯,超級實用。

為了更好地展示貨品,便於賣茶。

許多茶掌柜會更偏好用蓋碗去泡岩茶,追求更好地呈現一泡岩茶的原味。

換成紫砂壺泡茶的話, 試茶效果會差很多。

拋開別的不說,至少在聞香時很不方便,打開蓋子後,也不像純白瓷白的蓋碗那樣,能直接映襯出葉底的狀態。

真實無差別的試茶,用蓋碗最好。

至少在各大鬥茶賽、評茶賽、春茶評比會等,主流上都是用瓷質茶具,沒有紫砂什麼事。

回到正題上,喝牛欄坑肉桂,用100塊以內的基礎白瓷蓋碗,不是什麼稀奇事。

因為基礎價的白瓷蓋碗,沒有任何花紋裝飾的那種,行情價大多就是百元以內。

挑瓷質類茶具,從安全使用角度看,只有兩點硬性規定。

其一,高溫燒成,不容易變形,放心可靠。

其二,外表瓷質釉面光滑。

買蓋碗時,不要為了一時好看,去入手那些容易刮花的釉上彩製品。

釉上彩的花紋圖案,很容易被刮花,脫落,著實不推薦使用。

《3》

泡岩茶時,蓋碗僅有「能用」二字,遠遠不夠。

日常喝茶與泡茶,我們追求的是「好用」。

如果心裡預算有限,打算花小錢辦大事,不願意在買茶具方面投資過大。

只想著將閒錢攢下了,多買幾泡正岩茶。

這時候,如果只留出了百元內的價位去買蓋碗,可以拋開外在噱頭。

諸如,手工拉坯、匠人手繪、獨立設計款花色、珍稀調製釉色、名窯出品、柴燒作品等。

預算有限情況下,這些更進一步的要求,都可以暫時放下。

但為了泡茶體驗,要注意以下細節。

第一個,容量大小。

適合泡岩茶的蓋碗,標準量是110毫升的。

這類標準容量的白瓷蓋碗,在武夷山不少茶具批發店,比比皆是。

原因是,110毫升蓋碗,配上單泡8克一泡的岩茶干茶,配比剛剛好。

先前聽到這樣的說法,稱,泡老叢水仙、佛手、鐵羅漢等條索相對粗大的岩茶,要用容量大一號的蓋碗,至少是150毫升的。

原因是,留出足夠寬敞的多餘空間,幫助干茶舒展。

但這樣的說法,不可信。

老叢水仙的干茶,比起普通岩茶,大不了多少。

全部投入110毫升蓋碗後,只要碗口足夠大,也足夠兼容。

泡功夫茶,容量切忌選大。

大容量的蓋碗,稀釋茶味、不利聚香,對岩茶的風味呈現實在沒好處。

《4》

第二個,器形設計。

標準器形的蓋碗,應該是倒鐘形的。

平日裡,我們在調侃之下,給這類蓋碗取了一個暱稱。

稱其為,大肚子蓋碗。

碗口很寬,兼容包納能力強。

投茶時很順暢,不必擔心干茶條索會從蓋碗邊緣倒出。

何況,倒鍾造型的蓋碗,擺在桌面上平穩性很高,不容易東倒西歪。

如果是上寬下窄的高挑型蓋碗,美則美矣,實用性一點不高。

第三點,合蓋平穩度。

蓋碗的蓋子,合蓋之後要平穩,不能東倒西歪。

之前有茶友質疑,為什麼買蓋碗時,蓋碗的蓋子與碗口,不能做到紫砂壺那樣嚴絲合縫?

這點是正常的。

因為蓋碗是蓋碗,紫砂壺是紫砂壺。

紫砂壺在製作時,專門經歷了修口,合蓋之後,密閉性較高。

但蓋碗在加工時,蓋子與碗身是分開製作的。

況且,考慮到出湯的順暢性,蓋碗的合縫性不能太強。

要不然,當你往蓋碗內投入干茶,注入沸水,等注水線接近碗沿,再合蓋。

剎那間,剛一合蓋,蓋子立馬被吸住了。

不利於調整合蓋角度,傾倒茶湯。

這種完全合縫的情況下,蓋碗內的茶水,壓根沒法倒出來。

紫砂壺在泡茶出湯時,茶水流出通道是壺嘴。

所以,修口整理後,嚴絲合縫,並不影響出湯。

但同樣的情況,生搬硬套到蓋碗身上,就是不合理!

《5》

最後,悄悄補充一個細節。

蓋碗的蓋子與碗,貼合性太強不是好事。

之前買過一個玻璃蓋碗,不誇張的說,合蓋之後,蓋子就像八爪魚那樣,牢牢吸附在碗口。

緊緊貼著,很難分開。

甚至於,捏著蓋子的蓋鈕,能憑空將整個蓋碗提起來。

這種合縫性強,過分貼合的蓋碗,出湯開口大小沒法調整。

很容易耽誤快出水的良機,導致出湯速度慢。

沸水的熱量,快速蔓延出來後。

用這樣的蓋碗泡茶,反而十分容易燙到手。

另外,居家沖泡武夷岩茶,按現在圈內的流行方向,基本上二才蓋碗。

因為,如果單純為了泡茶的話,二才蓋碗已經足夠。

傳統的三才蓋碗,有蓋,有碗,有底托。

但在泡岩茶時,底托可以撤掉不用。

將蓋碗擺在茶盤上,旁邊還要加上公道杯。

這時候,有了茶盤的承載,底托壓根沒啥用武之地。

繼續留下來,只會顯得累贅,不清爽!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338ed147ce5ce36cdd6d5cc1891cf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