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六大茶類里,白茶是不是偏淡?有什麼辦法能讓味道濃一點?

2023-09-23     小陳茶事

原標題:中國六大茶類里,白茶是不是偏淡?有什麼辦法能讓味道濃一點?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岩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秋天的儀式感,是從買新衣開始的。

最近幾天,總是伴著快遞小哥的電話醒來,心情美妙。

我買的是旗袍,而李麻花買的是襯衫。

白襯衫是永遠不會過時的經典款,可以性感女人味,也可以運動休閒,還能幹練職場。

我與她之間,是兩種鮮明的風格。

就像那句話說,女人的衣櫃里,永遠少一件衣服。

而茶人的衣櫃里,永遠缺一泡沒有喝過的茶。

有位新茶友說,想試試喝白茶,叫村姑陳推薦一款。

於是,先介紹了今年花弄影,又講解了今年鵲橋仙,老茶客都知道,這倆年年都是我們家的爆款。

況且,對於新手而言,從新白茶開始喝起,是最明智的選擇。

然而,茶友卻說:新茶味道太淡了,我口味重,你給我介紹點老茶吧。

當然,從賣茶的角度來說,手裡有貨,有人願意買,那肯定是再好不過。

可作為新手,還是以嘗試為主。

所以,村姑陳淡定地表示,新白茶性價比高,容易喝懂,不會吃虧。

茶友又說,那有沒有什麼泡茶的方法,可以讓味道更濃一些呢?

這個問題,很容易找到答案。

《2》

想要讓茶味更濃一些,無非三種方式。

第一,增加投茶量。

好比你做飯的時候,覺得湯的味道太淡了,可能是水放多了,也可能是不適合自己的口味。

總之,多加點調味料,自然就有味道了。

泡茶也是如此,如果覺得茶味太淡,可以調整茶水比例,增加投茶量。

但是,根據我們的經驗來看,不同的茶類,有各自的黃金茶水比例標準。

例如,同樣是用110毫升的蓋碗泡茶,泡白茶,投茶5克就夠了。

泡紅茶,也是放5克,而泡武夷岩茶,需要放8克。

甚至還有一些商家,已經把岩茶包到10克一泡了。

雖然說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茶水比例也很難有標準,能讓大家都滿意。

但是,只要符合絕大部分的口味,濃淡適宜,就是最好的狀態。

所以,就算是喝茶口味重,要增加投茶量,也不應該太誇張。

適當增加,在保證風味的前提下,讓自己滿意。

過量投茶,不僅會讓茶味變得苦澀濃釅,還浪費了茶葉,實在不提倡。

第二,悶泡。

在茶圈裡,「悶泡」和「快出水」是一對反義詞。

我們定義下的快出水,指從注水到出盡大部分茶湯,用時7秒-8秒。

在這個過程中,基本上沒有停頓和猶豫的機會。

一隻手提水壺注水,一隻手拿著蓋子。

當沸水注進蓋碗,到了與碗沿平齊的位置,就要立刻合蓋出湯。

所有步驟,一氣呵成。

因此,茶葉和水接觸的時間非常短,轉瞬即逝。

故而,在很多人看來,「快出水」僅僅是把茶葉的表面打濕了,根本就沒辦法泡出茶味。

想要讓茶味足,必須悶泡。

把茶葉泡在蓋碗里,讓其與水長時間地接觸、浸潤,源源不斷地釋放物質。

這樣泡出來的茶湯,的確會比快出水更濃,更苦,更有味道。

可對於白茶而言,濃苦是它的本味嗎?

當然不是。

鮮香醇爽,毫香蜜韻,才是白茶的精華所在,而這些美妙的體驗,都會因為悶泡,茶多酚和咖啡鹼的大量浸出,被掩蓋,被破壞。

所以正常情況下,我們不提倡悶泡好白茶。

前五六衝,按照快進快出,香氣滋味很飽滿,很馥郁,無需悶泡。

即使你看到茶湯的顏色很淺,可喝起來,一點都不淡。

尤其在白茶的前兩沖湯水裡,有大量的白毫被沸水打濕、脫落,與茶湯融為一體。

喝起來,鮮爽稠滑。

滋味不濃,內質卻很豐富,湯水是有重量的,並非輕飄飄的沒有養分。

第三,煮茶。

當白茶泡不出味道,或者味道很淡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80%以上的人,會選擇煮茶。

因為煮茶的溫度足夠高,也足夠暴力。

與沸水泡茶不同的是,打開煮茶壺的開關以後,水溫就會持續升高。

在這個過程中,茶葉與水接觸的時間相對長。

達到沸點以後,就會開始咕嘟咕嘟冒泡泡。

茶葉不斷地在沸水中翻騰,並且在如此高溫下,自然而然,會有更多的、更深層次的物質被激發,釋放到茶湯里。

我們喝到的味道,也就更濃。

可以說,煮茶是一種「簡單粗暴」的飲茶方式。

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就能讓一款茶的香氣、滋味,爆炸式的呈現在你面前,一覽無餘。

只不過,這樣喝茶,似乎少了點驚喜和層次。

平鋪直敘,一眼就能望到頭。

《3》

回歸問題本身,茶友之所以會這麼問,是擔心白茶的味道太淡了。

他或許是提前做了功課,知道在六大茶類中,白茶是偏清新淡雅的那一類。

和綠茶、茉莉花茶類似,剛開始喝的人,總覺得茶味不足。

可越喝到後面,越能感受到茶湯里的韻味。

比起綠茶,白茶的湯水更加有內容,更淳和,更勁道。

比起茉莉花茶,白茶雖沒有窨花,可自帶毫香、花香、草藥香,別有一番風味。

另外,茶友對自己的定位是——喝茶口味比較重。

如果說,因為喝茶口味重,就要去加大投茶量、悶泡,甚至暴力煮茶。

那麼,將來遇到的好茶,會越來越少。

好茶,不論什麼品類,都不以「濃」為優秀。

濃茶中,茶多酚和咖啡鹼物質的浸出量很大,不僅會麻痹味蕾,降低敏感度。

長期喝濃茶,還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

退一步說,那些又苦又澀,「重口味」的茶,生成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產區不好,日照強度大,日照時間長,讓茶樹積累了很多苦澀物質。

二是工藝不好,萎凋沒到位,水分殘留的同時,多餘的苦澀物質沒辦法排出去。

由此可見,僅僅因為口味重,而去喝刺激濃烈的茶,實在不應該。

任何於身體不利的喜好,都改掉吧!

《4》

時至今日,如果你依然相信「不苦不澀非好茶」。

只能說,這樣的喝茶觀念,太OUT了!

一款白茶好不好,應該看各類物質的含量。

凡事都說,過猶不及。

茶多酚和咖啡鹼這兩種物質,在適量的範圍內,既能增添茶湯的層次感,又不會太突出。

而它們倆的含量高了,這款茶就苦澀味重了。

對於身體有痛風症狀的朋友,更加不友好。

就算是沒有痛風,也應該珍惜身體。

改掉舊的觀念,迎接新的觀念。

苦澀濃釅,不是好茶,輕柔順滑,鮮爽飽滿,才是好茶。

最後如何選擇,就全看茶友們的想法了。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f866c66a22bb26e7f2d1eaff04462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