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關於岩茶的常識性問題,讓AI回答,暴露出茶圈隱藏多年的問題

2023-10-01     小陳茶事

原標題:5個關於岩茶的常識性問題,讓AI回答,暴露出茶圈隱藏多年的問題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岩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過中秋那天,大家聚在一起吃過晚餐後,和幾位同輩的堂兄弟閒聊。

期間有人談起,現在的AI就是他的生活百事通。

基本問啥,都能給回復。

哦豁,這麼厲害?

那我們在線測試下,人工智慧對武夷岩茶的了解,究竟有多深吧。

《2》

問題一,你知道有關武夷岩茶肉桂的笑話嗎?

AI答覆:

一天,一位客人來到了一家茶館,點了一杯岩茶肉桂。服務員問他:「您知道岩茶肉桂的特點嗎?」客人回答:「不知道,是什麼?」服務員說:「這杯茶的特色是又甜又香,特別解膩。」客人聽後大笑著說:「我點的是岩茶肉桂,不是肉桂糖!

如果把這個故事當成冷笑話看,這的確「太冷了」。

不過,假日休閒,正適合聊點輕鬆話題。

開場小試牛刀,聽聽笑話,多有意思。

不過,從茶知識的層面考量,這番話的確沒毛病。

岩茶又不是珍珠奶茶,不可能是又香又甜的味道。

香清甘活,岩骨花香,才是武夷岩茶的風味水準!

問題二,武夷岩茶水仙,工薪族買多少價位比較好?

AI答覆:

武夷岩茶水仙是一種高品質的茶葉,價格因品質、產地、製作工藝等因素而異。
一般來說,正宗的武夷岩茶水仙價格在每斤500元到數千元不等,其中以每斤800元到1000元的品質相對較好,適合工薪族購買。
如果以一天喝兩杯茶,每杯茶3克左右來計算,每天的茶葉消費大約在20元左右,一個月的茶葉消費大約在600元左右,這個價位對於大多數工薪族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
當然,具體價格也會受到不同商家的品牌、規模、製作工藝等因素的影響,需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考慮。

這個提問藏有麻花的小小私心。

因為這是別人私信過來的提問,由於一時間,不知如何作出答覆。

所以,將這個棘手難題,轉手扔給AI。

結果卻看到一版意想不到的答案。

大致邏輯方向,沒有錯。

消費水平,因人而異。

強行追求「標準答案」的話,哪怕神通廣大如AI,也只能硬著頭皮,胡亂掰扯。

最終結果,掰扯出來的答覆,無比怪異。

第一句開始,就是病句。

「岩茶水仙是一種高品質的茶葉。」

額,其實所有茶葉,都有好壞之分。

看到這句話時,回想到不久前,剛喝過的一泡漚青味水仙,那滋味簡直不要太可怕。

再下一句,也是病句,涉及並列不當。

「價格因品質、產地、製作工藝等因素而異。」翻譯成「人話」理應如下,岩茶價格,因品質而異。

而岩茶品質,又因產地(山場)、製作工藝等因素決定。

至於剩下的內容,茶友們自尋亮點。

難得放假悠閒,就不再逐字逐句糾偏糾錯了。

至少泡岩茶,不是論單杯沖泡,而是蓋碗沖泡為主。

大杯泡茶,單泡只放3克,哪裡能和蓋碗沖泡,直接放入完整一泡8克泡出來的茶味來得好?

問題三,2023年之後,普通人應該買岩茶水仙還是買岩茶肉桂?

AI答覆:

岩茶水仙和岩茶肉桂都是武夷山岩茶的代表性品種,具有獨特的風味和香氣。
岩茶水仙具有湯感醇厚、滋味綿柔、香氣清幽雅正、蘭香清雅、茶香耐看等特點,而且相對肉桂來說,岩茶水仙的性價比更高,更適合工薪族購買。
岩茶肉桂具有香氣高揚、茶湯過喉有微微辛辣感等特點,與岩茶水仙相比,肉桂的性價比相對較低。
因此,對於普通人來說,購買岩茶水仙更加划算,同時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偏好來選擇岩茶肉桂。
最好的方法是到正規的茶葉店或品牌官網購買,以確保購買的茶葉品質和口感。

繼上一個問題過後,這個AI已經徹底被麻花帶偏了,在線調戲成功。

「相對肉桂,水仙性價比更高。」

「岩茶里,水仙更適合工薪族。」

「肉桂的性價比低,買水仙更划算。」

這些翻來覆去的車軲轆話,說實在的,全是一個意思。

並且,還都是錯誤理解。

水仙和肉桂作為岩茶市場主流品種,隨便走進一家賣岩茶的店,都少不了這倆當家代表。

肉桂帶桂皮香,茶香辛銳,香氣可塑性強,茶湯帶辛辣感。

水仙湯感醇,擁有「醇不過水仙」的美名,蘭花香清晰優雅。

這兩種茶之間,品種特色鮮明。

買茶時,只要買到茶香、滋味、韻味出色的好茶就算物有所值。

不存在水仙比肉桂更具性價比。

問題四,武夷岩茶是年份越久越貴嗎?

AI答覆:

武夷岩茶的品質與採摘時間、製作工藝、陳放時間等因素有關。
一般來說,製作完成後陳放五到十年是陳化初期,容易有微酸,並且會逐漸轉強;陳放到十年後酸味漸退,至第十五年聞起來可能會有梅香,其梅香可持續到第二十年左右。
然而,繼續存放,茶性則繼續轉化,不斷存放就不斷轉化,茶性越轉越溫,越來越潤。
因此,武夷岩茶的品質並不是年份越久越貴。

剛開始看到這段充滿江湖神棍味道的答覆時,一開始還覺得頗為有趣。

但轉念一想,找樂子的心情立馬變了。

因為,不管說得再好聽。

人工智慧本身是沒有人類思想的,只是一片白紙。

TA對岩茶的所有認知來源,無非是關鍵詞鎖定,長年累月「喂食」相關搜索信息。

等到最終,再匯總成篇罷了。

前面的幾個問題,除了表達邏輯古怪外,細節舉例不當外,整體大方向還不算徹底走偏。

而這個答覆背後,細思極恐。

網上到底有多少人,在鼓吹岩茶越存越好,越存越溫,越存越潤啊?

又有多少人,執著相信老岩茶沒有「變質酸」,統統都是梅子酸啊?

梅子酸能持久20年不變味的論點,來源到底是誰說出來的?有樣品能公布嗎?

這些胡編亂造的說辭,一個也不能信。

普通茶友喝岩茶,別相信「越存越好」,普遍在3年內喝完更穩妥。

另外,對待岩茶酸味這件事,建議快刀斬亂麻。

武夷岩茶不存在亂七八糟的各式酸味概念。

化繁為簡,最簡單有效的分辨方法是,當你聞到、喝到酸味明顯的岩茶時,慎重起見,少喝為好。

問題五,岩茶應該喝新茶還是老茶?

AI答覆:

岩茶是否喝新茶還是老茶,需要根據個人口味和需求來選擇。
新茶。新茶火煙味大,偏鹼性,植物酸含量高,有一定的刺激性,喝多了胃就受不了,口感比之陳茶也稍遜色。
老茶。老茶火煙味退除,茶性轉溫和,茶香更顯、茶味更足、口感就也更好了。
一般情況下,新人喝茶火功輕,老人喝茶火功高;新人喜香氣,老人重味道。
岩茶是否越陳越好,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可以肯定的是,並非所有岩茶都適合長時間存放。

這番話的槽點很多,幾乎每一句都踩雷,全是知識漏洞。

從AI的答覆,不難看出,背後站著千千萬萬的老茶狂熱粉。

但岩茶應該喝新茶,還是喝老茶這件事,不能一刀切。

不過,面對滿屏的bug,一時間還真不知從何說起。

稍微捋一捋,為了幫助茶友理順思路。

下面且來一句話快答,集體闢謠澄清。

酸鹼性體質的理論,一早就被證明是謠傳,新茶也不存在鹼性強的問題;

新茶傷胃一說太片面,只要適當喝,別空腹大量飲用就行;

岩茶新茶普遍火氣很大?不不不,具體得看你買到手的岩茶是否褪火。以目前情況看,2023輕火、中輕火、以及部分焙火更高的新茶,早已褪火,目前正處在風味適飲期;

老岩茶並非比新茶更好。事實是存得好、品質好的老茶在整個岩茶圈,極其小眾。

目前市面還是推崇新茶褪火後儘早及時喝,喝3年以內的岩茶更好。

最後那兩句,AI純屬是跑題了。

從岩茶的新與老,跑偏題目聊到了焙茶火功高低。

就事論事,單沖這兩句,也是典型的刻板印象。

新茶友,不是全都愛喝輕火。

老茶客,不是喝茶飲茶喜重口味的代表。

正岩山場原料,做青到位的高端輕火茶,茶味照樣醇和飽滿,不是空有高香,而無茶味。

不論茶齡高低,從正常喝茶審美看,喝岩茶不能「偏科」。

香氣好,茶味遜色。

茶香一般,但茶湯很醇。

這種片面發展的岩茶,不算好茶。

香醇味足,集茶香、茶味於一體,香水交融,又香又醇,才是一流岩茶!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d43dcc852ffd018905a10d3d0a26e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