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中國股票估值在相對和絕對上都具有吸引力

2023-11-07     巴倫周刊

原標題:外資:中國股票估值在相對和絕對上都具有吸引力

三季度經濟成績單公布後,不少外資機構紛紛調高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4119.9億元,同比下降9.0%,降幅比1—8月份收窄2.7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工業企業利潤逐季改善,恢復向好態勢明顯。

在三季度經濟成績單公布後,不少外資機構紛紛調高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其中,德意志銀行集團將中國2023年全年GDP增長預測由5.1%上調至5.2%。瑞銀全球研究則將中國2023年實際GDP增長預測從4.8%上調至5.2%。

在中國經濟築底企穩的背景下,全球獨立投資管理公司威靈頓投資管理認為,中國是少數幾個既沒有通脹壓力又能保持5%以上GDP增長的經濟體,全球資產配置者應該意識到中國所提供的風險分散優勢與價值。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德意志銀行集團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熊奕表示,最新數據表明中國經濟已築底企穩,中國實現全年5%的增長目標指日可待。

他指出,第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4.9%,高於預期。環比上看,第三季度GDP增長1.3%,高於第二季度的0.5%。這意味著第三季度的年化增長率再超5%,與第二季度相比,增速明顯加快。

熊奕認為,消費和服務業是中國三季度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工業活動也在改善,但投資活動和房地產行業依舊乏力。

瑞銀的高頻數據顯示,得益於8月底以來房地產政策寬鬆加碼,9月和10月上半月主要城市房地產銷售小幅改善。隨著全球科技周期觸底,實際出口量有望止跌企穩。

在上調全年經濟預期的同時,兩家機構也公布了對中國第四季度GDP增長的最新預期。德意志銀行將中國第四季度GDP增長預測由5%上調至5.3%;瑞銀預計四季度GDP環比增速為3.5%(折年增長率),同比增長5%。

政策支持繼續加碼

熊奕表示,上調中國經濟預期的關鍵在於,中國釋放出了強烈而積極的政策信號。此前,中國增發人民幣1萬億元國債,並提高預算赤字目標的財政刺激措施,響應了市場對出台更大力度財政政策以拉動經濟增長的呼聲。

基於此,他預計2024年中國GDP增長目標有可能維持在5%,高於市場目前4.5%左右的預期。

瑞銀指出,此次增發特別國債的決策於10月底出台,表明了未來幾個季度中國政府穩增長的決心和重要性。該機構此前預計中央政府可能會利用國債限額與餘額之差,額外多發行一定規模國債(整體可用限額8300億元),而實際的增發量超出此前預期,且直接體現為官方赤字率上升,更為顯性化。

另外,瑞銀認為2023年增發國債的時點較晚,無法顯著影響四季度經濟增長走勢,但應有助於支撐2024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長動能。

房地產政策方面,德意志銀行集團預計房地產調控政策將進一步放寬,中國央行或將在年底前再次下調MLF利率。

瑞銀則仍預計政策支持繼續加碼,包括進一步降准以配合大規模政府債券發行,再降息至少10個基點,財政支持可能更為顯性和積極,包括提高2024年預算財政赤字率和地方專項債限額等。

中國股票估值具有吸引力

在全球增長保持低位,通脹結構性升高的新常態下,威靈頓投資管理認為中國股票的估值在相對和絕對意義上都處於具有吸引力的水平。

這家管理規模超1.17萬億美元的獨立投資管理公司認為,中國股票10倍的席勒市盈率(即長期經濟周期調整後的市盈率)僅為美國股市的三分之一,另據該機構統計的各國歷史數據現實,股市估值和後續10年的收益之間存在極強的負相關關係。這進一步突顯出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

威靈頓投資管理高級董事總經理、亞洲區投資總監普江寧(Janet A. Perumal)表示,中國市場定價錯位為長期基本面投資者提供投資機會。她認為,中國股票市場仍由散戶投資者主導,導致熱門行業和主題高速輪動,這為主動管理的長期投資者提供了巨大的阿爾法潛力。

該機構看好正從過去的資本擴張轉向關注盈利、提高利潤率和股東回報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在中國內需逐步恢復下的消費和物流行業的高質量公司以及碳中和主題下的電動汽車價值鏈和清潔能源的領軍者。

而從長期來看,普江寧表示,中國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裡一直積極地將其經濟增長模式的驅動力從數量轉向質量,例如從信貸、房地產和基建轉向服務業、高端製造和技術創新。在某些重要的全球行業,中國已經戰略性地為未來長期經濟成長播下種子。

該機構首先看好中國的綠色科技產業,因為中國在清潔能源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可能是下一個十年的關鍵增長動力。同時,在醫療保健領域,中國亦是某些重要藥物有效成分的最大供應國甚至是全球唯一供應國。最後在信息技術和人工智慧領域,中國的網際網路科技巨頭公司,憑藉其規模和資源,將在大型語言模型的開發和應用上處於領先地位,並可能在未來幾年重塑行業競爭格局。

文 | 《巴倫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林一丹

編輯 | 彭韌

版權聲明:

《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aa5aebf95d1fc0ad9b8d89e9ab134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