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文壇 | 張登珂:人間有味是清歡
人間有味是清歡
作者 張登珂
臨近秋分,古城西安近來也是陰雨連綿,下班路上看到街邊的花草樹木也被這一場秋雨洗刷的乾淨,沿著滻河走過偶有一陣秋風拂面吹來,絲絲涼意便隨感而來,真是應了那句諺語「一場秋雨一場寒」。
九月的秋天,在我看來是豐富且包容的。「清霜九月天,仿佛見滯穗。」是詩聖杜甫對於九月的描寫,這裡面有他作為詩人為數不多的想像;「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有黃巢捨我其誰的豪邁與篤定;「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是江州司馬白居易的描寫,這裡面有秋天夜色的生動寫照。當然描寫秋天的詩句還有很多,而我對於秋天的感受用兩個字便足以概括,那就是「清歡」。
說到「清歡」,我最喜歡人見人愛的蘇東坡在《浣溪沙》中的描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大概意思說的是外出遊玩的間歇,泡上一杯浮著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嘗著嫩綠的萵筍春盤,原來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再對比一下當下都市人熱衷的露營,不正是蘇學士筆下描寫的場景嘛,看來時代的變遷和時間的流逝並沒有改變當下人們嚮往的休閒生活方式。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間有味是清歡」這句詩因其蘊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被許多人喜愛。但是仔細想一想,蘇學士所說的「清歡」難道僅僅是一杯茶水、一碟春盤嗎?我想不僅僅是這樣,更多的應該說的是一種生活態度和人生況味。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樣找到這樣的「清歡」感受呢?那麼就要了解「清歡」的本質,它不同於繁華和喧鬧,它更是一種簡單、平淡、自然、包容的態度,而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或多或少也是一個尋找「清歡」的過程,從童年的多彩到少年的熱烈,從青年的熱血到壯年的擔當,從老年的柔和到暮年的平靜,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會受到外界環境的諸多影響,但大機率都是在這個平衡中反反覆復,然後找到專屬於自己的人生故事。
在我看來這「清歡」就在我們身邊,每一個熱愛生活和擁抱生活的人都有這樣的一雙慧眼。比如:在公園裡散步的時候聽到空中傳來的鳥鳴、撲鼻而來的花香;比如河邊九月的蘆葦隨風飄蕩,盡情地搖曳著身姿;再比如你陪家人在登山路上的際遇,自己跟自己對話的過程,和陌生人善意的提醒,到達山頂後內心的喜悅與富足,在我眼裡這些都是人生中的清歡時刻,關鍵在於保持一種平和寧靜且恬淡的心境。
隨著生活的閱歷逐漸豐富,個人在自身的磨礪和個人喜好方面也會發生著或大或小的轉變,用「清歡」的態度去對待生活,生活也會反饋給你歡愉,而更高的智慧便是在這樣的狀態里你學了珍惜和包容,當你知道每一天都不可複製且不可重來的時候,你便學會了珍惜,而珍惜恰好是積累人生故事的鑰匙;當你知道萬事萬物都要講究平衡的時候,你便學會了包容,而包容也是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生存的保護,包容他人,本質上是包容自己,因為我相信「愛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一起跑馬拉松的朋友曾經說過一句我很喜歡的話「知道和做到之間還隔著十萬八千里,而步履不停便是連接它們的橋樑。」在最是清歡有味人間這條路上還需要更多地去體驗和感知,也需要時間和閱歷的積累。
把「清歡」作為人生馬拉松的終點,雖前路迢迢我也已經在路上了,那麼你呢?
作者簡介:張登珂,男,陝西澄城人,澄城縣作家協會會員,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收穫成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