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綠地中心實景圖
樹大招風,樓高也「招風」。
11月11日,當雙11電商再破銷售紀錄時,華中第一高樓——武漢綠地中心,被指欠付工程款停工20多天。
各種小道消息頻出,甚至有人說綠地沒錢了。
那些被綠地折騰過的材料商、裝修公司、分銷、媒體與業主,都準備牆倒眾人推。
百度「武漢綠地中心」,跳出來的都是「全面停工」的轉載。
奇怪的是,沒有一位本地記者深入工地現場,到高樓上看看。
到目前為止,武漢本地主流媒體均沒有發表實地探訪報道。
我們關心的是,這棟武漢地標,現在還在停工嗎?
今天早上,在現場拍攝的圖片,綠地中心在正常施工。
現場有125名工人
01
欲與天公試比高。
武漢綠地中心,從2010年12月8日奠基開始,質疑的聲音就沒有消停過。
曾經建築設計高度606米,當時被稱為中國第一高樓。後來,地下工程施工起,按照636米標準建設。預計總投資90多億元。這棟樓由曾主持設計杜拜塔、上海金茂大廈等多個世界著名超高層的建築設計團隊親自設計來建造。
綠地中心所在的區域,被媒體稱為武漢「陸家嘴」。在此後的幾年裡,這棟高樓都被武漢人稱為「606」。這裡也成為滬漢合作的最大項目。
2017年1月,武漢綠地中心被「限高」,並責令停工。綠地中心的建設高度,接近該區域的凈空保護限高,影響民航飛行安全。
調整高度前的效果圖
調整高度後的效果圖
2019年1月28日,武漢綠地中心主塔樓,主體結構正式封頂,建築高度475米。
軍運會期間,海外華文媒體代表搭乘電梯抵達武漢綠地中心第78層,在400米的高空俯瞰武漢三鎮美景。
實景圖
11月11日,綠地中心再次傳出停工風波。
一天時間,劇情逆轉。
11月12日下午,綠地與中建三局兩位主要領導,都在項目現場表態。
綠地集團副總裁、華中區域總部(華中事業部)總經理任虎表示,要確保武漢綠地中心按時保質保量如期交付使用。
中建三局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華元表示,武漢綠地中心是「大國重器」吸引著世人的目光。武漢綠地中心項目將加快工程進度,加速推進,力爭早日竣工交付。
兩位主要負責人的表態,是不是徹底化解此次風波?
02
作為普通市民,我們更關心工程進展,高樓會不會「爛尾」?
11月13日,「綠地荊楚」官方微信稱,截止到2019年11月13日,武漢綠地中心地下室6層已投入使用;1樓辦公大堂和46樓大堂、武漢綠地中心黨群活動服務中心、武漢城市規劃展廳已投入使用;
進度示意圖
4樓-62樓辦公區段硬裝基本完成;65樓-85樓正在進行裝修施工;86樓-99樓正在進行主體結構外框施工。2020年底,大樓辦公區段交付;2021年6月,大樓酒店區段交付。
實景圖
目前,大樓200餘套大型機電設備已進入各設備層就位,正在進行設備安裝。大樓內84部電梯,9部已驗收完成,50部電梯將於今年年底完成安裝。
大樓外立面幕牆及燈具安裝施工已達82層(凈高395米),預計明年年中可完工。大屋面99層(凈高467米)鋼結構封頂,樓頂停機坪施工正在快速推進中。
功能分布圖
四段文字,寫明了工程進度,並給出時間安排表。讀完發現,這棟高樓大部分完工。50部電梯、停機坪、燈具安裝等,均在快速推進。
如今在二環線之內任何一處,抬頭都可以見到,高聳入雲的綠地中心。它離大樓辦公區交付,還有1年時間;酒店交付,1年6個月。以後可以在酒店大堂俯瞰整座城市。
與此前預期的交付時間,整整晚了一年。
對於一年的延期,核心原因是,等待限高批覆停工與高度調整重新規劃設計,至少耽誤了一年時間。
而這種延期,不是綠地所能控制的。
兩天後,綠地中心旁的濱江商業「綠地繽紛城」將開業,填補武昌濱江商業的空白。
03
為什麼這棟高樓,建設速度這麼慢?
以高度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為例,從開工到開放,歷時9年時間。
武漢綠地中心,從地下工程開工到主塔樓封頂,用時8年時間。
從工程難度的角度看,綠地中心地面以下的深度34米,與長江的距離250米。這意味著項目面臨防洪及塌方的挑戰。
大樓距長江近,地下水水位高,基坑滲水可能性大。地下土層複雜、基坑施工過程必須度過兩個汛期。項目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極大。
其中有「四個最」,項目是國內房建領域最深和最高承載工程樁、最深地下連續牆、最高鋼板剪力牆等高難度建築實體。
歷時3年的地下施工,2014年8月,大樓開始「冒」出地面。
這與武漢CBD的建設很相似,泛海用了6年時間做地下工程。
出地面後,武漢綠地中心曾創造過4天一層的紀錄。
2017年8月12日,央視紀錄片《大國重器》曾聚焦正在建設的綠地中心,以及中建三局的智能頂升系統,介紹中國首創的新一代「空中造樓機」,是如何在不斷刷新城市天際線。
此時的武漢,需要一個世界高度。而武漢綠地中心,可謂「命運多舛」,伴隨著各種負面新聞「長高」。
隔三差五,就傳出停工消息。從龐大的地下工程,到高度被限,再到各種停工傳聞,共同組成這個華中第一高樓的傳說。
至於網上傳的那封工程聯繫函,我個人理解是,兩家公司溝通的渠道。快到年底了,工程方催款的一種方式。
[後記]
高度,是一座城市的雄心。
對於武漢來說,綠地從武昌濱江、漢正街到光谷,三座超高層地標,改變了武漢的城市天際線與城市介面。
然後,在武漢綠地中心上,綠地也有苦衷與委屈,吃了啞巴虧。
原本636米的高樓,高樓的基層工程,全部按照636設計,全球最高的酒店「麗思卡爾頓酒店」計劃簽約入駐。後來,突然調整為475米,怎麼沒有損失?
比如,那家簽約的奢華酒店跑了,就是因為高度不夠,房間數太少。這家星級酒店還關係到高樓里的寫字樓招商、高樓旁的豪宅售價。但很少有人提及這類損失。
封頂後,從綠地中心的外觀上,也許看不到工人。工人都在樓頂施工與樓內施工,長期看不到工人很正常。
這次,綠地也拍著胸脯給出了交付時間表。我們就等結果,再做評論。
好事多磨。當年陸家嘴不斷刷新的高樓,促進了上海的騰飛;綠地中心的建成交付,也將促進武漢的騰飛。
不管緋聞如何,這棟高樓,已經成為武漢的世界名片。
文|楊光華(地產寫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