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上演貓抓老鼠,23型護衛艦發揮屬性優勢,抓獲美核潛艇

2019-12-31     軍事編輯部

前段時間,美國海軍一艘"洛杉磯"級核潛艇在演習中被英國23型護衛艦判定"擊沉"的消息引發多方媒體關注。參加演習的23型護衛艦和"洛杉磯"級核潛艇分別扮演"守方"和"攻方",23型護衛艦僅憑自身努力,最終成功用主動聲吶跟蹤到了美海軍核潛艇,在"發現即摧毀"的實戰環境下可以認為核潛艇被"擊沉"。然而英美兩國都對其他信息守口如瓶,23型護衛艦到底是怎樣發現核潛艇的細節也絲毫沒有透露。那麼在實戰中,單單依靠一艘護衛艦能有效反制核潛艇嗎?

首先,我們先從參演裝備的性能著手進行分析。23型護衛艦是英國皇家海軍於上世紀80至90年代建造的一款反潛護衛艦,經過後續改進後增強了防空、反艦能力。從目前來看23型已經垂垂老矣,英國準備建造全新的26型護衛艦取而代之,但該艦的反潛性能還是值得稱道的。

23型護衛艦使用柴電燃復合推進系統,其中高速航行時啟動燃氣輪機直接將動力傳遞至主傳動軸;攜帶拖曳聲吶時依靠柴油機發電,電動機驅動外置推進器低速航行,此時主傳動系統不工作。這種動力的特點就是低速航行下噪音較低,執行反潛任務時不易被敵軍潛艇發現。即使目標感到風吹草動後準備逃離,充沛馬力的燃氣輪機賦予了23型28節的最大航速,足以進行高速追擊了。

雖然皇家海軍將23型定位成廉價護衛艦,但是其實際噸位成本與同時期其他型號護衛艦相比並不便宜到哪去,原因就是各種反潛聲吶占據了成本的大頭。23型在球型艦首安裝了一部2050型主/被動雙工況聲吶,適合近海水深較低的環境下使用。艦尾開口可攜帶2031Z型拖曳聲吶,這可是23型執行反潛作戰的利器。這種拖曳聲吶由500米長的拖曳線纜和相同長度的被動接受陣列組成,整套系統全重超過了70噸。2031Z型拖曳聲吶的收放裝置可將被動陣列拖曳在不同深度下,音頻信號收集範圍達到了百餘公里。最後建造的5艘23型將2031Z換為更加先進的2087型拖曳聲吶。

艦尾的機庫可搭載兩架"大山貓"MK8或一架體積更大的"梅林"MK1型反潛直升機,經過升級後全部的23型都選擇搭載更加先進的"梅林"MK1。這種反潛直升機的最大起飛重量要比美國"海鷹"大接近一半,可掛載2枚324mm反潛魚雷,機內空間能夠容納數十枚聲吶浮標,最大續航時間長達5個小時。

從23型自身裝備的反潛系統和艦載直升機來看,具備了空中、水面兩層反潛體系,反潛實力的確不俗。冷戰期間英國皇家海軍作為北約封鎖蘇聯北方艦隊核潛艇"GIUK線"的重要成員,與蘇軍潛艇的多次交手中積累了豐富的反潛經驗。

反潛作戰可根據任務環境分成兩種,一種是要道反潛,即對方潛艇必須通過狹窄的海峽或多礁石海域才能執行威懾任務。這種環境顯然是利於反潛一方的,畢竟對手潛艇航線就那麼幾條,只需派出少量反潛艦圍堵出口、以逸待勞即可。23型的設計思想就是針對於此。

另一種是大洋反潛。冷戰時期美軍為應對潛伏在廣闊太平洋內的蘇軍核潛艇,不惜組建三航母戰鬥群,依靠S-3固定翼反潛機來完成多波次反潛搜索。這時反潛任務的難點就在於如何發現敵軍潛艇,在茫茫大海中搜尋潛艇的蛛絲馬跡好比大海撈針;而對手可以隨心所欲地發動攻擊。

以英美兩國這次演習為例,如果"洛杉磯"級的航線已知,23型發現對手並不意外;如果是在大西洋深海環境下,23型要是僅僅依靠自身來提前鎖定對手,可就太不容易了。當然實戰中這種情況是不會出現的,畢竟"梅林"MK1型直升機執行反潛任務的有效半徑也就100公里左右,距離太遠的話會影響和載艦之間的通信;而"洛杉磯"發射的潛射型"魚叉"反艦飛彈射程為150公里,早就提前幹掉反潛艦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z0tZW8BMH2_cNUgf9z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