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業也可以說:我不想當大哥,我想要小而美

2023-08-30     單仁行

原標題:小企業也可以說:我不想當大哥,我想要小而美

本文首發於「單仁行」公號,訂閱「單仁行」公號

從企業家的角度探究商業本質

01

過去兩期的單仁行,我們講到了盈利模式、產品特徵、業務結構對於一個企業持續成長的重要性。

我們舉了一些大企業作為案例,包括我們自己所服務的上市公司,有學員就來問我:單老師,能不能講講我們這些中小微企業怎麼做呢?

其實,我們日常接觸最多的不是那些十億,百億的上市公司,而是大量的中小微企業。

金字塔頂部的位置永遠是稀少的,更需要被幫助和看見的,還有那些腰部和底部的人。

他們其實充滿著困惑和不確定,他們更需要從精神到公司發展上,找到自己清晰的方向。

02

前幾天,我在深圳講視播時代,企業全域營銷持續增長的系統課程,第二天吃早餐的時候,有位王總來找我,他是我們的學員,也是一家典型的中小微企業。

他的公司主要做收納盒,人也不多,10來個人,基本上都是自己的親戚朋友,家族成員。

這樣的組合,其實在中國是非常常見的,為什麼?

因為你做的領域比較小眾,又從產業鏈配套開始,又不在一線城市,這樣的企業一建立,你去哪裡招好的人才?你怎麼說服那些優秀人才相信你,加入你公司?

我們不要把創業想成什麼高大上的事,創業是非常苦的。

基本上都是老闆又當技術,又干銷售,什麼都得干,人不夠就只能拉上自己信得過的親戚、朋友、同鄉,因為今天很多年輕人不太看得上這樣的小公司,也擔心這家公司哪天就跨了。

只有親戚同鄉,大家彼此很熟悉,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在這種信任的基礎上慢慢積累能力,把業務做起來。

王總的公司規模不大,但業務做到現在也還不錯,藉助於網絡營銷,在阿里1688上的布局拿到訂單,他每個季度都能給他所有的員工,除了日常工資,業務獎勵之外,還有15萬的分紅。

一年下來就能給員工60萬的紅利,當然,這些分紅也等於是給一家人的。

他這次跟我交流的問題,就是詢問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我是不是要多開發一些產品,進入一些新行業,多布局一些平台,我是不是要有更大的規模?

我很理解他的想法,這些都是藏在我們很多中小微企業主的一個心事。

中國企業有一個最大的隱形文化是什麼?

競爭文化。

企業家之間彼此聊天,會把公司規模,擴張速度當成一個雙方比較條件;

去到網上看一些報道,基本上都是大公司的新聞,鼓勵大家做大做強,沒人把小企業當回事。

甚至去外面一些機構、商學院學習,也是經常把華為、任正非掛在嘴邊,動不動就要向誰誰誰學習,好像你不向他們看齊,不做下一個華為,你就有問題。

我個人其實是不太贊同的,我認為像我們從事企業諮詢、商業教育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你不能誤導人家,什麼忙都幫不上,最後還把別人害了。

我們自己輔導過一個企業成長為上市公司的全部過程,這些頭部企業能做到行業領頭羊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冒了極大的風險。

他需要的不光是技術深度、人才廣度、資金厚度的支持,他還需要時刻保持對行業的研究,對消費者需求變化的研究,構建起強大的渠道去形成自己的品牌影響力。

而且,真正能走到行業頂端,還少不了貼近政策發展的方向,以及極好的運氣。

這些領頭羊的存在當然也給產業和城市帶來了繁榮,但我們也要注意到,這樣繁榮的根本還在於產業鏈的配套集群。

就像一朵花開得很鮮艷,是因為它還有發達的根系,和粗壯的枝幹在支撐著。

無論是中國還是全世界其他國家,每個龍頭企業都是依託產業鏈大量的企業去做配套,就像蘋果上千家的供應商,他們專注在產業鏈某個細分領域提供配套,同樣在創造自己的價值。

03

所以,這些中小微企業要不要有更大的規模,做一些擴張?

我覺得可以,但有一個先決條件,如果你只是希望過好自己的日子,不願意冒太大的風險,擔心未來日子會不會更難過,想把日子過的稍微好一點,久一點,那就不要有太大的企圖。

起碼,你得把大夢想拆解你每個階段的小目標。

因為你的資金、技術、人力各方面都不夠,如果說我今天又要保證利潤,又要在內部具備更多的技術、營銷、產品的能力,還有組建專業化的團隊做到面面俱到,這是不現實的。

一個貪多求大的夢想,只會給自己帶來困擾。

當然,什麼都不做也只是慢性死亡,任何產業都有自己的周期,想把日子過的稍微好一點,久一點,什麼方法更合適呢?

網際網路思維有三大核心,第一個核心叫用戶思維,你要離你的用戶靠近一點,再靠近一點。

第二大核心叫場景思維,你要知道用戶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會使用到你的產品和服務。

第三大核心叫整合思維,因為網際網路的本質就是連接Link。

你要去連接到最終的用戶,不管他是C端還是B端,知道他們在想什麼,需求什麼?你就能針對性提供產品和服務。

你要去連接到你的用戶的具體使用場景,了解他們的體驗怎麼樣,從而知道怎麼改進。

當你依靠自己還不能滿足前面兩項的時候,你更要去連接到更多的外部資源,把能幫你做到的專業機構、力量連接到企業內部來,整合成一個完整的整合體。

就像我最近接觸的一家企業,他們剛剛在東莞投產了一家工廠做儲能電池。

他們找到我,想要在這個階段做好網際網路的營銷,特別是利用短視頻直播找到更多意向客戶,甚至進入到相關領域。

我深入了解之後,發現他們其實目前最主要的工作是去保證新工廠的產能、品控的穩定性,包括公司負責人在內的大量團隊和資源都投入到了這家新工廠當中,沒有太多額外的資源和精力可以抽出來放在其他方面。

我就跟他們溝通,我非常了解大家的想法和目標,但是我們講要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這是老闆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和責任,你要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有兩個方案建議。

第一是你們堅持自己的判斷,那我們就把方法和路徑教給你們,當然我不太建議,因為我們都想對結果負責,你有了方法就要拿出資源去招人,消耗心力去做好培訓和日常管理,這麼才會有結果。

但對你們來說,現階段更重要的事情在於新工廠產品的穩定以及質量品質的穩定性,這樣網上來了訂單你才能消化得了。

第二就是根據你們現在的需求,我們派專業的團隊來給你做前期綜合的布局,把框架和路徑搭建好,我們分工合作,接入到你們內部,幫你做好營銷,你就集中精力做好產品的交付,等你穩定了,你有資源和時間去組織團隊,就跟著我們搭建好的舞台逐步接手,讓自己快速具備專業的能力。

這位張老闆非常認同我的看法,自然就選擇了第二種方案。

對今天大量的中小微企業來說,我想我們不是非要以企業做的「有多大,有多快」為自己的目標。

我們可以不要當大哥,我想要小而美就行了,我一樣有自己的價值和貢獻,等到我確實具備了很好的條件,再去一步步發展。

這樣一種「小而美」的能力,就是利用網際網路的用戶思維、場景思維、整合連接的思維做到「以小為美,以專為美」。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793be66c154a98c30e89081f14c4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