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寒露將近,秋已深,寒意重。
清早起來,哪怕在福州這樣的南方之城,也是一股清冷蕭瑟。
近段時間的天氣,陰晴不定。
國慶期間下了幾場秋雨後,氣溫驟降。
翻一翻衣櫃,又到了穿長裙、長袖、長襯衣的季節。
近期的氣候,頗為濕冷。
一下雨,冷風瑟瑟,頗有幾分「秋風秋雨愁煞人」的味道。
又濕又冷,早晚溫差大,同時秋燥未減。
近期喝茶的話,推薦多喝溫和類的老白茶、紅茶、岩茶。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起然。
深知這個季節的氣候特性,應季喝茶,方能因時制宜,喝到更舒服的茶味。
秋冬季,歷來是紅茶頗為受寵的季節。
不過,將紅茶買回家後,平時該用哪種方法泡茶比較好?
這篇且來分享4種難度從低到高的泡茶乾貨,總有一種能用得上。
《2》
一、0難度的玻璃杯泡法。
先前回答過一個提問:「紅茶適不適合玻璃杯泡?」
當時認真想了下,覺得沒必要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只要茶葉不是特別貴,平時喝口糧紅茶時,隨意簡單的玻璃杯直接泡,也有可取之處。
當你在上班工作期間,手邊沒有泡功夫茶的條件,但又需要喝上一口熱茶放鬆,玻璃杯就是最適合的泡法。
如果哪天在泡茶時,想偷會兒懶,暫時放下複雜成套的功夫茶具,將玻璃杯洗乾淨後,也能直接泡紅茶。
不過,這裡要稍微提個醒。
玻璃杯泡紅茶時,要先將杯子洗乾淨。
尤其是杯底與杯壁,用刷子擦乾淨才能恢復清透的好狀態。
杯泡期間,更方便實時觀察。
用熱水稍微溫杯後,投進去一小撮紅茶干茶。
要注意別弄混了順序,先投茶,再加入熱水。
泡紅茶的水溫,可以選沸水,更利於激發茶香茶味,泡出來的紅茶味道更為香醇。
注入8分滿左右的沸水,靜置等待。
通常,過了不到10分鐘,茶味即成。
趁熱飲下,風味更好。
等到人走茶涼的話,紅茶的茶湯一早就被悶變味。
要是過了好幾個鐘頭,等你回過神來,桌面上的冷茶早已變色、失香、悶濃、變味……
《3》
二、大壺泡茶招待。
懶人版玻璃杯直接泡,適合單人飲用。
遇上多人在場喝茶,但招待又忙不過來,沒法停下來專注每一道細細沖泡時,選大壺泡茶也很實用。
大壺泡法,與玻璃杯泡本質相同。
投入少量茶,加入大量熱水。
浸泡一會兒,便可倒出飲用。
大壺材質的選擇,可用玻璃的,也可選陶瓷的。
從現在的流行趨勢看,選簡約的玻璃大壺泡茶,相對更百搭。
一把壺的容量,超過600毫升。
泡出一大壺熱茶後,平均下來,每人能分得滿滿一大杯。
逢年過節,家裡來了一大波客人,眾人圍坐在客廳,吃著糕點零食,磕著瓜子閒話家常時,遞上一大壺泡好的熱茶,解渴潤口,再適合不過。
不過,這種大壺泡茶做法雖然簡單,也要分場合來使用。
如果只有一、兩人喝茶,不建議這麼做。
不然,一壺茶泡好後,放著小半天也喝不完。
留來留去留成愁,擱置太久後,熱茶降溫,茶香飄散,茶味變得不再鮮醇鮮香。
喝到最後,整壺紅茶的味道已經變得不新鮮,會造成浪費。
最後,還要正視這樣的泡茶現實。
大容量的茶壺泡紅茶,存在「難聚香」的弱點。
泡出來的茶湯,往往只供解渴、潤喉、佐餐解膩。
論細膩的茶香、茶味層次,和功夫茶泡法相比,存在明顯差距。
《4》
三、小茶壺逐道沖泡。
聊到紅茶的「壺泡法」,很多茶友糾結,陶瓷壺、玻璃壺、紫砂壺,什麼樣的茶壺適合泡紅茶?
同樣都是容量在130-150毫升以內的小茶壺泡紅茶,個人會更青睞陶瓷的,這是個人偏好。
當然,玻璃材質表面光滑,同樣不錯。
相對而言,不推薦紫砂壺泡紅茶。
剛聽到這樣的說法,估計很多茶客不理解。
「紫砂壺這麼出名,看起來還很高大上,為什麼不建議用?」
這背後存在很多現實原因。
泥料好一些的紫砂壺,價格不便宜,要是買便宜了,還得擔心化工壺問題,對於不擅長分辨的入門級茶客來說,用起來始終不放心。
另外,新買的一把壺,由於紫砂材質特殊,表面沒有上釉,內部是雙氣孔結構,容易吸附茶香。
沖泡那些茶香馥郁,花香、果香、蜜香、甜香等香氣清晰甜美的紅茶時,一旦折損了香氣,那就太可惜了。
最後,如果將就著用家裡的老壺泡茶,已經泡過普洱、岩茶、單叢的紫砂壺,再轉來泡紅茶,也會違背「一壺一茶,專壺專用」要求,會導致茶湯串味。
當你泡出一杯熟普味的紅茶時,別提有多古怪了。
所以,還是選陶瓷壺、玻璃壺更靠譜。
釉面光滑的陶瓷壺,放入適量紅茶後,逐道出湯。
雖然,通過茶壺後,茶水細細流出的沖泡狀態,不如蓋碗出湯乾脆利落。
但對不擅長蓋碗沖泡的新茶友來說,小瓷壺泡茶,無疑是初步摸索功夫茶泡法的敲門磚。
比起大壺泡,逐次注水、出湯、細品,相對更能感受一泡紅茶的滋味層次變化。
《5》
四、經典的蓋碗沖泡法。
泡紅茶的首選茶具,是蓋碗。
白瓷蓋碗逐次沖泡,是當之無愧的泡茶主流。
因為蓋碗泡茶百搭,哪怕幾十塊一個的基礎款白瓷蓋碗,模樣普通,平平無奇,但真正到了泡茶環節,卻能完美呈現一泡好茶的原汁原味。
手握一個蓋碗,泡遍六大茶類都不愁。
釉面光潔的白瓷蓋碗,不會對紅茶本身的馥郁優雅茶香,造成半分打擾。
各式紅茶的花香、果香、甜香、花果香、蜜香、松煙香、桂圓香等,都能得到原汁原味呈現。
另外,親自試過之後才知道,蓋碗泡茶出湯真心很利落。
普通茶壺泡茶,茶水要流經壺嘴,再細細流出。
而蓋碗不然,白瓷蓋碗的蓋子與碗身是分離的,合蓋開口大小能自由調整。
出湯時,順著合蓋縫隙,茶水呈現瀑布狀,飛速傾瀉而出。
短短數秒內,能倒出大量茶水。
出湯速度快,能避免一開場泡茶時,就將紅茶的味道泡濃。
因茶味過多浸出的緣故,滋味物質釋放多了,茶湯滋味自然相對濃了、苦了。
紅茶本身的清甜、飽滿、醇厚、甘爽茶味,被這陣濃苦滋味遮擋,並不好喝。
最後,蓋碗泡紅茶還存在一個明顯優勢——便於瀝干。
剩在碗底的茶湯,再進一步追加瀝干,利用手腕的靈活巧勁,稍微將碗底朝天,就能徹底瀝干,滴湯不剩。
瀝干底湯,能避免下一衝繼續泡茶時,茶湯滋味受到干擾。
每泡出一衝茶,瀝干茶湯後,趁熱聞香。
優質紅茶的多元優雅茶香,此時聞過去,分外妖嬈。
《6》
捱過了苦夏後,人間難得秋涼。
天氣轉涼,天高野曠。
寒露雖至,但這種穿件薄外套就能出行的天氣,算是一年中難得的,不冷不熱的好時光。
又到一年橙黃橘綠時,風輕輕,雲淡淡。
坐在窗台前泡上一杯茶,靜下心,專享茶味。
秋日午後,斜陽寂寂。
翻出一泡來自桐木的煙小種紅茶,沸水沖之,那股子獨特的松煙香瞬間在四周擴散。
好似炊煙裊裊,伴隨著七分山林野花香,三分秋日熟果香。
還未正式喝茶,光是聞著這麼別致的香氣,就已是莫大享受。
秋日無事,閒來飲茶,最是自在。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