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漲超70%,傳音控股是如何從科創板脫穎而出的?

2023-10-26     巴倫周刊

原標題:今年漲超70%,傳音控股是如何從科創板脫穎而出的?

傳音控股將受益於新興市場需求增長,同時也要面臨業務結構單一、政策環境變化、行業競爭加劇等不確定風險。

在發布了一份亮眼的三季報後,傳音控股(688036.SH)股價開始出現下滑,截至目前跌幅近10%至134.81元。不過,與今年彪悍的漲幅相比,10%的下跌不算什麼——年初至今,該公司股價共計上漲71.95%。

71.95%的漲幅讓其成為科創50(000688.SH)成分股中今年漲勢排名第二的企業——而科創50指數年初至今跌幅已達11.52%。

傳音控股逆勢大盤,部分原因來自其優異業績。前三季度,該公司營收、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30.22億元和38.84億元,同比增幅達19.4%和72.01%。

與此同時,該公司專注海外新興市場的戰略布局,令其出貨量增幅與行業形成鮮明對比。據Counterpoint,三季度,中東非是唯一實現同比增長的地區。傳音控股從中東非市場復甦中受益,成為三季度少數幾家實現同比增長的頭部品牌。

在《巴倫周刊》中文版日前發布的中國公司市值增長50強年中觀察 中,傳音控股憑藉其強勢市場表現,在一眾AI公司中位列第十四位。

《巴倫周刊》中文版認為,對於業務基本面向好、受益於新興市場的傳音控股,市場短期波動對其股價衝擊力度有限,長期仍有增長潛力。不過,傳音控股還要面臨自身業務結構單一、新興市場政策變化、手機行業競爭加劇等不確定風險。

Wind統計顯示,21位分析師給予傳音控股一致評級為「買入」或「增持」,目標價163.65元。這意味著,公司股價雖有增長空間,但難以回到2021年2月近240元高位。

圖片來源於網絡

業績驅動股價增長

2023年第三季度,傳音控股實現營收179.93億元,同比增長39.23%;歸母凈利潤17.83億元,同比增長194.86%。

傳音控股提到,三季度業績增長原因之一來自公司推進產品升級,以及產品結構升級和成本優化,進而帶動了出貨量增長和毛利率增加。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業績高增長也是基於去年低基數。

該公司並未在三季報中詳述產品升級情況,不過對比2022年和2023年的半年報,可以發現其智能機業務占比從80.12%增至80.53%,功能機業務占比則從11.86%將至11.38%,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手機業務由功能機向智能機轉變。

具體到產品層面,傳音控股主要從事以手機為核心的智能終端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及運營等業務,包括中高端手機TECNO、大眾手機itel和時尚手機Infinix三大品牌。

今年以來,傳音控股陸續推出了首款摺疊屏手機TECNO PHANTOM V Fold(3月)、TECNO CAMON 20 Pro系列(5月)、時尚摺疊屏手機TECNO PHANTOM V Flip(9月)等中高端機型。

產品升級同樣提升了盈利能力,2023年前三季度,該公司毛利率達到10.65%,與去年同期(7.76%)相比增幅明顯。

在技術層面,傳音控股半年報顯示的在研項目包括「基於AIGC(生成式AI)圖像自動生成的內容理解平台研發」和「基於通用人工智慧的多模態差異化體驗建設」等。

德邦證券對此表示,手機作為目前最普及的移動終端,不會錯過生成式AI的賦能機遇。終端側大模型應用在安全性和響應速度方面優勢明顯,傳音控股有望因此受益。

對於未來業績表現,國海證券預計,該公司2023年至2025年營收分別為605.85億元、765.93億元、935.58億元,歸母凈利潤為52.32億元、70.48億元和92.34 億元。

「中國公司市值增長50強2023年中觀察」認為,短期AI題材炒作之外,當前這輪科技顛覆性浪潮中存在某些已經被驗證的機會。在科創板中,傳音控股屬於具備業績確定性的公司,因此能憑藉基本面逆行情而上。

新興市場驅動出貨量

根據Canalys數據,第三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下跌1%,傳音控股則以9%的市場份額和顯著的年度增長率躋身全球前五。

基於手機這一核心業務,傳音控股在新興市場持續開拓,成為其收入增長的另一驅動力。目前,公司銷售區域主要集中在非洲、南亞、東南亞、中東和拉美等國家。

傳音控股年報援引IDC數據稱,2022年,公司在非洲智能機市場的占有率超過40%,排名第一。在南亞市場,公司在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智能機市場占有率分別為37.9%,和21.5%,均位列第一;印度智能機市場占有率6.4%,排名第六。

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傳音控股表示,公司手機業務在印尼、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等市場都取得了好成績。三季度,智慧型手機收入中有70%以上來自非洲以外市場。此前,多家機構也肯定了傳音控股在新興市場的表現。

在該公司所處非洲、南亞、東南亞、中東和拉美等新興市場,人口基數龐大,手機行業發展相對滯後,具有一定市場增量空間。據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統計,只有25%非洲人口能夠連接到網際網路,位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平均78%人口未聯網。

同時,隨著新興市場的經濟發展和需求升級,功能機有望逐步被智能機取代,存在較大的改善性換機潛力。GSMA數據顯示,未來五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4G採用率將增加一倍以上至45%;到2030年,5G預計將為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貢獻110億美元,占移動整體經濟影響的6%以上。

除此之外,本土化能力是傳音控股攻占新興市場的關鍵要素。例如,公司針對非洲國家局部地區經常停電、早晚溫差大、使用者手部汗液多等問題,研製了低成本高壓快充技術、超長待機、環境溫度檢測的電流控制技術和防汗液USB埠等;針對新興市場不同膚色人種,增加了覆蓋多種膚色的影像系統兼容能力等。

未來成長空間如何?

恰如傳音控股在三季度業績預告中所言,出貨量和收入增長主要因為公司持續開拓新興市場、推進產品升級;毛利率增長則由產品結構升級及成本優化拉動。

長期來看,傳音控股能否守住手機核心業務以及新興市場這兩大增長引擎,將決定其未來成長空間和估值邏輯。

一方面,手機行業不斷縮短的更新周期,為相關廠商帶來了壓力。傳音控股在半年報中坦言,公司需要在新材料研究、技術革新、工藝創新等領域持續投入研發資源、不斷更新技術、對市場做出快速反應,否則或將導致產品銷量下滑。

手機業務之外,傳音控股還研發了HiOS、itelOS和XOS等智能終端作業系統及應用軟體平台,提供數碼配件oraimo、家用電器Syinix、售後服務Carlcare等產品和服務。公司表示,「手機+移動網際網路服務+家電、數碼配件」商業生態模式已初步成型。

不過截至2023年上半年,傳音控股手機業務占營收比重高達91.91%,其他業務占比僅為8.09%。同一時期對比,小米集團(1810.HK)智慧型手機以外業務占比為43.6%;蘋果(AAPL.O)手機之外業務收入占比達到51.5%。

這意味著,傳音控股不僅要確保手機這張王牌,還要繼續發力其他業務,以應對單一業務結構可能造成的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新興市場確實存在機遇,可需求端升級是否帶來切實利好、供給端經驗如何複製到各個新興國家、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怎樣突圍,都是傳音控股正在面臨的挑戰,也是短期獲利能否變成長期可持續增長的機會。

第一,與成熟市場相比,新興國家的政策環境與經濟環境存在不確定性。例如今年6月,印度執法局(ED)發文稱,已經扣押了小米共555.1億盧比資金(約合48億元人民幣)。目前,雙方仍在溝通交涉中。而傳音控股在印度、衣索比亞、孟加拉國等地均設立了工廠,投入了一定基礎設施成本。

第二,由於各個國家國情不同,產品設計、品牌傳播、渠道建設等方面都要重新審視。前三季度,傳音控股銷售費用從去年同期的24.91億元增加27.42%至31.74億元。公司此前坦言,新開拓市場較高的前期投入可能降低當期盈利水平;同時,若對新市場的開拓未能達到預期目標,將對業績增長產生不利影響。

第三,伴隨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入局,新興市場的競爭日益加劇。例如在非洲,小米、華為等品牌早已有所布局;在拉美,Canalys統計的二季度市占率排名前三廠商分別為三星(34%)、摩托羅拉(21%)和小米(17%),傳音僅有7%的市場份額。而目前,傳音控股的本土化能力更多聚焦應用層面,未能形成較高的技術壁壘。

雖然挑戰重重,但對於傳音控股未來表現,多數機構仍表示看好。國海證券認為,隨著傳音控股在新市場開拓和財報表現持續超預期,2024年公司成長預期有望提振,進一步凸顯公司估值性價比,對應PE分別為23倍、17倍和13倍。

截至10月26日收盤,傳音控股的PE(TTM)為26倍;小米集團和蘋果的PE(TTM)分別為32倍和28倍。

文 | 《巴倫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曹妍

編輯 | 林一丹

版權聲明:

《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176eec26807450f46e62094e8a2a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