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號增長、政策利好、降本增效推進——三大因素利好騰訊股價。
8月16日,騰訊控股(0700.HK)公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財報。報告期內,公司收入為人民幣1492.08億元,同比增長11%;凈利潤(Non-IFRS)375.48億元,同比增長33%;每股盈利為2.761元,同比增長42%。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表示,公司保持穩健的收入增長,並向更高利潤率的優質收入來源傾斜,結合嚴謹的成本紀律,促使利潤增速超過了收入增速。
2023年7月,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支持平台企業科技創新等利好政策陸續出台,有望為騰訊等網際網路公司帶來成長機遇。
截至8月18日收盤,騰訊股價下跌2.34%至325港元,總市值為3.11萬億港元。2022年10月底下探至189.37港元低位後,該股在今年初重回400港元以上,年初至今漲幅為3.18%。
騰訊股價走勢
來源:wind
《巴倫周刊》涵蓋的60家評級機構給予騰訊「買入」評級,平均目標價為408.12港元。
視頻號「養成」
今年二季度,騰訊增值服務板塊實現收入742.11億元,同比增速為4%,占總收入的比重為50%。
其中,社交網絡收入同比增長2%至297億元。浙商證券在7月24日研報中表示,社交網絡收入增長主要源於內容供應表現穩健;該機構援引骨朵數據指出,4-7月排名前十劇集中,騰訊視頻至少占據了5席。二季報顯示,在原創動畫系列和電視劇的驅動下,騰訊視頻付費會員數環比增長2%至1.15億。
值得關注的是,社交網絡中微信視頻號的潛力正逐步釋放。財報多次提及視頻號的成績,例如實現「總用戶使用時長同比幾乎翻倍」;兼之小程序、朋友圈用戶使用時長的增長,共同拉動「微信用戶參與度健康增長」。
積累流量的下一步是商業化變現。2022年二季報發布時,騰訊高管曾表示,視頻號處於「養」的階段,其ECPM(每千次展示可獲得的廣告收入)低於朋友圈。
如今,「養」視頻號的成果已經體現在二季報中。本季度,騰訊首次公布了視頻號廣告收入,報告期內收入超過30億元,占網絡廣告收入的近12%。財報電話會上,騰訊表示,將逐步提高微信視頻號廣告占比,將其轉化為更多的收入。
同期,騰訊網絡廣告收入同比增長34%至250.03億元。除視頻號廣告外,該部分收入還包括小程序、朋友圈廣告等。
與之對比,尚未公布二季報的快手(1024.HK),一季度線上營銷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5.1%至130.64億元。
橫向來看,QuestMobile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中國網際網路廣告市場規模預計恢復增長至1593.4億元,同比增幅8.1%。
騰訊在財報中指出,公司廣告增速超過了整體行業水平,這歸功於驅動廣告平台的機器學習系統升級,以及廣告主對視頻號廣告的強烈需求。除汽車交通行業外,所有重點廣告主行業在騰訊平台的廣告支出都實現了同比雙位數增長。
圖片來源於網絡
遊戲、金融科技政策利好
遊戲業務作為騰訊增值服務另一大來源,曾因版號暫停發放受到衝擊。在今年二季度,這部分業務繼續回暖。
其中,國際市場遊戲收入同比增長19%至127億元。騰訊在財報中表示,國際市場遊戲收入增長「得益於《VALORANT》、《Triple Match 3D》及《勝利女神:妮姬》的貢獻」。
本土市場遊戲收入318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較一季度351億元有所回落。對此,騰訊指出,是由於報告期內發布較少高度商業化內容,但這是一個暫時現象,預計本土市場遊戲收入將在2023年第三季恢復同比增長。
本土新遊戲方面,《合金彈頭》、《白夜極光》分別於今年4月和6月上線;7月騰訊還上線了《無畏契約》(《VALORANT》本土版)、《命運方舟》等遊戲。
瑞信(Credit Suisse)認為,網遊競爭將是焦點,《無畏契約》和《命運方舟》兩項高利潤的PC遊戲,將成為騰訊下半年的關鍵驅動力或催化劑。
政策利好為騰訊遊戲業務增長提供了外部動力。截至7月,年內獲批的國產遊戲版號數量達到609個,已經超過2022年全年數量(466個)。
同樣得益於政策環境的還有網易。今年一季度,該公司遊戲及相關增值服務凈收入為人民幣201億元,同比增長7.6%。
不過,二季度以來騰訊收穫的遊戲版號並不多。據國家新聞出版署公布的國產遊戲審批信息,5月,騰訊《王牌戰士2》獲得版號。而在4月、6月和7月,新聞署遊戲版號名單中均沒有騰訊的身影。
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是騰訊營收占比第二的業務板塊,二季度貢獻收入486.35元,同比增長15%,占總營收的32%。對於該板塊業務增長,騰訊認為得益於線下線上商業支付活動的增加,視頻號直播帶貨交易產生的收入以及雲服務輕微增長。
7月,人民銀行公布的銀罰決字〔2023〕34—38號罰單顯示,騰訊旗下財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因違反消費者金融信息保護管理規定等11項規定被罰沒29.93億元,4名責任人合計被罰242.1萬元。
騰訊對此發布公告稱,財付通已完成自查和相應整改工作,支付業務的合規經營能力已得到提升。
降本增效、加速回購
增值服務、網絡廣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三大板塊回歸增長的同時,騰訊繼續強化成本控制。二季度,公司收入成本總額同比增長3%,但以收入總額百分比計,成本由去年同期的57%下降至53%,主要歸因於視頻號等新服務的商業化,使得高毛利率收入占比提升,以及降本增效措施的成效。
此外,降本增效戰略也傳導給了投資部門。過去,騰訊由於投資業務規模龐大,一度被外界稱為「半個投資公司」。2020年至2022年,該公司投資組合分別為6908.86 億元、8786.53億元和8199.75億元。
然而2022年之後,騰訊對外投資逐漸謹慎,今年更是放緩投資步伐。據天眼查,2022年,騰訊累計對外公開投資約100筆;而2023年至今,該公司對外公開投資僅29起,其中包括深言科技、MiniMax兩家大模型公司。
二季報發布後,摩根大通、花旗、國泰君安、華泰證券等機構給出了「買入」或「增持」評級,目標價從399港元至496港元不等,均高於騰訊目前股價325港元。
不過,看上去「被低估」的騰訊,股價何時走出「波動」,仍然未知。
面對股價低迷、大股東減持等壓力,騰訊將資金用於回購股票,向外界釋放積極信號。二季報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內,公司在聯交所共計回購4834.65萬股,共計169億港元(未計開支)。7月1日至7月18日,騰訊累計進行了9次回購。
文 | 《巴倫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曹妍
編輯 | 林一丹
版權聲明:
《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