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岩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白露一過,便是秋分。
秋分的到來,再一次見證晝夜均分。
平分秋色這個詞,放在這個日子合適。
早晚間,秋涼如水,暑氣已經徹底收斂不見。
在季節更迭之時,放慢腳步,細細體察。
天地當中的萬事萬物,也會發生微妙的變化。
身邊有位做瑜伽老師的朋友,她曾經提醒過。
現在這個時間,有一件事很重要。
秋分後,太陽直射的位置逐漸向南移,陽光已不像過去那麼熾熱,秋光無比柔和。
值此時,莫負好秋光。
要學一學植物,自在的長開枝葉,全身心投入到秋陽里。
秋季陽氣收斂,陰氣漸長,適當帶柔和陽光下待一會,讓肢體與背部安然轉向陽光,秋陽的溫熱感能讓人平心靜氣,釋放壓力,促進睡眠。
負暄閉目,調養生息。
慵懶地曬上一會兒陽光後,再起身走動,隨手給自己泡上一杯老白茶。
甘醇的香湯,小口喝下,那种放松、舒坦的感覺,別提有多自在!
《2》
朋友的這番描述,特別有畫面感。
秋陽杲杲,慵懶閒坐,深秋的陽光灑在肌膚上,特別舒暢。
剛剛過去的盛夏時光里,待在空調房久坐時間太長。
入秋要適當調整,趁著天氣晴好,多出門走動,益處多多。
陽光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柔和的秋光下,我們會感到更自在。
連茶樹的生長,也會變得更有條不紊。
先前有茶友諮詢:「為什麼秋壽眉雖然看著很一般,但香氣比春茶更出色啊?」
這與秋日天氣變化相關。
秋分前後,少雨水,多晴天。
相當於這段時間生長起來的秋茶,已經享受了好幾場溫和的日光浴。
明媚秋光下,茶樹的光合作用運轉更高效,能生出較多可溶性糖、膠質物等系列茶味物質,讓秋白茶的滋味更顯醇和。
同時,明朗舒適的秋光,還能讓秋茶奠定特色香型——甜花香。
白露茶也好,秋分茶也罷,它們身上的花香悠揚極了。
一聞,就像回到溫暖的秋日山林,空氣里的氣息很是獨特。
各種說不上名字的山花,傳送來舒爽的花香,隨風一吹,還混合著不少草木氣息,聞著頗為怡神!
《3》
入秋之後,等到過了農忙季。
過去總能看到許多老人家,坐在日光底下,慢慢閒聊。
一坐,就是半天。
直到兩旁的臉頰,漸漸浮現鬆弛的紅暈。
現在回想起來,秋日的柔軟陽光,天然就能讓我們感到放鬆與信賴。
懶洋洋地曬著太陽,享受悠閒,能帶來無限治癒的力量。
腦海間剛浮現這樣的場景,立馬就聯想到白茶加工時最具代表性的操作——日光萎凋。
秋天制茶加工,存在天然利好。
晴天多,空氣乾燥,多西風與北風。
深秋季節晴暖柔和的陽光,利於曬茶。
用專業說法是,日光萎凋。
在山上看採茶,新鮮水靈的茶青鮮葉,被採茶工們快速採下後,要及時處理。
采一批,做一批。
將採下的鮮葉,快速運到茶廠內,及時加工。
為了實現更出色的萎凋效果,要及時將鮮葉薄薄地攤開。
從白露到秋分,此時採回來的白茶青葉,梗葉相對舒展,要儘量薄攤在水篩上,減少葉片堆疊。
薄攤之後,舒服躺在水篩上的茶青,可以盡情享受柔和的日光浴。
有經驗的制茶師,會根據實時溫度、濕度、風力、日照強弱的變化,加以調整。
溫和日曬,不會將白茶天然葉片顏色曬傷、曬出大量紅斑,而是儘量保持以綠為主的葉片狀態。
憑藉天然日光與風力,促進鮮葉的順暢失水萎凋。
最終成品滋味鮮醇、茶香更清晰純粹,整體風味更迷人。
萎凋期間,白茶內部的茶味物質會發生一系列複雜轉變,背後具體的門道,難以逐一言說。
但用茶農最樸素的做茶智慧——太陽曬過的白茶會更香!
過秋分,喝好茶。
盡情享用一泡高山產地的、日光萎凋的、茶香清晰的秋白茶,與眼下光景正好相襯!
《4》
秋收時節,很多地方都有「曬秋」民俗。
在農家的屋頂院落,搭上曬架。
將秋天收穫的作物,曬在圓圓的匾中。
曬辣椒、曬稻米、曬玉米、曬豆角干、曬柿子餅、曬桂圓乾……
日曬風乾之後,能帶走帶來水分。
自古來,就是民間最普及的保存法子。
秋收冬藏,將曬乾的作物收集起來,貯備過冬。
從「曬秋」 儲物,也有人聯想到,那些成箱買回家收藏的老白茶,要不要趁著這段秋高氣爽的好時光,拿出來翻曬?
長期收藏白茶,是不是定期曬一曬之後,更利於保存?
看到這裡,要是你動起了「曬茶」念頭,要趕緊喊停。
白茶久存,千萬不能這麼做。
工藝到位的白茶,經過前期萎凋、後期乾燥之後,含水量極低。
隨手抓一捧秋壽眉干茶,乾燥葉片彼此摩擦之間,能發散出清脆的沙沙聲。
投入適量干茶進入蓋碗,沸水一衝,葉片與沸水接觸剎那,植物細胞們正在發散出嗤嗤飲水聲。
要是干度不達標,根本沒有這般細微體現。
干度合格的成品白茶,後期只要嚴格按照科學存茶的方法,經過密封、乾燥、避光、陰涼、潔凈的儲存後,不需二次處理。
存茶中途,沒必要將干茶再倒出來晾曬。
盲目暴曬,會導致整箱好茶被曬酥、曬傷、曬毀。
等到內在茶味物質全部流失,再去後悔,為時晚矣。
另外,即便避開正午陽光的暴曬,此舉也不可取。
不然,干茶攤開出來後,容易跑氣。
等到茶香大量飄散,老白茶的藥香、陳香消失不見,干茶聞著香氣很淡,沸水泡開後也聞不出多少香氣。
這等情形,光是想想就讓人糟心。
為了更好地存茶,用三層包裝嚴實封存,不頻繁開箱叨擾,才是存出優質老白茶的關鍵。
《5》
秋分這天,有清新的涼風,有和暖的日光。
也有掛在天邊飄逸變幻的雲彩。
還有一年一度,好不容易盼來的秋分茶。
提到秋白茶,圈內很多人都知道秋白露的美名。
但秋分茶的靜美,獨具一格。
它來自秋意更濃的節令,風格更細膩婉約;
它除了擁有秋白茶的招牌甜花香外,還伴有清郁的竹葉香氣,草木深深,氣息悠揚;
它的茶湯堪比春茶的淳和綿軟,湯水稠滑,比尋常秋茶更添一分清冽回味……
2023年秋分這天,已經提前看了天氣預報,是個乾爽溫和的好天氣。
今年的秋分節氣茶,未來可期。
曬著暖暖秋陽,負暄靜坐。
想一個多月之後,新茶的模樣與滋味。
心中有盼,有好茶在身邊的日子,多美好!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