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連著幾天沒下雨,天氣就略顯乾燥。
最近兩天,陸續泡了三、四次2020白露茶。
作為一款3年陳的「老白露」,秋季喝秋茶,很是應時。
沸水沖入瞬間,干茶梗葉會因為吸水的緣故,發出刺啦聲響。
同時,各種熱騰騰的茶香,瀰漫出來。
雖已陳了三年,但那股鮮草植物般的諸多香氛,絲毫不減。
像是走進秋天的山野,草木們正在被暖洋洋的陽光曬著,隨風一吹,還有陣陣甜花香在悠揚地飄蕩。
凝神細辨,那股渾厚的,接近高大林木發散出來的沉鬱木質香、藥香、陳香等,又在表明著它的老茶身份。
那股木質調的森系茶香,很是空靈,擁有「空山新雨」的意境。
由於秋天氣候有些乾燥,最近喝茶時,習慣將茶湯稍微放涼再喝。
一入口,茶湯溫潤柔和,清瑩而不失醇和飽滿。
那股清晰可辨的醇、柔、鮮,足以驗證,這款白露秋茶的陳化狀態,相當到位。
現階段該有的風味,目前看一應俱全,未來陳化可期。
再過不久,2023秋白茶也要準備上新了。
這段時間陸續也有茶友開始打聽,秋白茶應該怎樣挑尖貨?
買秋壽眉時,如何確保自己買到的不是爛樹葉,而是能存出優秀茶味的潛力股?
總結來看,認準這5點硬指標,是買對靠譜秋茶的關鍵。
《2》
一、品質過得去的秋壽眉,不能沒有芽。
秋白茶的生產主力,是秋壽眉。
但茶葉圈子裡,很多人對秋壽眉的印象很不好。
認為它就是一種梗葉粗大,用料不精的便宜白茶。
其實不是,以現在的市場價,福鼎高山原料的秋壽眉,斤價就沒有低於百元的,並不廉價。
同時,秋壽眉也不是只有茶梗與葉片。
按嚴格的採茶標準,秋壽眉也是採摘茶樹嫩梢的一芽三葉、一芽四葉。
但凡品質好一些的秋壽眉,不可能看不到茶芽。
如果整袋散茶里,幾乎沒有芽頭的存在感。
整批清一色都是老茶梗、老葉片,這種用料粗糙,品相不佳的秋壽眉,登不上檯面。
不僅外觀長相不討喜,還同樣受到原料粗老的影響,出現內在茶味老損流失,茶味淡薄不耐泡的缺陷。
不客氣的說,如此寡淡味薄,用料低端的劣質秋茶,實質和爛樹葉並無差別。
《3》
二、泡開之後要確保葉片鮮活有彈性。
秋壽眉的「葉」,背後大有文章。
高品質的壽眉,即便是秋茶,葉片背面的茶毫數量也不少,嫩度較高。
將茶青鮮葉採下,再按照系列加工操作進行處理。
最後,將做出來的成品茶,用沸水泡開。
干茶被徹底浸透後,葉底舒展出來。
這時,建議重點觀察泡開的葉片。
通常,優質壽眉的葉底,葉片表面會帶有自然的光澤瑩潤感。
不枯燥、不暗啞。
伸手去撫摸時,葉張表面也是有彈性的,比較柔嫩。
不會出現因為葉片粗老,葉脈纖維老化的情況。
要是整泡茶里,十之七八都是寬大粗糙的老葉,這擺明了不過關。
《4》
三、曬紅、渥紅的秋壽眉不要買。
前幾個月剛看到這樣一款問題茶,某款2022的秋白露,但葉片顏色很古怪,出現了大面積泛紅,整體顏色偏暗。
茶友表示,這是他在福鼎旅遊時,從茶農手裡收來的農家自製茶,價格也不貴,一整袋快一斤,對方只收了兩百多。
「雖然看著顏色有些深,但這款2022年的茶,才短短一年,沒理由是做舊的吧。」
論事情本質,村姑陳也願意相信,這是一款年份真實的,去年剛產出來 的秋茶。
期間,沒有涉及到年份虛假標註,也談不上做舊。
但問題重點不在做舊,而是這款自製茶的工藝很糟。
整袋茶被大面積曬紅的白茶,內在茶味物質一早已經嚴重流失,何談美好品質。
這種自製茶本身,做茶是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
將茶葉採回來後,隨便攤在一處地方,放任太陽直接曬。
類似曬梅乾菜、豆角干、蘿蔔乾那樣,連著曬兩、三天後,整筐茶徹底會曬變色,變成梅乾菜那樣的黑褐、紅褐色。
鮮葉內部的葉綠素,受到高溫暴曬傷害,嚴重流失。
同時,內部的茶香物質,茶味物質,嚴重受損。
這種色香味全變的白茶壽眉,哪怕沒有做舊,也不值得買。
白茶加工不是隨便曬一曬就行,背後的制茶細節,哪怕專業學做茶,專門學五年、六年未必能徹底出師。
隔行如隔山,別將白茶加工想得那麼簡單。
《5》
四、藏茶之前要多驗一驗含水量。
轉眼間,中秋國慶就快到了。
2023年度的秋白茶上新日期,越來越近。
有打算「買新茶,存老茶」的茶友,在入手新茶壽眉進行專門收藏時,別忘了驗貨。
檢驗的重點之一,就是干度。
將手洗乾淨,並擦乾指縫表面的殘留水分後。
從中隨手抓出一捧壽眉散茶,抽樣檢查。
干度達標的情況下,整捧散茶受到彼此之間的外力摩擦,會發出自然的沙沙沙聲響。
像腳踩在深秋落滿一地的落葉層那般,聲音清脆。
含水量里外烘乾透徹的壽眉葉片,葉張側面猶如A4紙張那樣粗糲。
兩指輕捏,瞬間就能將葉片碾碎成粉末。
如果是干度不足,葉片只能被捏碎成碎片,但達不到「酥脆成渣」的程度。
《6》
五、新茶底子足夠好,後期才能存出優質老茶。
提到藏茶,很多茶友都擔心,自己多年的辛苦存茶付出,最終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明明花了很多心思,將一切存茶措施做到位。
結果存出來的老白茶,就像爛樹葉那樣,毫無亮點,平平無奇,這可怎麼辦?
問題的突破關鍵,在於選對茶。
很多人在喝白茶時,會陷入「以老為尊」的誤區。
認為只有老白茶,才值得喝。
認為白茶不存滿7年8年,茶味寡淡無味。
認為新茶剛起步時,表現遜色也不要緊,後期能通過久存慢慢修復。
且慢,這樣想全是錯的。
優質老白茶的前提,是新茶基礎好。
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新茶底子出色,後期才能越存越甘香醇厚。
所以,當你打算收藏久存時,新茶一定要多喝。
唯有新茶時期,茶香馥郁,鮮香出色,茶味鮮醇飽滿,回甘生津良久,咽下後能做到唇齒留香,後期才有資格存成一流老茶!
《7》
平日裡,經常能受到這樣的存茶反饋。
「昨天和朋友喝茶,特意開箱了2018春壽眉,存了5年之後,湯感的飽滿程度太贊了。」
「陳,和你說個事,之前身邊有朋友買到了一款2012年的老壽眉餅,結果那天大家在一起喝茶時,我用2015的秋茶餅打敗了她的十年陳老茶,不論是棗香藥香馥郁程度,還是茶味醇厚度,都是穩贏!」
「隔了兩年沒喝,發現之前買的2017秋分餅,茶味真的是肉眼可見的更醇更柔,忍不住又撬了半餅拿出來喝。」
每當這時,心裡都是很欣喜。
存茶這件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跨越多年歲月,那股甘香怡神的茶香,最能暖人心。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