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網絡上有一類視頻很火——教年輕人怎麼洗水果。
或許在老一輩看來,這種視頻根本沒有價值。
可對於「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年輕人來說,非常實用。
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清洗方式。
比如,有些水果必須去皮吃,像芒果、橙子、西瓜,不然容易「病從口入」。
【畫外音】李麻花:應該沒有人會去吃芒果皮吧?……
再比如,有些水果雖然可以連皮吃,但清洗起來需要花心思。
用鹽、用小蘇打、用澱粉、消毒液,等等等等。
仔仔細細,把每個衛生死角都洗到位了,才能放心。
當然,大家之所以在洗水果這件事上煞費苦心,主要還是覺得剛買回來時太髒了。
基於衛生的需求,才想去洗。
那麼,洗茶呢?
似乎也是如此。
外界對洗茶的重視,源於主觀上覺得茶葉太髒,所以才會想到用洗茶的辦法,在第一道茶湯里,洗掉些雜質和灰塵。
如此一來,讓茶葉變得更加乾淨,適宜入口。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我想很多人都誤會了。
《2》
前幾天,有位茶友提了個很可愛的問題。
可愛到什麼程度呢?
他問:「茶葉從採摘到加工,再到裝箱完成,中間都不清洗嗎?那得多髒啊!」
這個問題,可愛到令人不忍苛責。
其實,大部分人都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
青菜要洗,水果要洗,那茶葉是不是也應該洗洗再喝?至少採下來以後,加工之前,得洗乾淨吧!
可但凡你對採茶、制茶有一定了解,都不會這樣問。
比如,茶青為什麼採摘到加工都不清洗呢?
原因是,水分含量太高,會大大提升制茶的難度,甚至會破壞一款茶的香氣和滋味。
要知道,在六大茶類的製作過程中,都有一個讓水分離開茶青的步驟。
岩茶叫「走水」,表示把水帶走。
白茶叫「萎凋」,表示讓鮮葉枯萎和凋謝。
總之,不管叫什麼名字,目的都是一樣的——讓茶葉的葉脈舒展,讓水分可以順利地從內外的細胞里撤退,並大量消失。
這個水分流失的過程,特別重要。
因為在水分蒸發期間,也會順帶著帶走一部分呈苦味、澀味的物質,比如多餘的茶多酚,多餘的咖啡鹼等。
這樣一來,做出來的茶湯,才會香清甘活,而不是苦澀刺激。
回到問題本身,清洗茶青不僅會增加制茶失敗的機率,還會毀了一款茶葉。
正因如此,很多茶農都不想采,或者說不敢采「雨水青」。
下雨天采的青葉,水分含量高,水分不好走,香不好出,還很容易做出悶青味。
另外,當大量潮濕的青葉沒有及時攤晾,而是悶在一起,也會過度發酵。
那麼,品質再高的茶青,加工出來的成品茶,都是失敗品。
基於這個原因,根本沒有人會自找麻煩,把採摘下來的鮮葉清洗一遍後再做茶。
這不僅增加了成本,還破壞了正常的制茶工序,不現實。
《3》
成品的茶葉,能不能洗?
理論上,我們不提倡洗茶。
還是那句話,洗水果也好,洗茶也罷,歸根結底,都是害怕吃(喝)進肚子裡的食物太髒了,怕影響身體健康。
可如果前提是,茶葉本身並不髒,乾乾淨淨,那還有洗茶的必要嗎?
我想是沒有了。
如果我說,洗茶還會浪費頭道茶湯里的養分,浪費精華,你還捨得洗嗎?
想必80%的茶友,都會搖頭。
而現實生活中,以上兩種情況,是完全成立的。
以太姥山的高山白茶為例,它們生活的地區,是山清水秀,空氣清靈,氧氣充足的高山茶區。
在如此天然的氧吧里,茶葉生得清新、潔凈。
想要讓它們「灰撲撲」,灰頭土臉,都很困難。
由此可見,好的茶葉,在生長時期便十分整潔。
反過來,倘若茶葉的產區環境堪憂,生在馬路邊,或者靠近人類生活的區域。
自然而然,茶樹會沾染上「煙火氣」,產出的茶青也不那麼純粹、空靈了。
再說到採摘,茶青採下來製作的時候,也要延續「乾淨」的原則。
福鼎白茶的制茶規範是,茶青不落地,水篩離地70公分攤晾,並且要薄攤薄晾。
到了半成品時期,還有專人挑揀,把雜物和大的葉片都挑出去,保證成品茶足夠乾淨。
再說儲存,密封、乾燥、避光、陰涼、無異味。
存出來的白茶,亦是乾淨、乾爽,不會接觸到雜質灰塵的。
既然如此,又何必要洗茶呢?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多此一舉的行為。
所以,個人看法是,與其糾結茶葉洗或不洗,不如在買時就關注品質。
《4》
綜上所述,好茶不必洗。
那劣質茶如果洗一洗,有沒有辦法變得更乾淨,更好入口呢?
或許會,但沒有實際意義。
要說洗茶和平時的洗水果、洗蔬菜,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洗水果或者洗蔬菜時,可以放在流動的清水下面,甚至還能用手搓,用海綿擦洗。
但茶葉卻沒有辦法如此折騰,頂多是讓茶葉多和水接觸幾秒鐘。
如果雜質藏在茶葉的條索裡面,沒有泡開就洗不幹凈,那可如何是好?
難不成,還要把每一根茶葉都泡開,再用手搓搓揉揉,這樣才能確保乾淨嗎?
倘若有時間,大家可以去嘗試。
不過我想,經過這樣一輪操作後,茶葉也已經沒有味道了。
還是那句話,洗茶的作用微乎其微,只不過能安慰自己,起到一定的心理作用罷了。
相比之下,洗掉了好茶的白毫,洗掉了好茶的內含物質,那才是真的可惜。
故而,當我們泡好茶時,不坐杯,不悶泡,不洗茶,便是對它的尊重。
村姑陳寧可相信,好茶對我們好,不會辜負我們。
也不願意浪費,茶湯中的營養物質,千辛萬苦來到我們的茶桌上,來到我們面前。
《5》
最後,不管你是擁護洗茶,還是反對洗茶,都不強求。
泡茶本來就沒有標準,因人而異。
如果你實在覺得內心過不去,認為洗過之後比較衛生,那就大大方方地洗茶吧。
反之,如果你不喜歡洗,擔心浪費了養分,喝不到原汁原味的口感了。
那麼,還是不要洗茶。
像村姑陳一直以來,都是不洗茶的。
因為喝的都是知根知底的好茶,知道產區環境好,制茶過程乾淨。
所以,頭道茶湯喝下去,不僅不會影響身體,還有補益作用。
更何況,好茶價格這麼貴,倒掉一衝,損失的可是白花花的銀子呀。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