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賺錢主要靠打工和種地!未來,哪條路能讓農民增加更多收入?

2020-02-13     大農圈

在2018年,國家統計調查數據指出:農村居民平均每百戶擁有行動電話257部、計算機26.9台、汽車22.3輛、空調65.2台、熱水器68.7台、微波爐17.7台......

如今,兩年過去了,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是否有更大的變化呢?詳細數據我們不得而知,因為國家統計局並沒有公布,但是咱們可以通過方方面面得知——農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

比如說農民朋友進城務工的工資變化: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監測調查報告,在2008年,農民工月工資才1205元。而到了2018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8836萬人,人均月收入3721元,10年的時間,農民工工資提高了兩倍多。

再比如說農民朋友種地的收益: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監測調查報告,在2008年,農村居民家庭生產經營純收入人均2436元。而到了2018年,農業經營凈收入僅為3183元,10年的時間,農民進行農業經營凈收入僅僅增加了747元。

由以上數據可以得出,在過去10年中,外出務工收入對農民收入增長作用最大,其在農民收入中的比例,已經遠遠超過了務農收入,成為最高了。

為什麼務農收入反而增長不及務工收入?

這十年以來,黨和國家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密集出台。

從徹底免除農業稅到實行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從農村合作醫療、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到分類指導城鎮戶籍制度改革政策的出台等。

從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到土地確權,從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到鼓勵農民返鄉創業,再到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

這一切都是為了增加農民的收入,讓農民朋友脫貧致富奔小康,那為什麼農業經營收入仍然比不上務工收入呢?

外出務工收入的增加,無非是兩個因素:外出務工人員數量增加和工資水平提高。外出務工人員這些年一直都在增加,而工資水平也一直隨著物價的上漲而提高,因此農民選擇外出務工的收入是肯定會提高的。

而務農收入,也取決於兩個因素:全國農業的凈產值總量和務農人數總量。前者是分子,後者是分母。分子,要越大越好;分母,要越小越好。

近10年,全國農業的凈產值總量基本維持不變,但是對於農民個體來說,凈產值卻在減少,因為物價上漲,而大多數農產品的價格卻沒什麼變化。而農業就業人員從3.2億減少到2.2億,平均每年減少1000萬人,主要是外出務工。

所以,農業收入雖然也有增加,但是遠遠低於務工收入的速度。

未來,農民持續增收的最主要希望是什麼呢?

仍然是外出務工收入和務農收入。不過,務工收入的增加速度受著整個經濟發展形勢的制約,也受著農民工本身情況的制約。

而務農收入則很大的增長潛力,主要在園藝業、丘陵山區特殊種養業、鄉村旅遊休閒度假業等領域,它們需求彈性比較大,農業資源比較充足,受國際市場的制約很小或者幾乎沒有。

而農村的二三產業,包括農產品的收儲運輸加工銷售企業等,雖然如今也是一個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將來,會受各種制約因素,導致增長速度不可能很快。

各位朋友,你覺得有沒有道理呢?

作者:黃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MBDPnAB3uTiws8Kjyx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