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北方的仲秋,遠山已經漸漸呈現出油畫般的色彩。
層林盡染,秋高氣爽。
論四季分明程度,北方的春秋過渡感,明顯於南方。
像福州這樣極南的城市,一年到頭,行道樹的葉子都是綠的。
終年常青,看不出明顯差別。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北國之秋,除了有鮮明的滿山紅葉外,還離不開一個關鍵詞——乾燥。
西風緊,迎面吹來的秋風蕭瑟,空氣當中的水汽少,讓臉上的皮膚變得乾燥。
話說,這麼乾燥的環境,理應天然利好於存茶,不容易讓茶葉受潮。
但讓人想不到的是,前些天有位北方反饋。
他家裡有一餅2016年的老壽眉,之前喝著還很香,近期再去泡開喝,沒有那股入口香醇的感覺,連茶味也變薄了,這是為什麼?
聞言,連忙向對方了解詳細存茶過程。
結果得知,對方在存茶時,直接拆掉了外包裝。
只留下單獨一層餅紙,就和其它茶餅混放在一個抽屜里。
關鍵是,那裡面還存在熟普餅,彼此間也沒有獨立區分就共處一室。
按這種做法,不管怎麼看,滿滿都是存茶漏洞。
《2》
一、存茶餅不能只靠一層紙。
這些年接觸過不少北方客人,在潛意識裡,很多人都認為北方氣候乾燥,茶葉不容易被存壞。
何況白茶餅的體積結實,不像散茶那麼蓬鬆,應該不會輕易跑氣……
殊不知,茶葉保存容不得半點僥倖心理。
不論散茶餅茶,存茶基礎要求都是一樣的。
密封保存,是當務之急。
當你收到一餅白茶,如果急忙拆掉外層包裝。
扔掉快遞箱,拆開存茶紙箱,剝掉塑料袋與鋁袋,只留下最內層的紙質包裝。
這一層具有透氣性的單薄餅紙,壓根起不到存茶防潮保護。
或許,茶友們有看到過,外面不少茶葉店的茶餅就是這樣直接對外展示。
沒有複雜的層層包裝,也只是留一層餅紙。
但那裡面裝著的,大機率不是茶餅實物,而是商品模型。
真正懂茶的人,不會冒著白白損壞一餅好茶的風險,潦草隨意存茶。
所以,茶友們看到這樣的展示做法時,千萬別原樣照搬。
平白無故折損一餅茶,最終損失還得自己承擔。
《3》
二、白茶餅與普洱餅,別混放。
哪怕同樣都是茶餅,但茶與茶之間,充滿個性差異。
白茶壽眉餅,對比普洱熟茶餅,兩者從工藝、到外形、再到茶香、茶味,相差甚遠。
要是不加區分,直接放在同一個抽屜里。
並且,這些餅茶都沒有獨立包裝。
只是簡單加上一層透氣的餅紙,就放進了抽屜。
這樣做,100%會導致跑氣串味。
熟普餅的氣息,透過餅紙滲透到壽眉餅當中。
白茶壽眉的棗香、藥香、陳香,從此變得不完整,出現駁雜、古怪、雜亂的氣味,一點不好聞。
時間久了,當你喝到一餅自帶「熟茶味」的老白茶餅時,那種怪味道聞著,別提讓人有多難受了。
在家存茶時,不同款茶葉之間,儘量分開存放。
分門別類,互不干擾。
哪怕同樣都是白茶餅,也要嚴格加以區分。
不同年份、不同廠家、不同產地做出來的茶餅,細膩風味差別甚遠。
存茶時分別獨立密封,提供「單間儲存」待遇,才能徹底避開串味干擾。
《4》
三、日常喝的茶餅可以裝在密封袋內。
白茶壓餅後,能獲得有別於散茶的醇厚、成熟風韻。
那股醇柔茶味,很多茶客都愛喝。
但平時經常取茶喝的一塊茶餅,到底用什麼方法好?
從兼顧存茶密封,以及取用方便兩個緯度看,用密封袋存餅茶,效果比較好。
將茶餅裝入大小配套的密封袋內部。
每次扯開袋口,取出茶餅後,及時原樣保存。
密封袋的袋口,要仔細捏緊。
穩妥起見,在袋口合攏捏緊後,再回過頭輕輕扒拉檢查。
避免因為個別地方鬆懈,留出縫隙,造成好茶跑氣受潮。
取茶時,要輕手輕腳,洗手並擦乾指縫殘留水痕,再去接觸乾燥的茶餅。
打開袋子,取出茶餅後,喝多少,撬開多少。
不要因為「貪多」一次性全給撬出來,畢竟,撬散之後的茶餅不利於聚香,對後期保存沒好處。
將茶餅裝入密封袋後,平時放在乾燥、陰涼、避光、無異味的環境。
避開炸花生、炒堅果、梅乾菜等氣味明顯的物品,以免在長期共存下,好茶被沾染外來物的氣味,出現明顯串味。
《5》
四、超過兩個月不喝的白茶餅,放回紙箱內。
需要注意的是,密封袋存白茶餅,只適合短期內使用。
因為,密封袋達不到長期儲存白茶的密封要求。
將茶餅裝入密封袋後,最好及時喝完。
隔了一段時間沒有喝茶,閒置時間超過兩、三個月的話,穩妥起見,最好給這餅茶換個環境。
按照長期儲存白茶的打包方式,用三層包裝法存白茶,效果更好。
不論散茶餅茶,長期儲存方式都一樣。
用上瓦楞紙箱、食品級無異味的厚實塑料袋與鋁袋,里外多層組合起來,加以密封。
撐開紙箱後,用膠帶封底。
分別套上塑料袋,鋁袋,再往裡裝入白茶。
如果同款茶餅只有單獨兩、三餅,數量有限,規模不大,體積緊結,占用空間不多,那麼,包裝材料要大小配套。
量體裁衣,選擇適合的紙箱與小號鋁袋,更能減少內部的多餘空氣,利於存茶。
打包期間,往裡裝入茶葉後,內層鋁袋的袋口要用繩子綁緊。
如果是少量的茶餅,也可以用膠帶直接封緊。
再下一層塑料袋,也是重複上一步操作。
兩層內袋密封結束,外層紙箱的四周縫隙,同樣是用膠帶封箱。
經過逐層嚴實密封后,再將存入茶餅的紙箱,放在相對陰涼乾燥的環境。
注意不要緊貼牆面與地面,隔牆離地,更利防潮。
《6》
每次聊到三層包裝長期存白茶,經常會遇到這樣的質疑。
「將白茶封得這麼嚴實,茶葉完全沒法透氣,後期該怎麼轉化變成老白茶?」
且慢,這寥寥數語內,涉及到不少常見存茶誤區。
首先,茶葉保存要密封,而不是透氣。
按透氣存茶的做法,哪怕再好的茶,也經不起這麼折騰。
哪怕存茶室內環境足夠乾燥,但在沒有密封前提下,茶葉內的茶香會不斷往外擴散。
一旦跑氣後,茶葉變得寡淡,會嚴重拉低整體品質。
其次,三層包裝與真空包裝有本質區別。
用紙箱、塑料袋、鋁袋多層包裝後,內部並不是真空環境。
真正的真空包裝,應該是封存臘肉、熏腸那樣,徹底抽掉包裝袋內部的空氣,讓內容物與外包裝緊緊貼合。
這種抽真空的做法,不適合存白茶。
干茶那麼酥脆,抽真空之後,萬一徹底碎成渣沫,豈不是白白浪費?
最後,三層包裝內部還保留微弱氧分子。
憑藉這樣密封、乾燥、陰涼的舒適環境,白茶內部的活性酶物質與這些氧分子結合,就能自動促進後期轉化。
不需要特意開箱透氣。
嚴實封存,才能為老白茶的後期久存,一路保駕護航!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