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單仁行」公號,訂閱「單仁行」公號
從企業家的角度探究商業本質
01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的內容,是單仁行比較少涉及的話題:
股市,或者更詳細一些,A股。
我們眼看著胡錫進信心滿滿帶著10萬衝進股市,為國護盤,大喊著「你敢跌我就敢買,只要我不賣,你就割不到我」。
結果一路順利加倉到50萬,說同志們,不能放任A股再這麼跌了。
著實有點黑色幽默。
其實,以前我們對這個話題避而不談,是因為我本身對所謂的「炒股」,持負面態度。
炒股和投資股票是兩回事。
炒,就是炒作,就是投機,就是想一夜暴富。
而股市是這個世界上最複雜的地方,計算機都算不明白。
僅靠個人,想在這種地方賺快錢,無異於賭博。
那有人說,我學巴菲特在A股搞價值投資行嗎?
不是不行,但你得先有巴菲特的眼光和耐心。
雖然從1984年飛樂音響上市到現在,A股已經誕生了近40年,但它仍處在蹣跚學步的嬰兒期,存在著諸多問題。
所以,即使我早就想跟大家分享我對A股的看法,但我也知道:
人教人,十次都不夠;事教人,一次就足矣。
別說牛市的時候,只要沒到熊到了極點,你勸誰別炒股,他可能都覺得你嫉妒他發財。
所以,伴隨著最近A股打響了3000點保衛戰,無數股民損失慘重,加上資本市場出了幾個「大瓜」。
我覺得跟大家聊這個問題的時候到了。
02
我先給大家講兩個故事,鋪墊一下。
第一個故事,叫浙江國祥,這是一家賣空調的公司。
當然,他大機率不在絕大多數人對「空調」的品牌認知中,可想而知,他的實力很一般。
但在今年9月27日,浙江國祥計劃在主板上市,發行價是多少呢?
68.07元,發行市盈率高達51.29倍。
我們橫向對比一下同樣是做空調的美的和格力這兩個老大哥,他們的股價是多少呢?
美的徘徊在50到60之間,格力只有30多。
你敢賣這個價,賣家是傻子嗎?真的有傻子花這個錢買它嗎?
誒,還真有。
股票的發行價,是詢價期間,機構投資者報出來的。
換句話來說,是那些規模上億的大機構,包括我們一些親愛的公募基金,報出了這麼一個離譜的價格。
第二個故事,叫福華化學,主要產品是草甘膦。
過去兩年草甘膦漲價,這家公司總算達到了上市的財務要求。
但是招股說明書一披露,股民們傻眼了。
這家公司計劃募資60億,其中27.5億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貸款。
而在上市之前,福華化學大手筆分紅了26億,90%都分給了大股東一家。
一邊募資,一邊分紅,你到底是有錢,還是沒錢?
募資60億,分紅26億、還債27億,剩下7億分給券商做發行費用。
你這不是把A股當慈善家來化緣的,是直接來搶錢了。
撤出A股的著名基金,貝萊德icon的總裁就說:
「當我們建完倉,就會有大量的股票砸盤,我們被迫做T,在多次做T後,好不容易把成本降下來,以為終於穩定了,卻不知道哪裡又冒出大量的票源拋出,我感覺我們買不完,根本買不完,再買下去公司就是我們的了,我以為上市是為了企業發展,誰知道他們是想賣公司。」
03
兩個故事講完,大家應該能從這兩個故事中知道,A股有哪些問題了,起碼知道反派是誰了。
那些上市圈錢割韭菜的公司,是大反派;幫他們上市、給他們抬轎子的金融機構,就是為虎作倀的小妖怪。
大反派之所以肆無忌憚,一是A股監管的空白處還有很多很多。
遠的不說,幾天前,創業板在審的最大IPO項目,沃得農機也主動撤回申請了,同樣也是左手大額分紅、右手募資補流。
這麼明晃晃的圈錢行為,為什麼它們能走到上市這一步呢?
為什麼我們的監管,總是在股民們利用網際網路把事吵大了,才姍姍來遲呢?
不得不承認,A股的監管尺度,確實很難拿捏。
監管層不是不知道想進A股這個市場的有哪些人。
所以,在過去的很長時間裡,想在A股上市是非常困難的,審核非常嚴格,一個A股上市公司的殼子就價值十多億。
但是吧,口子開的太小,企業融資困難,難以做大做強。
現在註冊制改革,一下子把口子放開了,又泥沙俱下,什麼妖魔鬼怪也都來了。
如何把握好尺度,可能需要監管機構用很長的時間去拿捏。
另一方面,金融機構的制度設計,也有很多矛盾的地方。
就像我們提到的一些公募基金的金融精英們,他們掙多少錢,不是看他們給投資者賺了多少,而是看自己管理的基金規模有多大。
縱使自己一年虧一百多億,只要規模還在,不耽誤賺錢。
甚至有笑話說,基金經理們其實很怕自己的基金業績太好。
為什麼呢?
因為基金漲了,基民們就要贖回吃肉了。
他們都贖回了,基金規模就下去了,管理費就少了。
反倒是如果一直在跌,投資者們非但不賣,你還得加倉,規模上去了,管理費也上去了。
這種設計,看上去很愚蠢是不是?
但是,整個設計的初衷,其實是為了保護投資者,避免機構投資者帶頭搞投機、炒作,本意是想要打造價值投資的市場環境。
初衷和結果矛盾,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事情。
所以,如何把握好監管的尺度,如何調整好制度的框架,可能都需要一個非常長的時間來摸索。
04
當然,大反派和小妖怪的存在,是A股眾多問題之一。
但在我看來,都不是根本原因。
A股常年徘徊在3000點的根本問題,還是在定位錯誤上。
一些上市企業和金融機構,把A股當成韭菜地,有機會就想來割一刀。
股民們把A股當成自己鹹魚翻身的夢想地,做夢都在想著A股買一買,別墅靠大海。
官方呢?
本意是希望股市能給中國那些有價值,有希望的優秀企業們,提供除了銀行貸款之外的融資渠道。
但偏偏沒人把A股,真的當做一個「讓全社會分享優秀企業發展成果」的這麼一個價值發現之地。
企業、機構、投資者、監管、市場的參與者們各自抱著不同的理想,就像一個喝了一斤二鍋頭的醉鬼一樣。
邁出的步伐非但難以預測,還時不時給你摔一跤。
那怎麼辦呢?
想杜絕企業割韭菜的行為,還是得靠法律和監管的日漸完善。
想要讓投資者們培養起健康的投資理念,得靠社會文化和經濟的雙重發展來互相鞏固。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這句話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我們的A股只有40歲,跟200歲的美股相比,還是個蹣跚學步的小孩子。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們需要對它多一些耐心,把答案交給時間。
當然,在它成長起來之前,在你擁有足夠的能力去鑑別這個市場的彎彎繞繞之前,我勸你還是要多學習,多提高自己的能力。
不管是投資,還是企業經營都是一樣的邏輯。
人永遠不能掙到自己認知之外的錢,你不想上課學習,就只能上當被割韭菜。
記住這句話,我相信你會冷靜很多。
—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