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單仁行」公號,訂閱「單仁行」公號
從企業家的角度探究商業本質
01
在傳統貿易下滑,以及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很多行業的生意都失去了以往的增長勁頭。
但就像我們昨天單仁行所介紹的一樣,大環境不好,不是所有行業都不好,一定還有其他行業保持著增長。
誰呢?
比如說跨境電商。
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過去5年時間,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增長近10倍,平均年增長率超過30%。
今年1—9月份,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是1.7萬億,同比增長14.4%。
當然,我們談到跨境電商,就離不開「跨境電商之都」的深圳,2022年深圳市跨境電商進出口額超過1900億。
今年的前三個季度,深圳跨境電商規模已經追上了2022年的水平,相關的出口企業超過15萬家。
數據上看,跨境電商是難得保持了增長的行業,但是,從我們不少跨境電商的學員以及嘗試出海的學員企業來看:
跨境電商的邏輯開始變了。
02
2020年的時候,我還記得流傳著一個故事,深圳灣30萬一平的房子,都被跨境電商的創業者全款拿下了。
或許這樣的傳言有所誇大,但很多學員跟我聊的時候,都無比懷念那個戴著口罩、流淌著金子的口罩年代,從沒見過老外有這麼大的需求。
以「華南城四少」傲基、有棵樹、通拓、賽維時代這些頭部跨境企業為例,他們一開始也只是華南城的一個小檔口,然後逐步發展,在2020年迎來大爆發。
有棵樹的營收從2018年8.96億,到2020年營收暴增到50億;
賽維時代同樣如此,2020年的營收翻倍到52億,凈利潤從上一年的6000萬一下飆升到4.5億。
頭部企業的巨大成功刺激了許多人的神經,畢竟這樣的增長速度太驚人,第一年幾千萬,第二年就到了5個億,第三年又是翻倍。
這是實實在在擺在所有人面前的造富神話,引誘著很多人奔向財富自由之路。
但那個時候,很多跨境電商的創業者都很低調,不希望有太多人加入,包括我們的學員跟我們聊的時候,當年也要求保密。
當然,現在不一樣了,哪裡有財富,哪裡就有競爭,我曾經說過,商業有一個永恆不變的道理,就是所有的紅利,都會被競爭所拉平,直到沒有利潤。
任何一個賽道都沒有可以一直賺下去的錢,就像世界沒有永動機一樣。
當然,有些99%創業者碰不到的特殊行業例外,這就是題外話了。
跨境電商已經湧進了太多的創業者,過去「躺著賺錢」的簡單模式已經無法適用了。
過去他們是怎麼賺錢的呢?
(深圳)8成以上的跨境電商公司,都聚集在龍崗,他們會在亞馬遜上,根據某一個細分品類的定位,鎖定關鍵詞,根據品類關鍵詞開設大量的店鋪,上傳大量的產品覆蓋整個品類。
因為亞馬遜的排名算法優先買家評論,賣家就找服務商來刷單,製造大量的虛假好評,同時在真實訂單里做「好評返現」的激勵手段,這樣一來,排名自然就上去了。
這就可以讓消費者在搜索品類關鍵詞的時候,不管怎麼找,大機率搜到的都是我們家的店。
理想狀態下,這就等於我在平台上壟斷了某一個細分品類的大部分產品。
哪一款產品測試賣爆了,賣家就迅速找同行要貨,快出單、快發貨。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跨境電商都在一起,一方面交流經驗,一起做跨境後續流程比如海運、報關,減少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就是自己生意沒做成,我還能做同行的生意。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句話在深圳的跨境電商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所以,有個笑話,深圳跨境電商的創業者們不拜財神,不拜關公,拜什麼呢?
拜亞馬遜的老闆,貝索斯。
他們也少喝酒,因為跨境很多做的都是倒時差的生意,深夜來了訂單,你還在那喝酒怎麼搞?
所以,他們就喜歡喝茶,酒越喝越糊塗,茶越喝越清醒。
03
但是,這樣「快打快上、效率第一」的情況不起作用了,原來躺著就能掙到的快錢也變難了。
為什麼呢?
起因是亞馬遜針對中國賣家的清查風暴,這個我們之前單仁行就討論過,但真正的核心原因是什麼?
第一是很多跨境創業者並不關心平台的利益,他們知道自己模式存在的漏洞,但不在乎,沒有求變。
當越來越多的跨境賣家開始熟練運用「刷單、好評返現」在亞馬遜上大量複製的時候,亞馬遜開始捕捉並且監控這些店鋪。
原因有二,一是這些店鋪會誤導消費者,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二是亞馬遜自己也開始做自營店鋪了。
隨後,耐心的亞馬遜一個一個找到證據,開始封店,注意不是簡單的封店,而是連帶著帳期資金、保證金全部沒收或者凍結,沒有正當的理由幾乎要不回來。
我們講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是讓利益相關方都能共贏,包括你的消費者、供應商、平台,你要認真去思考每個人能到的什麼?要把商業還給商業。
有一環夠不上,就肯定早晚出現問題。
而且,亞馬遜還是很多跨境電商的最大平台,就像賽維時代,到現在,亞馬遜上的業務還占據公司營收的近9成。
你說,單一平台、單一渠道,這是不是就構成了一個巨大的風險呢?
當然,我們不能去過於苛責這些創業者,在極大的財富利潤面前,很少有人能沉下心來。
而且,有時候船大了,也很難掉頭。
04
第二個原因就是海外需求減少,平台開始爭利。
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的增長率高達40%,2022年就減少到了11.7%。
當然,雖然整體仍然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但我們也能明顯感知到海外需求的疲弱。
平台也在改變,以「利潤」為自己的主要指標。
就像我們昨天單仁行所說的Temu,它的「全託管模式」已經全面在中國的跨境電商平台實施。
這對我們很多跨境電商賣家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這也就意味著賣家只能以「更低的價格」去換來平台的青睞。
所以,我們今天再去看有棵樹,2020年是它的巔峰,2021年營收從50億暴跌到17億,2022年繼續下滑到7.7億,腦袋前也多了個「ST」的稱呼。
05
對我們很多跨境電商企業,包括想要做跨境電商的創業者來說:
如果你沒有自己成熟的供應鏈和生產能力,你只是想賺一筆跨境電商的快錢,那不好意思,這樣的機會在今天非常渺茫。
但是,這個時候也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對企業來說,該到了轉變模式,追求品牌的時候了。
當低價無法成為持續的賣點,刷單的鑽空子手段被平台封殺之後,跨境電商們就需要思考自己的差異化能力,究竟什麼樣的產品和品類值得我們深耕,什麼樣的品牌可以長久的存活。
不管是做獨立站,還是整合資源,找到跨境業務一套完整的邏輯和流程,保持耐心,贏在長期競爭力都顯得格外重要。
特別是要理解不同平台的規則、規避單一平颱風險,利用社交媒體和內容營銷多渠道獲取流量,高頻推廣,構建起品牌的勢能。
雖然這樣的方式和回報周期沒有之前那麼快,也更難看見「一日看遍長安花」的暴富,但當爆品短暫的生命周期過去之後,唯有品牌和核心能力才能使企業長久存在,持續增長。
慢,本質上也是一種快,畢竟跨境電商的增長還在繼續。
《道德經》中講:「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當任何一個事物增長開始符合正常邏輯的時候,才不會很快消亡。
對跨境企業,包括對我們很多企業來說,海外市場一定會是未來所有企業的一個大機遇。
但我們也更加需要「思危、思退、思變」,儘管它很難做到,但它依然是商業世界裡,我們每一位創業者、經營者寶貴的財富。
—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