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經常能在文章或者視頻里,收到這樣的留言。
「哎呀,你們怎麼不洗茶,直接把頭泡茶喝下去了。」
「新茶不洗就算了,怎麼老白茶你們也不洗一遍?看網上說,喝老茶之前,起碼得洗兩遍呢!」
誠然,很多茶友在喝茶之前,放不下「不洗就喝」的心理障礙。
這些年也陸續接觸過不少,專門學過茶藝的朋友,按他們的說法,洗茶是泡茶的必經流程,因為茶藝培訓的老師都是這麼教的。
所以,當他們看到村姑陳在視頻里不洗茶直接就喝時,也陷入了糾結。
普通茶客日常泡茶,到底是該洗,還是不該洗呢?
回答這個問題前,想給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村姑陳平時很少洗茶?
相信看完以下5點後,大家也能找到答案。
《2》
一、品質確認無誤的茶,不需洗。
進入正題前,想向大家做一個調查。
你們平時經常喝的茶,是復購款居多?還是不停摸索,不停買新款?
經常有新茶友提問:「怎樣才能買到物有所值的高性價比好茶?」
其實,一勞永逸的方式是,找對信得過的茶掌柜。
人品靠譜的茶掌柜,不會為了賺快錢,做那些一錘子買賣。
也不會去碰那些各大直播間賣得很火的便宜金駿眉、幾十塊一餅的老白茶、幾百塊一斤的「牛肉」與「馬肉」,而是用心去篩選有質量、有性價比的好茶。
茶葉江湖裡,找對靠譜的店家,自然不用發愁買茶會被坑。
後期只要在同一家內復購,基本不會踩雷與出錯。
復購過好幾次的茶葉,自己已經喝過無數遍,品質完全知根知底。
喝茶時,沒有洗茶的意義。
個人平日的喝茶習慣,也如此。
經常翻牌子喝的那些茶,蓋香層次如何?落水香如何?茶味是柔是醇?
這些詳細的品鑑信息,完全瞭然於胸。
喝茶時,當然不需要洗,也能放心喝。
《3》
二、喝頭道茶,利於下一步沖泡調整。
用蓋碗泡茶,很多茶友拿捏不准一個問題——要泡幾秒才合適?
通常情況下,內在茶味積累豐富的好茶,前5沖左右直接「快出水」。
往蓋碗內迅速注水結束,立刻合上蓋,將裡面的茶湯傾倒出來。
伴隨多輪沖泡後,內在茶味物質被大量消耗,最後幾道尾水時,再適當坐杯。
依次往下延遲,再倒出茶湯。
泡茶時間的總原則是,先快後慢。
但是,這也得看具體茶味表現。
燙壺溫杯後,投入提前備好的干茶。
沖入沸水,儘量快速倒出並瀝干。
這時泡出來的頭道茶,先別急著倒掉。
品質放心的,湯色清透,湯麵飄香的好茶,沒理由白白錯過。
何況,喝下第一衝茶湯後,自己才能得到有效茶味信息。
快出湯泡出來的頭道茶水,濃淡表現如何?下一道要不要繼續快出?
試過之後,才能有明確答案。
類似廚師炒菜時,出鍋之前先試吃,嘗嘗鹹淡,再決定要不要繼續追加調味。
《4》
三、好茶捨不得洗。
真正的好茶,得來沒那麼容易。
以白毫銀針為例,這兩年的開採集中時間,在三月中旬。
彼時,還是早春天氣,出門還得穿厚棉服。
到了茶山上,氣溫還要更冷幾度。
這樣的天氣到戶外採茶,絕對是辛苦活。
採茶工們看到目標茶芽後,要不停伸出手,將芽頭完整採下。
采台地茶時,由於茶樹統一被修剪過,需要長時間低頭、弓背、彎腰採茶,十分辛苦。
只取肥壯芽頭的白毫銀針,很多時候,哪怕是熟練工,從早到晚采一整天,除去中午在茶園邊上吃乾糧充飢湊合的休息時間。
采一整天茶芽,最終收穫到的茶青,做出來的成品不足半斤也不稀奇。
采沒有修剪的拋荒茶與荒野茶,那就更費勁了,生長在高處的茶芽,哪怕踮起腳也夠不著,發芽不密集,採茶效率更低。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當你親眼目睹過,採茶的辛苦後,再回到茶桌上,肯定會徹底打消洗茶的念頭。
做出一款好茶,背後要付出的人力物力,以及時間成本,實在太高。
喝茶時,不應該白白錯過與浪費。
尤其是白毫銀針這樣的名品,頭道茶湯當中蘊藏大量精華。
茶氨酸含量高,茶味鮮爽清甜無比,湯中滿滿茶毫,毫香與花香格外清鮮。
這樣一杯「精華湯」,隨便以洗茶的名義倒掉不喝太可惜。
《5》
四、儲存到位的老白茶可以不洗。
「新茶不洗,老茶要洗」,是很多茶客的喝茶執念。
實際上,打消這種執念的方法不難,只需要了解白茶倉儲就行。
優質老白茶的倉儲管理,要求嚴格。
不是隨便將一箱茶放在角落後,放上幾年,就能存成老茶。
期間,要做全存茶措施。
乾燥、密封、陰涼、無異味、避光等硬性規定,一個也不能少。
長期存白茶的打包方式,業內一般用多層包裝。
外層是瓦楞紙箱,內層是食品級塑料袋與鋁袋。
經過三層包裝打包後,還要隔牆離地放置在陰涼避光、溫濕度適宜的環境里。
專業存茶倉庫,少不了準備大型空調,抽濕機等,常年365天保持開啟運轉,調節室溫與空氣濕度。
經過科學規範倉儲存出來的老白茶,不會出現任何發酸、變質、倉味、雜味、悶味的情況。
喝茶時,同樣沒有洗茶的意義。
只要儲存到位,不論新茶老茶,都可以一視同仁,沒必要在洗茶這個話題上「區分對待」。
《6》
五、喝岩茶可留下「還魂湯」。
喝岩茶,正岩好茶大可不洗。
不僅可以不洗茶,還可以將頭道茶湯專門留下來喝「還魂湯」。
做法是蓋碗沖泡岩茶肉桂、水仙、大紅袍、以及其它品種時,提前準備兩個公道杯。
第一衝茶湯泡好後,將公道杯放在一邊,先不喝。
下一衝泡茶,用另外的公道杯盛放茶湯,照常分湯飲用。
喝茶「留還魂湯」的做法,是岩茶圈的特色。
或許也有人不能理解,從頭到尾完整喝完一泡茶,連續泡了6沖、7沖後,基本也要過去大半個鐘頭。
到那時,茶桌上原先留下的茶湯,一早就涼透了。
已經冷透的茶水,哪裡能夠有好滋味?
其實,只要茶葉品質沒問題,趁熱喝與涼透喝,能欣賞到不一樣的風景。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經過揉捻的岩茶,干茶表面附著不少茶味物質,沸水沖入後,立即能泡出飽滿滋味。
內在茶味豐富的頭道茶湯,在熱茶不斷降溫過程中,湯水內部的游離狀物質不斷聚合抱團,從而讓最終茶味更稠更醇。
類似奶白色的魚湯,因湯水中的膠質豐富,冷透會產生凝脂感。
喝岩茶,當一泡茶喝到最後,茶味已經慢慢變淡,厚度在下降。
喝過茶味略薄一分的尾水後,再去喝原先茶味飽滿的頭道茶,能產生美妙的對比感。
還魂湯一說,也因此得名。
當你拿到一泡特別好的岩茶時,不妨試試這種喝法,沒必要白白錯過頭道茶的完整滋味。
《7》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是處世交友的準則。
照搬到喝茶身上,同樣適用。
知根知底的好茶,不需過多疑心與焦慮,放心大膽泡開喝。
如果在一開始,一款茶就讓你起了疑心。
干茶花雜,用料低端,聞著氣味悶悶的,氣息不是那麼清爽。
甚至於,泡出來的茶湯,湯色發暗,沒有光澤。
這樣的問題劣質茶,已經不用糾結洗茶。
而是從一開始就要當機立斷,千萬別隨便喝!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