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亞大橋爆炸,成俄烏衝突新焦點,烏方終是動了普京逆鱗

2022-10-09   排頭觀察

原標題:克里米亞大橋爆炸,成俄烏衝突新焦點,烏方終是動了普京逆鱗

普京70歲生日翌日,烏克蘭送來的「遲到的生日禮物」令俄方措手不及。克里米亞大橋的爆炸事件直接成俄烏衝突新焦點,烏克蘭終究還是觸碰了普京的逆鱗。

當地時間10月8日凌晨,克里米亞大橋發生爆炸,同「北溪」管道連發蹊蹺泄漏,扎波羅熱核電站被襲事件一樣,震驚了全世界。要知道,前兩起事件至今還是「羅生門」狀態。所以在如此背景下,爆炸事件立馬發酵起來,故意、報復、蓄謀已久等話題應接不暇。

而即便是俄羅斯反恐委員會很快就發出聲明,稱該事件屬於一輛途經大橋的卡車發生爆炸,波及到了旁邊一條鐵路上上的油罐車起火所致,具體「真相」仍在立案偵查之中,但國際主流輿論已經直接就給烏克蘭方面「定了罪」。紛紛把「真兇」和烏克蘭國家安全部門划上了「等號」。

當然了,這也並非完全基於俄烏衝突這一背景,因為將時間倒推到六七月時,烏克蘭方面曾多次拿克里米亞大橋說事,甚至以「炸橋」威脅俄羅斯。所以,隨著衝突愈演愈烈之後,克里米亞大橋也被視為,和俄能源一樣成了個俄烏雙方對峙的新焦點。

而耐人尋味的是,當俄方指責烏方應該為此事件負責時,烏克蘭國家安全局(SBU)在社交媒體上寫了「大橋在美麗地燃燒」「克里米亞的夜鶯遇上SBU」這樣的改編詩句。

對此,《烏克蘭真理報》直接稱,以上句子除了嘲諷,更有著明顯的暗示之意,似乎就是在說幕後推手為SBU。無獨有偶,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顧問波多利亞克也在當日發文稱:該事件只是一個「開始」。此話一出,直接被認為這是烏方在「認領」責任,並且還在告訴俄方,往後這樣的「襲擊」事件還將有更多。

不過,烏方的表態也就止於此了。畢竟無論真相如何,該事件已然可以定義為一次恐怖主義式自殺攻擊。所以外界認為,烏克蘭官方不明確表態一是清楚地知道此事並不光彩,二是唯恐俄方的報復行為來得太快。

因為無論從地理位置,還是物資運輸必經之路方面來看,克里米亞大橋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即便不在戰時,大橋也是俄方的「紅線」之一。除了政治意味,克里米亞大橋還有著關鍵的軍事戰略意義。光是衝突爆發至今,南線上的俄軍補給除了空運外,陸運基本都走的是克里米亞大橋這一點,就足以說明一切。

當烏方拿攻擊大橋威脅俄方時,俄方也從來沒有在言語上平淡對待過。所以如若事件真是烏方所為,衝突再次升級想必也將徹底無法避免。要知道,目前南線上的俄軍正因為烏軍在「大反攻」中的接連取勝,處境不容樂觀。

不出意外的話,一旦烏軍奪回了赫爾松的控制權,俄軍將變成全線防禦狀態。所以當烏軍已經碰到赫爾松一帶的控制權邊緣時,俄軍不僅沒有放下對尼古拉耶夫斯克方向的進攻,還在鉚足了勁兒補充物資。而後者離不開克里米亞大橋這一運輸線。

雖然俄國防部也做出了強調,稱海上補給線和其他陸運也能完成物資運輸,但明顯不如克里米亞大橋便利。更何況,南線的俄軍現在正急於展開反攻。不過目前該大橋鐵路部分已經完全恢復通車,可見爆炸對於鐵路影響不算太大。而俄方能夠在如此短短時間裡實現恢復,也足以證明對該座大橋於俄方有多重要。反之,也能預見事件的幕後推手被查出後,有些風險將會快速遞增。例如俄方再三釋放的「核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