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美國「趁火打劫」之後,德國拉日韓建新群「G7+」討價還價

2022-10-09   排頭觀察

原標題:遭美國「趁火打劫」之後,德國拉日韓建新群「G7+」討價還價

當歐洲各國都在擔憂,因為俄烏衝突這個冬天難過之際,美國反倒迎來了賺錢的大好機會,連連提高氣價「趁火打劫」歐洲。無可奈何之際,德國打算拉上日韓等國建新群與能源大國討價還價。

據「觀察者網」援引美國「政客」新聞網消息,德國總理朔爾茨在日前的歐盟領導人「非正式峰會」上,就歐洲多國正面臨的能源危機問題展開了重點討論,並提出了特殊建議。他認為,可以與日本、韓國等亞洲「能源饑渴國家」組建一個「買方聯盟」,專門說服能源出口大國降低對外出口天然氣的價格。

據西方主流媒體所述,此次「峰會」之所以採取的是「非正式」會晤的模式,其實就是以此減輕與會國的壓力,便於達成更多的共識。但顯然,在俄烏衝突爆發後不久,歐盟就連忙響應美國的呼籲對俄能源展開制裁的背景下,有些共識從一開始就等於是被寫上了「否」字。

縱然德國作為歐盟中最大的經濟體,歐盟得以從零到一德國功不可沒,甚至說其是該組織的主要「領導者」也不為過,有些事仍然是難辦的。要知道,在此前歐洲多國希望對天然氣進口設置上限時,朔爾茨政府是持反對態度的。而到了如今,朔爾茨又想拉上日韓等國組成新的「能源聯盟」,向供應商砍價。

據悉,2022年剛好是德國擔任七國集團(G7)輪值主席國,朔爾茨政府也打算以此推動「新群」的建成。設想中的供應商除了美國,還包括了加拿大、挪威、阿拉伯國家等天然氣出口大國。因為在朔爾茨的討價還價「新聯盟」中,涉及了不屬於G7的國家,所以某位官員在會議中將該聯盟形容為「G7+」。而日本和韓國這兩個長期位居最大液化天然氣進口國前列的國家,則成了朔爾茨口中最具潛力的合作夥伴備選。

朔爾茨強調,這為了降低「過於高漲」的天然氣價格的建議,不僅會影響歐洲,還將影響到在日韓的朋友,以及其他有燃氣缺口的國家。言而總之,他希望藉此實現供應和需求之間的平衡,而想要達成這一願景,天然氣價格必須大幅度下降。

在凜冬腳步越來越近,而俄烏衝突絲毫不見緩和跡象,北溪管道也在日前連發蹊蹺泄漏讓歐洲屋漏偏逢連夜雨的背景下,朔爾茨的這一建議無可厚非,但很明顯,這背後與美國的坐地起價有著莫大的關係。

據統計,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美國在能源出口方面已經接連創新高,天然氣的出口量更是長勢嚇人。據彭博社消息,早在6月份時,歐盟從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就超過了俄氣管道的輸送量。而這其中可沒有所謂的「薄利多銷」,價格完全就是水漲船高。較於最開始,如今的價格已漲了不止3倍。更為令歐洲擔憂的是,繼續上漲趨勢依舊。

據相關網站披露可知,如今每一艘大型美國能源商船,只要跑一趟歐洲就能賺取上億美元。可見其中利潤有多高。值得一提的是,美國還在加大往歐洲出口的液化氣量。而美國「外交政策」網站在9月底發文提過,歐洲的能源危機其實已經醞釀了20年這一內容。所以,這更加意味著美國此舉就是為了取代俄羅斯在歐洲的地位,並賺取更多利益。

那換個角度去看,也意味著是朔爾茨政府終於意識到,真正應該限價的不是俄羅斯,而是「趁火打劫」的美國。並且,歐洲已然成為了俄烏衝突期間,美國各種大賺背景下的「最大犧牲品」。可問題就在於,即便日本、韓國等都是能源進口大國,此舉的效果也難以預見多大的贏面。且不說日本在俄烏衝突期間通過「倒賣」石油沒少賺,一直頂著「美小弟」的日韓也都難以真正和美國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