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中醫內科副主任醫師 朱欣佚
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董長喜
當今社會節奏加快,對於很多上班族,尤其是年輕人來說,點外賣、下館子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人們常會擔心餐館食品是否安全、熱量和油鹽是否超標、營養是否均衡等,卻並未直觀認識到它對壽命的影響。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榮爽教授等人發表的一項研究認為,經常食用餐館食物與全因死亡風險增加顯著相關。
圖片素材來源網絡侵刪
研究人員對35084名年齡在20歲及以上的成年人進行了面對面的家庭訪談,這些人參與了1999~2014年全國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參與者報告了他們的飲食習慣,包括吃餐館食物的頻率。之後,研究人員將這些記錄與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死亡記錄聯繫起來。
結果發現,在長達16.75年的隨訪期間,共有2781人死亡,其中511人死於心血管疾病,638人死於癌症。研究人員在調整了年齡、性別、飲食和生活方式、體重指數因素之後發現,經常吃餐館食物的人(每天2頓及以上)相比很少吃餐館食物的人(每周少於1頓),全因死亡率高出了49%。
對此,「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了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中醫內科副主任醫師朱欣佚,他認為,之所以出現以上關聯,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
圖片素材來源網絡侵刪
肉多菜少會引發健康隱患。《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顯示,大眾最熱衷購買的前十位菜肴,多為油炸食物、動物類。市面上的大部分快餐中,蔬菜尤其是綠葉菜的種類都比較少,數量也遠遠不足。因此,長期在外就餐的人,存在攝入油鹽過多、肉多菜少等膳食結構不合理問題。人們攝入了過多能量,增加超重或肥胖風險,易患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等代謝綜合徵,如果長期得不到控制,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將會大增。
高溫烹飪生成多種致癌物。餐館為了做飯好吃,用油多,烹飪方式多用油炸、煎制、燒烤等。不少商家為節約成本,會反覆使用油,多次加熱易形成反式脂肪酸,增加致癌物。蛋白質類和脂類食物經高溫加工後,會產生雜環胺類物質,比如直接用火烤制的肉食,烹調時可達200℃,會生成致癌物質,誘發多種癌症。
圖片素材來源網絡侵刪
朱欣佚說,應當鼓勵人們多在家做飯。自己做飯不僅可以實現低溫、少油、少鹽、少糖等,還有利於保證均衡營養和乾淨衛生。此前國內學者曾研究發現,愛做飯的人更長壽,尤其是女性更為明顯。在為期10年的研究中,與從不做飯者相比,做飯能顯著降低死亡率,且做飯頻次越多,死亡風險越低,每周做飯5次以上的參與者死亡風險降低近50%,生存時間更長。
經常在外就餐或點外賣較多的人群,可以晚間或者周末在家做飯時彌補,做一些平時吃得比較少的食物,如全谷雜糧、各類蔬菜,尤其要增加蔬菜攝入量。
即使吃快餐、點外賣,只要消費者考慮營養因素,合理搭配一日三餐,也能做到營養健康。選擇菜肴時,要避免過於單一的品類,注意增加蔬菜數量。若在外就餐次數多,餐間可以選擇一些新鮮蔬果作為「零食」,如黃瓜、西紅柿、橙子等。
轉載自:生命時報
有健康管理需求的小夥伴可以私信或留言,專業的健康管理團隊為您和家人定製貫穿全生命周期的專屬健康管理方案。
寫文不易,希望大家可以點贊、收藏、留言支持一下。
我是GiHOME,你身邊的健康管家,關注我獲取更多健康生活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