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節的詩句,描寫端午節的詩句有哪些?

2024-06-11     愛有機生活

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粽子,在這一天家人們會聚在一起包粽子,看划龍舟,是一個團圓的節日。古時候人們也會在端午節作詩一首,那麼與端午節有關的詩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端午節的詩句

1、《浣溪沙·端午》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

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2、《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3、《謝人送粽》

唐·楊巨源

來時三月春猶在,到日端陽節又臨。

珍重主人意勤腆,滿槃角黍細包金。

4、《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5、《漁家傲》

北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

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里黃驪時一弄,猶瞢忪,

等閒驚破紗窗夢。

6、《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7、《午日處州禁競渡》

明·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8、《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9、《五絲》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夸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10、《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端午節的來源和意義:

端午節,即農曆五月初五,又叫五月節。是中華民族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又被稱為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

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老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仲夏午月午日,蒼龍七宿飛升於正南中天,《易經》稱其為「飛龍在天」,龍星處在「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龍」是上古先民的原始信仰,先民在每年的仲夏端午以扒龍舟形式舉行盛大圖騰祭,以酬謝龍祖恩德,天地神靈。祈福納祥、壓邪攘災。

後來,相傳愛國詩人屈原,因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不忍捨棄。於五月五日這天,投江自盡。

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但卻再也沒有撈到屈原的屍體。為了寄託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於是,這個節日便漸漸有了強烈的愛國主義色彩,成為了一個蘊含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弘揚和傳承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節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96d8eb004a36a10d58da936b154c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