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立夏風俗活動,你了解嗎?

2024-05-04     愛有機生活

原標題:十二種立夏風俗活動,你了解嗎?

作為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夏的到來從天文意義上來講,是夏天的開始,而在我國民間,每個季節的開始,總是會舉行一些迎接儀式或活動,此外,還會吃一些傳統美食來慶祝。不過,各地習俗活動不同,那麼,具體立夏活動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十二種立夏風俗活動,你了解嗎?

1、秤人

立夏吃罷中飯,有秤人的習俗。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樑上笑喧閨。」人們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

2、喝粥

根據當地史料記載,我國古時每年「立夏」節氣,民間形成了吃粥、掛蛋等習俗。民間傳說立夏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無病無災。

3、吃立夏飯

立夏這一天,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俗,要變著花樣吃各種飯,烏米飯、豌豆糯米飯……主料都是最最平常的米飯,但因為加進了各種時令的料,變換出不同的顏色。

4、嘗新

很多地方有「立夏嘗鮮」之俗。人們品嘗時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

5、做夏

立夏季節,福州風俗流行煮鼎邊「做夏」。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用米漿涮鍋邊燒煮而成,配以蝦米、蝦油、蔥菜、金針、黑木耳、蜆子,或少量香菇、蟶乾等海鮮清湯,其味極為葷美可口。

6、食麵食

我國北方多種植小麥,立夏正是小麥上場時節,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區立夏時有製作與食用麵食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立夏的麵食主要有夏餅、麵餅和春卷三種。

7、喝茶

我國江西、揚州等地有立夏飲茶的習俗。夏天酷暑炎熱,經常喝茶,尤其是偏涼性的綠茶,可以讓暑氣頓消,起到清熱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

8、迎夏

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還有習俗說立夏日不迎夏,會有病災纏身。

9、立夏蛋

雖然全國各地立夏這天的傳統食俗各有特色,但說起立夏那天最經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裡就開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茶葉蛋應該趁熱吃,吃時倒上好的酒,內灑些許細鹽,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10、福建閩東地區吃光餅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周寧縣純池鎮一些鄉村吃「立夏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等。

11、斗蛋

立夏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斗蛋遊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有的還在蛋上繪畫圖案,小孩子相互比試,稱為斗蛋。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破者認輸,最後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疰夏繩即長命縷,用五色絲線繫於小孩手腕等處為其消災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

12、江浙地區吃「七家粥」「嘗三鮮」

浙江農村地區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彙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葉,混合後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

立夏的介紹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干支歷巳月的起始。「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立夏」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到這時候已經直立長大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夏季是許多農作物旺盛生長的最好季節。時至立夏,萬物繁茂。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節律不一。立夏時節,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是真正「綠樹濃陰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有春天的氣息。

到了立夏之後,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而且立夏時節我國南北的氣溫差異較大,而且同一地區波動頻繁。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另外立夏之後正式進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顯增多,也是許多農作物旺盛生長的最好季節,充足的光照和適宜的溫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給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條件,因此立夏也是代表著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好時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b4de734ea83d41911c6e409f9048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