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初八禁忌,臘月初八有什麼講究

2024-01-18     愛有機生活

原標題:臘月初八禁忌,臘月初八有什麼講究

臘月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個月,在臘月里有很多傳統節日,當然也會出現很多節日禁忌,臘月初八是臘月的第一個節日,那麼臘月初八禁忌是什麼呢?臘月初八有什麼講究,臘八節的寓意是什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臘月初八禁忌

禁忌一:臘八節不回娘家

按照過去的老說法,一年之中總有幾天時間,出嫁了的女兒是不能回娘家的,說是忌諱,是有講究的。

進入臘月以來,第一個忌日就是臘八。臘八這天回娘家會對婆婆不吉利。另外一種說法:「臘八不吃娘家米,祖祖輩輩還不起」,意思是會窮自己的家。有的說法甚至認為,在臘月里,臘月初八,十八,二十八都不可以在娘家過。

禁忌二:臘月不搬家

從風水上說,臘月里偏寒,如果冒然搬入新宅子的話,寒冷的氣氛會阻隔家中的興旺氣氛,這聽上去是有一定自然科學道理的。但是隨著家居技術的提升,很多房子都已經實施了全屋供暖,不用像過去那樣刻意請些朋友來新屋坐坐,旺旺人氣。之所以有「臘月不能搬家」的說法無非是顧忌人住進去會手腳冰冷,對身體不利,而現在對於擁有家居暖氣的人們來說,這都已經不是問題了。

禁忌三:吃臘八粥不過午

農曆十二月初八,民俗謂之臘八,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從這一天起「年味」日漸濃郁起來。

在我國,臘八節吃臘八粥的習俗已流傳千年之久,但對於吃臘八粥這一習慣,在一些地方也是有禁忌的,那就是吃臘八粥不過午。每年臘八節前一天晚上人們就開始熬制臘八粥,等到第二天早上食用,如果吃不完的話可以分給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吃,但是不能過中午,還有句俗語叫「早食粥,來年糧食早收」。

臘月初八有什麼講究

家家煮果粥

眾所周知,臘八節是一個很有紀念意義的節日。在傳統節日中,有「三元五臘」的說法。清·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臘八》有:「臘月八日為王侯臘,家家煮果粥。皆於預日揀簸米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祀家堂、門灶、隴畝,闔家聚食,饋送親鄰,為臘八粥。」古時臘八節,皇宮中會熬粥分賞給文武百官,各地寺廟會向百姓施粥表達弘法利生的祈願。

臘八節不宜回門

臘月初八被人們稱為臘八節,有著很悠久的歷史。按照過去的老說法,一年之中總有幾天時間,出嫁了的女兒是不能回娘家的,說是忌諱,是有講究的。進入臘月以來,第一個忌日就是臘八。臘八這天回娘家會對婆婆不吉利,婆婆百年以後會趴著死。另外一種說法:「臘八不吃娘家米,祖祖輩輩還不起」,意思是會窮自己的家。有的說法甚至認為,在臘月里,臘月初八,十八,二十八都不可以在娘家過。

由於地域的差異,人們過臘八節的傳統也會有所不同。臘八本來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唐宋後來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習慣在這天祭佛,部分地區很隆重。

臘八節的寓意

臘八節,俗稱「臘八」,漢族傳統節日,民間流傳著吃「臘八粥」,泡臘八蒜(有的地方是「臘八飯」)的風俗。在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臘八是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後來東漢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逐附會傳統文化把臘八節定為佛成道日。

何故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0a8c1b3e4487221334f3394efc4e0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