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為什麼不能說快樂只能說安康?

2024-06-08     愛有機生活

我國有些傳統節日是不能說節日快樂的,例如清明節、鬼節等等。這些節日之所以不能說快樂,是因為它們是祭祀已逝之人的日子,這樣的日子當然不適合祝福快樂。很快就是端午節了,有的人認為端午節也不能說快樂,要說安康。那麼,端午節可以祝節日快樂嗎?端午是祝安康還是快樂?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端午節為什麼不能說快樂只能說安康?

端午節不能說「快樂」的說法源於其歷史背景和傳統習俗。端午節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內涵和多重意義的節日,其中包含了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歷史人物的元素,以及驅邪避疫的習俗。端午節最初被視為「惡月惡日」,人們通過喝雄黃酒、掛艾草、燒菖蒲等措施預防和消除不好的東西,因此「安康」在此時就顯得尤為重要。此外,端午節也與夏季的疾病和疫病有關,人們認為這個時期容易引發疫病,人也常常覺得不舒服。因此,端午節的重點在於驅毒避疫,仿佛是一次中華藥草的盛會,以美食、佩飾、裝飾、香薰、沐浴等護佑家人安康,讓我們迎來盛夏。因此,這個節日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慶祝活動,還承載著對逝去先人的懷念和對未來安康的祈願。

端午節的歷史背景中,屈原、伍子胥、曹娥等人物的故事,使得這一天充滿了悲壯和紀念的色彩。屈原投江、伍子胥被投入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江等傳說,使得端午節不僅僅是一個歡樂的節日,而是一個需要緬懷和紀念的日子。

端午節還有驅邪避疫的傳統習俗,如掛艾草、喝雄黃酒等,這些習俗體現了人們對健康和安寧的祈願,因此「安康」成為了更適合這個節日的祝福語。

近年來,每逢端午節,人們便習慣互道「安康」,因為網上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端午節紀念屈原是追思祭奠之日,說「快樂」有不敬之意。民俗專家指出,端午節的性質與納吉、辟邪有關,在其他節日都在淡化辟邪的功能時,只有端午節仍保持著辟邪這一鮮明的主題。農曆五月正處於春夏之交,也是流行病暴發的時候,因此人們會通過喝雄黃酒、掛艾草、燒菖蒲等措施預防和消除不好的東西。

綜上所述,端午節說「安康」是因為這個節日的起源和傳統意義與健康、平安相關聯,人們在這個節日中通過各種活動祈求健康和平安。

端午節特殊風俗:

1、廣東:放紙鳶、洗藥浴

在廣東過端午節,可要具備充足的體力,因為廣東的端午節習俗眾多,除了賽龍舟和吃粽子,還有插艾草、聚午宴、放紙鳶、洗藥水澡、拜神祈福等等,節俗內容十分豐富。這是由於廣東地區江河水網縱橫,水上競技活動豐富,而端午節這天正是夏季時令,全民一起參與活動,真是健身消暑兩不誤。

2、江蘇:穿五毒衣,赴五毒宴

江蘇的端午節習俗,跟「五毒」密不可分。每逢端午節,江蘇人就會用五毒圖、菖蒲、艾葉和鍾馗像來進行節日裝飾,還要在手臂上纏彩線,穿五毒衣,佩戴香包。最重要的是還會食用五毒宴。

3、河北:食水果糕、櫻桃桑葚

在河北過端午節,實在是櫻桃和桑葚愛好者的福音。因為端午節這天,河北的街頭會隨處可見市井小販在兜售櫻桃和桑葚。據老人講是因為端午節吃了櫻桃和桑葚,可以全年不誤食蒼蠅。還有爐食鋪出售的「五毒餅」——印有毒蟲花紋裝飾的餅。

4、甘肅:互贈禮物,興掛絡子

甘肅的端午離不開「送禮」,無論是採摘玫瑰腌成飴糖送給鄰里,還是向新婚夫婦贈送香扇、羅綺,都是甘肅過端午節的「必備節目」。不僅如此,在甘肅高郵地區,孩子們在端午節這天還興掛「鴨蛋絡子」,就是挑好看的鴨蛋裝在彩繩編成的絡子裡。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對「鴨蛋絡子」就非常鍾情,因為它既可以戴出去玩,又可以在餓了的時候隨手敲開吃掉。

除了上述的這些,湖南、江西等地都有各自獨特的端午節風俗,這沿襲千年的傳統節日,在時間的更迭、文化的發展下,愈發地千姿百態,豐富多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51744678ccc61d4903fe20e67ead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