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者 | 對話天府蜂谷:數智化引領傳統養蜂業的「甜蜜」革命

2023-11-01     觀潮新消費

原標題:觀潮者 | 對話天府蜂谷:數智化引領傳統養蜂業的「甜蜜」革命

深耕數智化,中國養蜂走向世界。

作者 | 劉家豪

編輯 | 杜仲

來源 | 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

中國是當前全球養蜂數量最多的國家。

經曆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國蜂產業從最初的木桶式養蜂到現代的智慧養蜂,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智慧養蜂領域中,天府蜂谷便專注於以數字化技術手段賦能蜂產業轉型升級,通過產業價值和生態價值的協同,為蜜蜂養殖和蜂蜜生產提供更優化的解決方案。

10月20日,天府蜂谷總經理符洪川做客觀潮新消費 (ID: Tidesight) 直播間,解析數智化趨勢下傳統養蜂業的現代化躍遷。

01 養蜂業的千年流變

觀潮新消費: 目前中國養蜂業的整體發展情況如何?

符洪川:從產業規模來說,中國現有超過1000萬群蜜蜂,產業鏈從業者超過300萬人,養蜂數量、蜂蜜產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之首,其中出口占全球出口總額的25%。

從養殖方式來看,中國蜂業歷經幾千年,從傳統木桶式養蜂到圓筒式蜂箱養蜂再到活框養蜂,基本實現了從無主化到標準化人工飼養。如今的網際網路養蜂技術則開始將蜜蜂的生長環境和過程進行數字化管理,從而推動科技養蜂時代的到來。

但是,當前中國養蜂業的總體量和商業化能力還存在提升空間。

從體量來看,我國蜜源植物的數量、種類全球居首,基於現有的載蜂能力來看,我國蜂群體量還遠遠不夠。加之我國農業發展也需要更多蜜蜂進行授粉,促進農業增產增收,因此國家也在大力推進蜜蜂授粉的產業化進程。

從商業化能力來看,今天已開發國家的蜜蜂授粉比例非常高。以美國為例,其巴旦木品類每年授粉蜜蜂的數量就超過200萬群,美國養蜂人經濟收益的90%都來源於蜜蜂授粉。但國內農業目前的蜜蜂授粉結構還處於小規模試用階段,蜜蜂授粉的商業價值尚未得到充分釋放。

觀潮新消費:蜜蜂授粉的商業化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

符洪川:從生物價值來說,相較於其他人工或昆蟲授粉,蜜蜂授粉具有更低的生產成本、更高的生產效率、規模化飼養優勢以及可觀的經濟效益。

一般來說,一箱蜜蜂可以為3到5畝地甚至更大的面積進行不同的花樣授粉工作,整個過程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蜜蜂授粉還能降低畸形果率、提高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此外,鑒於蜜蜂是最害怕農藥的昆蟲之一,利用蜜蜂授粉還可以減少農藥使用,在保障作物品質和消費者健康的同時,促進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

從產品價值來說,蜜蜂授粉的重要產品之一——蜂蜜是一種具備營養價值的天然甜味品,擁有一定的市場價值。近年來,對木本植物、中藥材植物的蜂蜜功能以及蜂蜜釀造工藝的研究陸續受到市場關注。

觀潮新消費:中國養蜂業商業化能力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符洪川:從養殖角度來說,一方面,目前國內蜜蜂養殖模式仍然相對粗放。比如,今天國內大部分養蜂人仍需向場地或種子戶支付場地費等生產費用,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養殖門檻。

另一方面,部分區域的生態條件也為蜜蜂養殖構成了客觀限制。比如黑龍江、內蒙古、青海、新疆等大規模單一種植區以及一些種植大棚,都因為環境封閉導致蜜蜂無法進入展開自然授粉。

從產品角度來說,如今國內蜂蜜市場存在認知不足、價格偏低的情況,國產蜂蜜的品質和價值被低估。

02 智慧養蜂的現代化範本

觀潮新消費:如何理解「智慧養蜂」?

符洪川:智慧養蜂的重點在於理解數字化:

首先是養蜂源頭的數字化。通常而言,蜜蜂會在不同花期去不同地方追花逐蜜,這要求養蜂人提前去下一個蜜源地查看氣候、開花情況、蜂場分布等,因此養蜂人對蜜源地的信息訴求非常強烈。而數字化技術可以給養蜂人提供更多信息化服務。

其二是養蜂過程的數字化。養蜂產業鏈較長,消費者拿到的通常只是一瓶蜂蜜,但對前端的養蜂過程感知太少。而數字化技術致力於將養蜂過程形成數字化和在線體驗,讓養蜂全流程可以被直觀感知。

觀潮新消費:智慧養蜂的產業價值有哪些?

符洪川:智慧養蜂的價值在於對產業流程做出全面優化。

從生產端來看,在傳統養蜂模式下,一個蜂場一般有兩到三個人,大部分都是一對夫妻加一個學徒;他們通常要在幾百個蜂箱邊搭個帳篷,每天彎腰駝背的開箱檢查采蜜、產卵、病蟲害等情況,24小時人不離場。辛苦的工作模式導致養蜂人腰椎突出的職業病高發。

而在智慧養蜂的幫助下,養蜂人可以掃描智能蜂箱二維碼,遠程查看蜂箱的各項實時和歷史數據,不需要時時親自臨場挨個開箱,只需要根據異常提醒有針對性地檢查,並且可以提前預判蜂箱情況,整個過程更自由也更便捷。

從銷售端來看,在傳統模式下,許多養蜂人能養好蜂,但賣不好蜜,蜂場也大多存在蜂蜜滯銷的問題;而數字化則可以幫助養蜂人構建優質渠道和新型營銷體系,讓蜂蜜不愁銷路。

進一步講,流程優化最終帶來的是整體效益的提升。

首先是產量提升。蜂蜜產量由蜜源植物的流蜜量、天氣和蜜蜂數量三個因素決定。智慧養蜂可以做到更精準的識別蜂箱異常,降低以上因素波動對蜂群造成的干擾,從而讓蜂蜜產量提升15%-20%。

其二是人效提升。傳統的人工養蜂耗時費力,尤其是蜂場轉移對勞動力的要求非常大。而配備機器人、機械臂等智能化工具的智慧蜂車,則能以機械化、自動化的方式降低養蜂人的工作量,從而提升人效。

其三是產值提升。傳統的定地養蜂狀態下,一個蜂箱通常只有15-20斤的產量;而以機械化、集成式、智能化賦能的高效轉地養蜂狀態下,蜂車跟著花期流動,一個蜂箱大概可以達到100-200斤的產量。

與此同時,智慧養蜂也更有利於蜂蜜品控。比如通過鑑別蜂蜜特徵,可以識別出哪些蜂蜜尚未成熟,從而確保最後的成品蜂蜜擁有更好的產品品質。

觀潮新消費:天府蜂谷是如何在產業中「從0到1」的?

符洪川:因為父輩一直養蜂,所以我從小和蜜蜂結緣。長大後發現身邊很多朋友買不到好的蜂蜜,於是開始意識到這是一個市場機遇。經過深入研究,我們發現養蜂業痛點明顯。結合我在網際網路科技領域的工作背景和技術優勢,我們希望以技術賦能產業,為養蜂人、消費者和整個綠色生態創造價值。

不得不說,養蜂幾乎是農業中最複雜的應用場景,一些畜牧業所擁有的固定場所、穩定的電源和網絡條件等,都是養蜂業所不具備的。大部分蜂場,都是在沒電沒網的狀態下戶外作業,這導致我們的數據集采設備無法長時間工作,採集到的數據也不一定能收回來。

伴隨國家對信息化基建的巨大投入,目前大部分區域都實現了網絡覆蓋。而我們通過不斷摸索,也實現了用新能源手段為蜂箱供能,以及建立了能穩定支持數據傳輸的信號系統。

2015-2018年,我們做了智慧蜂箱,這是行業內國內的首款智能化遙控設備,目前它已經覆蓋全國29個省份;2019年,我們和阿里合作共創定製款產品。

進入2020年,我們與更多地方政府合作,落地新型養蜂方式。同時,國家也出台了大量扶持政策,將養蜂設備納入農機補貼範圍;2020年下半年開始,我們出口到澳大利亞,開始陸續走出國門;2021年3月,我們投入智慧蜂車首版研發,當時正趕上油菜花季,一組蜂10天大概能產185斤蜂蜜,和傳統方式相比至少提高了5倍產能。

在2023年,我們推出國內首款智慧蜂車,並在今年6月啟動了基於蜂業大數據的算法應用。

總結來看,前三年是我們的技術積累期,以研發驅動應用場景搭建;近兩年開始,我們持續豐富產品服務,提升技術疊代速率,深度賦能產業一線。

03 在百億市場力爭上遊

觀潮新消費:中國的智慧養蜂的競爭力如何?未來的發展趨向有哪些?

符洪川:與國際相比,中國蜂產業在數字化升級方面相對滯後。2015年的一項調研顯示,國內與國外的蜂產業數字化應用差距約為10-15年。

但值得慶幸的是,當前中外的技術產業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在工具應用方面,活框養殖技術發明至今已有幾百年,全球80%的區域都在使用這套技術。未來中國有望開發出更方便、快捷、高效的技術,能夠更好地賦能養蜂產業。

在智能裝備方面,今天我們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已經可以實現大部分人工操作流程的自動化、智能化,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

在知識服務方面,我們正在持續將蜂產業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進行數字化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以便更好地指導生產和經營。

未來的數字化技術可以將養蜂場景的智能化判斷、自動化操作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推動產業全面進入無人化時代。

觀潮新消費:如何看待養蜂業的產業前景?

符洪川:蜂產業的年產值可達幾百億,但其目前還是大農業中的一個小眾產業。不過從遠期來看,今天中國的蜂產業發展前景廣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蜂產業在農業授粉方面作用重大,有助於提高農作物產量、增加農民收入、保障糧食安全、促進生態發展。

其二,中國蜂產業在體量和產業基礎上具備先發優勢,未來有望在跨界資源的共同助推下實現快速發展。

從智慧養蜂領域來看,目前中國從事蜂產業信息化服務的主體還相對較少,能完成規模化交付此類產品服務的國內機構也只有兩三家,但這也意味著智慧養蜂是一個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產業。

近年來,國家對蜂產業數字化應用的政策性引導同比增多。比如在蜂產業十四五規劃中,國家明確將蜜蜂授粉產業化作為重要課題並給予大量補貼,希望由此培育一批專門從事蜜蜂授粉的社會性服務組織,提高蜜蜂授粉的應用水平。

我們也藉此希望有更多企業和人才能夠進入蜂產業,共同推進產業升級和發展。同時,也期待國家繼續加大對蜂產業的支持力度,為提升農業產值和促進生態多樣性保護創造更多價值。

觀潮新消費:從企業角度來說,如何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智能養蜂產業?

符洪川:從天府蜂谷自己來講,首先我們關注團隊的自我成長,針對新員工有獨立的技術體系。比如我們給新員工的第一課就是教授如何接觸蜜蜂,不要害怕蜜蜂。

其二,是對傳統養蜂人進行智慧養蜂模式的教育推廣。這部分養蜂人群的平均年齡較大,思維方式相對固化,說服他們採用新技術的門檻很高。對此,我們會儘可能按照傳統養蜂方式對蜂箱進行智能化改造,順應他們的養蜂習慣,讓他們得以平穩過渡到智能養蜂體系中。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已經有一批返鄉創業的新農人加入養蜂業,他們年輕,能更快學習新知識,是我們重點培養的產業中堅力量。我們現在的技術已經能讓新農人在2-3個月內迅速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不需要依賴上一輩的人工經驗就可以獨立管理蜂場。

其三,針對終端消費者,我們也設計了直觀、透明、可全程參與的介入方式進行市場教育。

觀潮新消費:天府蜂谷的未來目標和規劃是什麼?

符洪川:天府蜂谷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始終堅持市場化運營,賦能應用場景、產業主體以及終端消費者。我們圍繞市場需求,以提高產業鏈生產效率為核心,旨在構建出以市場化需求為導向的產業鏈模式。

為此,我們在一產、二產和終端三個方向同時發力。

在一產環節,我們在確保產業基礎運營穩定的基礎上,通過跨界資源和能力的引入,避免人才流失,為產業注入新鮮血液;在二產環節,我們通過供應鏈賦能,建立優質優價的供銷體系,解決產品同質化問題,提升品牌價值;在終端環節,我們基於大數據捕捉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給市場提供精準有效的消費指導。

從更大的層面來說,當前中國正在面臨老齡化的產業課題。隨著老一輩養蜂人的退出,新一代養蜂人的培養迫在眉睫。

為了推動中國蜂產業的全面轉型升級,我們致力於加快自主研發和產業升級,促進生態鏈建設,推動中國蜂產業做大做強。並以產業為推手,助力中國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邁進。

這個遠大目標的實現需要技術的沉澱和跨界的資源、知識整合,加之市場上缺少可對標的對象,所以整個過程不會太快。而且農業本就是長周期產業,這更需要我們堅持長期主義。

好在目前我們經過多年積累,在整個蜂產業的數字化應用上已經趨於成熟,這也是我們對全行業所做的貢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99440c97e7aa368f2b592acde2dce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