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很忙牽手趙一鳴,量販零食的故事迎來結局?

2023-11-13     觀潮新消費

原標題:零食很忙牽手趙一鳴,量販零食的故事迎來結局?

零食賽道上的同質化競爭難以內卷出一條長期制勝的穩贏路線,合併未必是最優解,但一定是彎路最少的路線。

作者 | 王叄

編輯 | 杜仲

來源 | 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

11月10日,國內量販零食兩大品牌「零食很忙」與「趙一鳴零食」正式宣布進行戰略合併,零食很忙創始人晏周將繼續擔任零食很忙CEO,趙定將繼續擔任趙一鳴零食CEO,同時晏周兼任集團公司董事長。

當量販零食店成為萬億休閒零食賽道不容忽視的黑馬,在這個以模式換效率、以規模求生存的新興領域中,速度已經成為唯一的真理。短短四年,就已跨過了新式營銷、渠道提速的競爭階段,進入整合併購、強強聯手的割據戰。

在兩超多強的格局鬆動之前,在量販零食行業陷入價格戰之前,在資本失去對零食賽道的耐心之前,兩家頭部企業高調合併,是強者恆強還是抱團取暖?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01 「超」「強」合體

在這筆讓雙方底層員工都來不及反應的「合併」發生之前,中國的量販零食賽道剛剛形成相對穩定的格局——兩超多強。

「兩超」是零食很忙和萬辰生物,分別占據18.5%和17.5%的市場份額,「多強」則包括零食有鳴、趙一鳴、糖巢等眾多區域品牌。

而在兩超多強的格局形成之前,頭部兩家企業正巧是此次合併的主角——零食很忙和趙一鳴零食。

攪局者萬辰生物,全稱為福建萬辰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2021年4月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是「四大食用菌」上市公司之一,專注於鮮品食用菌的研發、工廠化培育與銷售。

2022年8月,休閒零食成為新消費風口,萬辰生物成立南京萬興商業管理有限公司,進入量販零售行業。隨後,萬辰生物食用菌類業務所占比重迅速下降,主力位置被零食業務搶走。2023年上半年,轉型不足一年,萬辰生物量販食品營收約19.49億元,占比達87.91%;食用菌貢獻營收2.679億元,占比為12.09%。

2023年9月12日,萬辰生物舉辦零食零售品牌合併發布會,將旗下的來優品、好想來、吖嘀吖嘀、陸小饞等四大品牌正式合併,統一品牌名為「好想來品牌零食」,好想來旗下的量販零食門店總數合計超3300家。

(來源:好想來官方微博)

9月28日,萬辰生物宣布以867.75萬元購買寧波博全商貿有限公司的100%股權,又將量販零食品牌「老婆大人」收入旗下。收購完成後,好想來門店數量突破3800家,從規模上超過了趙一鳴零食,成為行業市占率第二名。

萬辰生物的收購式卡位,讓量販零食行業形成了兩超多強的行業格局,也打開了戰略投資併購以擴大市場份額的思路。在未來幾年中,量販零食行業的競爭將再度加劇,現有格局並不穩固。

比如,零食很忙戰略投資恰貨鋪子,愛零食接連控股恐龍和泰迪、胡衛紅零食、零食泡泡,零食艙戰略整合了零食麼麼的所有門店。

連續的收購與整合,意味著量販零食不但是新消費冷靜期內為數不多獲得資本青睞的賽道,也是內部投資與收購更為頻繁的行業。

究其根源,量販零食行業集中度並不高,「超」與「強」之間的差距也不大,面對零食大市場的整體波動,量販零食賽道仍充滿諸多不確定性,甚至沒有穩定內卷的環境,只求抱團取暖,迅速坐穩牌桌。

於是,當好想來搶走趙一鳴零食的第二把交椅,「老大」與「老三」迅速聯手,就顯得順理成章。

零食很忙於2017年誕生於湖南長沙——一座被譽為「新消費之都」的網紅城市。與同期成立於此的新消費品牌類似,零食很忙初期主要深耕湖南市場,直到2021年才開始走出大本營,並於同年完成了2.4億元首輪融資,投資方為紅杉中國、高榕資本、啟承資本等機構。

成立六年,零食很忙成為賽道頭部企業,秘訣是「快」。公司官網顯示,從首家加盟店到100家加盟店,零食很忙用了1年時間;而從1000家門店到超過2000家門店,零食很忙只用了8個月;截至今年10月11日,其全國門店已超4000家,而去年底門店數量為2000家。

趙一鳴零食成立於2019年,是一家起始於江西宜春的品牌。不過,儘管趙一鳴零食品牌於2019年才成立,但創始人趙定早在2015年便在江西宜春開設了一家120平米的零食店,也是零食界的老玩家。

一位投資人曾提到,與三隻松鼠靠電商迅速起飛不同,線下零售店往往會經歷由慢到快的發展階段,前期需要花大量時間反覆打磨門店、驗證模型,待到店型成熟才是大規模擴張的開始。

量販零食店也遵循這種思路,只不過在「大量時間」的環節上極度壓縮。

今年2月,趙一鳴零食獲得由黑蟻資本領投、良品鋪子跟投的1.5億元融資,估值在15億元左右。融資完成後,趙一鳴零食開始加速擴張,門店數量從2022年初的84家拓展到目前的2500多家。

事實上,零食很忙與趙一鳴零食的合併早有端倪。

10月16日,良品鋪子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廣源聚億將以1.05億元的價格轉讓所持趙一鳴零食3%的所有股權,受讓方則是黑蟻資本。二者正是趙一鳴零食唯一一次融資的投資方,如今看來,這筆交易是為零食很忙與趙一鳴零食的合併所做的鋪墊。

對於趙一鳴零食而言,與零食很忙的合併將重回「兩超」梯隊,將「一步慢、步步慢」的局面扼殺在搖籃里;對零食很忙來說,良品鋪子、百草味、三隻松鼠們來勢洶洶,求大求全才能保持持續增長。

不過,此次「戰略合併」從每個環節都透露出不同尋常的意味。

首先,雙方是戰略合併,而不是戰略投資或收購。以合併的方式進行聯手,優勢在於更快的速度與更低的成本,但同時會在經營與磨合層面留下隱患;

其次,雙方的品牌與人員不變。雙方旗下的店鋪名、管理層、經銷商、員工體系都不變,晏周將繼續擔任零食很忙CEO,趙定將繼續擔任趙一鳴零食CEO,僅從雙方聲明中的「晏周兼任集團公司董事長」一句,可以推斷出部分增量信息——雙方將成立集團公司,且零食很忙稍占主動。

第三,保留各自品牌且業務獨立運營。在業務層面保持各自獨立性,但又要在產品供應鏈、品牌建設、區域布局上加強優勢互補和戰略協同,這為雙方在上下游的資源整合方面增加了難度,也對上市等戰略規劃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但在雙方看來,此次合併無疑是利大於弊的。

零食很忙方面表示,此次戰略合併,是雙方基於共同價值觀、經營理念以及對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研判下做出的前瞻性決策,「雙方將取長補短、深度共榮,共同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為加盟商夥伴更好賦能,為行業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趙一鳴零食方面則表示,合併後雙方在產品供應鏈上將具備更好的採購優勢,未來團隊能夠更專注於產品細節,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產品消費體驗;在品牌建設上將進一步加強消費者心智建設與用戶運營;在區域發展協調上,雙方會在各自的優勢區域持續深化布局,提升加盟門店效益。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分析稱,零食很忙與趙一鳴合併後能快速形成巨無霸體量,規模效應得到非常好的支撐。由此,公司在議價能力、產業鏈完整度、品牌效應以及在資本市場的話語權等方面都會更強。「這其實就是資本在背後共同打造航母型量販零食的典範。」

因此,有報道稱,此次兩家公司合併是黑蟻資本在背後推動的結果,不過黑蟻資本方面回應表示:「主要還是公司雙方有意向達成戰略合併」。

在資本入場之後,零食很忙和趙一鳴零食都曾有過規模與收益的加速誇張期,這在新消費行業並不罕見。而面對持續投入的壓力,尋求登陸資本市場、讓資本獲得退出通道,也是部分新消費品牌的共同選擇。

今年7月,有媒體報道稱,零食很忙正考慮在內地A股市場或中國香港上市,可能募資1億美元至2億美元。就此,零食很忙方面曾回應稱,關於上市、融資,公司目前暫無明確計劃。

在與趙一鳴零食合併之後,上市計劃被再度提及,零食很忙方面表示不便回復。

而此次合併,究竟是資本推動之下的「超」「強」聯手,抑或行業入冬前的抱團取暖,還要從行業的發展現狀說起。

02 零食黑馬

近年來,量販零食店已經成為萬億零食市場上為數不多的增長通道,是紅海中的藍海。

據艾媒諮詢數據,2010年—2022年,中國休閒食品行業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從4100億元增長至11654億元,預計2027年中國休閒食品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2378億元。

另據方正證券近期研報,2022年以來量販零食賽道加速開店,全國總店數從2021年的約250家增長至2022年的近8000家,2023年有望達到2.2萬至2.5萬家,總銷售規模有望達到700億元至800億元,行業加速從南方地區向全國擴張。

對比來看,中國休閒零食市場已經度過了高速增長期,而量販零食店則剛剛爆發出驚人的潛力。

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我國零食行業已經大體經歷了三輪模式創新,並在以量販零食為代表的新模式的推動下開啟了第四輪更迭。

1.0時代是統一和旺旺等台資巨頭的舞台,初代零食大王們採用「大單品+大生產+大渠道+大零售」的模式拿下全國市場,乾脆面、牛奶糖、仙貝、雪餅、果凍、瓜子……大單品統治市場,橫掃中小品牌,這是從無到有的時代,也是百花齊放的時代;

2.0時代伴隨著新世紀一同開啟,以香飄飄、有友為代表的新式企業開闢出全新品類並迅速站穩腳跟,儘管仍延續著大單品的思路,但以來伊份、良品鋪子為代表的休閒零食全品類連鎖店也開始出現,他們放棄了傳統零食企業從生產到銷售大包大攬的模式,開闢了「輕資產運營」的思路;

3.0時代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以旺旺、統一為代表的傳統食品巨頭紛紛逼近市值的最高點,電商的崛起催動了「人-貨-場」的重構,三隻松鼠、百草味等生而觸網的零食企業迅速完成顧客與口碑的積累,唯快不破的網際網路模式也為資本撕開了加入零食大戰的縫隙;

4.0時代是新消費的時代,也是此前從未有過的大亂斗時代。當國潮風起,1.0與2.0時代的老牌巨頭們也搭上了網際網路與新零售的列車,3.0時代的網際網路新貴們則將目光瞄準了線下,當所有參賽者都學著兩條腿走路,全渠道、多元化、差異性成為所有零食企業的生存共識。

在產業環節越來越緊密、暢通的當下,傳統企業放下身段、網生企業回歸實體,所有參與者的發力核心,都在向消費者的本質需求回歸。

與此同時,功能性食品、健康食品、健康零食等細分領域相繼崛起,本質上是消費者帶著需求主動尋求產品的市場,這也給行業帶來了迅速爆發的紅利。

這正是零食很忙和趙一鳴零食所共處的時代:零食行業的競爭格局日新月異,對手層出不窮,沒有永遠的贏家,只有永恆的競爭。

就行業機遇而言,1.0時代的市場窪地難以重現,2.0時代的新品類金礦已被開採,3.0時代的底層輪動也無法在短期內重啟,零食行業在品類方面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產業時期。

量販零食店,正是未至終章的4.0時代中的一匹黑馬。

「量販」一詞來自日語,「量」即分量,「販」指低價銷售,「量販」即指利用低價實現規模化銷售。具體到休閒零食領域,量販零食店的核心邏輯在於以價換量、薄利多銷,因此業界也將其稱為折扣零食店。

(來源:零食很忙官方微博)

薄利的本質在於重新分配經營鏈條中各方的利潤。傳統的零售模式下,零食出廠後要在區域經理、市場銷售、代理商、經銷商、零售商等環節流通,每個環節的參與者想要分潤,勢必要層層加價,進而推高終端零售價。

量販零食店的模式,就是要繞開中間環節,直接與品牌廠商或者更上游的代理商對接供貨,通過自建一條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渠道,將原本屬於經銷商的利潤讓渡給終端消費者。

打通這條渠道,就能實現高效替代低效。

比如,連鎖商超、KA渠道會向品牌收取高額進場費、條碼費、店慶費、促消費等名目繁多的費用,這些後台費用勢必拉高供應商的成本,供應商為保盈利只能選擇漲價,最終推高零售價。而量販零食店則削減了這些加價環節,進而降低終端售價。

此外,過長的帳期會影響品牌方的現金流。在薄利多銷的零食行業,穩定的現金流重於一切,因此量販零食店會儘可能做到「現款現貨」,實現高周轉和快速疊代,在有效反哺品牌方產研銷的同時,也提升了自身在品牌商面前的議價能力。

除了無帳期的現金結算、無後台費用,撬動品牌商合作的核心還在於規模化的銷量。

銷量的關鍵在於門店數量。想在短期內大規模拓店,顯然不能依靠直營,直營模式下店鋪的所有成本都需要量販零食商自己承擔,燒錢在所難免,而量販零食的生意本身走的就是低價模式,單個門店盈利能力有限,想靠自身力量讓資金鍊靈活運轉難度可想而知。

相較之下,加盟是更優選項。加盟的本質是集結外部分散的社會化資源實現擴張,在拓店的同時還能盤活資金鍊的運轉。事實也是如此,如今的量販零食店幾乎都是以加盟模式實現門店擴張。

為了實現低價,量販零食商也會自控毛利,比如零食很忙門店的綜合毛利在18%左右,零食優選控制約在22%左右,相較之下,傳統零食集合店良品鋪子的毛利率則在35%左右。

對上游的品牌商,量販零食商能保證規模化的銷量;對下游的消費者,量販零食商能提供遠低於其他零售渠道的價格。這種互為支撐的模式伴隨著門店的擴張形成良性循環,推動量販零食商在零售市場一路狂飆,加速開店。

不過,量販零食店的核心是「快」,這並不是絕對的壁壘。當產業進入白熱化競爭階段,其差異化只存在於運營能力的差距以及由入局時間決定的規模。隨著入局的量販零食商越來越多,競爭壓力會將利潤空間極限壓縮,直至沒有利潤甚至虧損。

當入局者眾,量販零食店的區域性壓力也開始顯現。

在全國化布局之前,零食很忙主攻湖南,趙一鳴零食深耕江西,零食有鳴長居四川,老婆大人固守浙江。

以零食很忙為例,其所在的長沙是近幾年的消費重鎮,「走出長沙」的需求被外地消費人群高呼,但長沙品牌卻顯得相對猶豫,而在猶豫之間,遍布各地的本地化品牌成了彼此跨區域擴張的阻礙。

因此,通過品牌合併的方式將區域性市場進行融合,就成了短期內擴大規模優勢的首選。

03 止損,反擊

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儘管量販零食店是紅海中的藍海,但其自身規模尚且有限,且無法獨立於紅海之外,必然受到紅海的侵蝕。

新模式以顛覆者的姿態出現,勢必要爭奪老玩家的市場份額,量販零食店對經銷模式的替代是一場「效率革命」,通過極致的供應鏈效率為消費者提供「廉價好物」,從而替代掉舊有的低效業態,但這種異業替代難以在短期內將經銷模式顛覆。

2023年上半年,「高端零食第一股」良品鋪子營收39.87億元,同比下降18.55%;「電商零食第一股」三隻松鼠營收28.93億元,同比減少29.67%;「休閒零食第一股」來伊份營收21.1億元,同比下降8.75%;「炒貨第一股」洽洽營收26.86億元,同比幾乎持平。

另有數據顯示,2022年,趙一鳴零食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12.15億元、3844萬元。今年上半年,隨著趙一鳴零食通過加盟模式快速擴張,兩項數據分別增至27.86億元和7631萬元,短短半年,門店數量翻倍(今年2月門店數量為1000家,8月門店數量突破2000家),業績同樣翻倍。

(來源:趙一鳴零食官方微博)

儘管零食很忙方面未披露具體的經營數據,但在今年8月,公司相關負責人曾在接受採訪時曾透露:「去年零食很忙門店營收60多億元」,這一數據也與其門店規模相當。

隱藏在這些數字背後的,是一場長達多年的野蠻生長、優勝劣汰,零食賽道上的同質化競爭難以內卷出一條長期制勝的穩贏路線,產品、產能、營銷、模式的新路線被挖掘殆盡,合併未必是最優解,但一定是彎路最少的路線。

在以薄利多銷為定位的量販零食行業,「價格戰」的趨勢已經開始顯現。但量販零食是效率革命而不是價格革命,在本就薄利的行業打價格戰無疑是一招七傷拳,最終苦的還是經銷商,而頭部品牌的整合或將扭轉價格戰的趨勢。

同時,由於量販零食行業競爭壁壘不高,不但中小企業蜂擁而入,零食行業的老玩家也在嘗試分羹。

在籌備合併期間,趙一鳴零食投資方之一良品鋪子轉讓了所持的全部股權,但這並不意味著良品鋪子放棄了量販零食賽道。今年初,良品鋪子孵化了新品牌「零食頑家」,並以此加速入局量販零食店。

方正證券最新研報提到,截至10月13日,零食頑家湖北省門店數超300家,月度開店數量超50家。「目前零食頑家加盟區域已覆蓋湖北省全域,公司對門店選址及加盟商資質審核等較為嚴格,預計會保持穩健發展,公司線下門店運營經驗豐富,擁有較為豐富的加盟商資源,且積累整合了較為優質的供應鏈,看好公司量販零食業務發展。」

對於零食行業而言,零食很忙牽手趙一鳴零食,或許會加速中小企業的退出,但很難阻止頭部零食企業的跨行;從相反的角度看,這輪行業洗牌反而是雙方合併的推動因素之一。

對於兩家企業而言,一個崛起於長沙,一個發跡於宜春,這兩個市場在地理位置上非常近,勢必會在走向全國的初期產生摩擦。

今年8月,趙一鳴零食創始人趙定在談及和零食很忙的競爭時曾表示:「如果要去打的話,都是輸家,沒有贏家。」

由此可見,合併對於雙方都是止損。

在這次合併官宣之前,零食很忙的門店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江西、貴州等地;趙一鳴零食則深入江西、廣東、廣西、安徽,而迅速改變行業格局的好想來,則重點布局安徽、河南、山東、河北、江蘇、重慶及福建等地。

大體來看,零食很忙與趙一鳴零食合併之後,將與好想來形成南北對立的態勢,下一步將是攻入對方腹地,實現全國化布局。

另一方面,萬辰系門店數量已經超過4100家,合併之後的「忙鳴系」門店數量則直奔7000家,按照此前的開店速度,如果「忙鳴系」不再執著於品牌獨立運營,中國零售行業繼瑞幸之後的下一個萬店品牌指日可待。

綜上所述,儘管零食很忙與趙一鳴零食的合併官宣並未透露太多關鍵內容,但合併的原因及影響已經非常明顯。

一方面,雙方合併可以加強對上游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在行業內外的競爭態勢中儘快建立規模化優勢,進而實現一致對外的擴張及銷售策略;另一方面,由於雙方的合併略顯倉促,只能在保持獨立品牌的前提下儘快完成官宣,如何在這一前提下儘快完成分工與整合,避免內部競爭,將決定這次合作的未來走向。

正如趙定所說,平價零食店相當於七八年前的奶茶行業,競爭剛剛開始。

04 結語

如果跳出零食行業來看,零食很忙與趙一鳴零食的合併是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發展史上的典型案例。

在此之前,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美團網與大眾點評、攜程和去哪兒、摩拜與ofo、虎牙和鬥魚,都曾在行業大戰後成為碩果僅存的頭部企業,又在新的壓力下選擇聯手。但在這些合併案例中,還未有過保持品牌獨立運營、雙方創始人團隊共同管理新企業的成功案例。

而這些行業,都在頭部玩家合併後迎來了「結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34731312c1fe555d69c423e8965f0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