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好:低谷期更容易產生偉大的公司

2023-12-10     華商韜略官方帳號

原標題:劉永好:低谷期更容易產生偉大的公司

「新希望不會倒、不躺平、不焦慮。」

來源丨中國企業家雜誌

12月9日~10日,由《中國企業家》雜誌社主辦的「第二十一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隆重舉行。在首日舉辦的「解碼新模態 激活新增長」開幕環節,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作了主題演講。

以下為核心要點:

1. 在困難的時候、壓力大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多思索,如何建立系統思維,正視自身優勢和不足,及時調整業務邊界。

2. 今天全行業正在一起經歷最長周期的底部,困難、壓力是顯然的,但我們相信時間的力量,相信低谷期更能產生偉大的公司。冬天會過去的,暴風雨一定會停止。

3. 好多企業都說要「擰毛巾」,毛巾擰一擰總有水,有水就能熬過去。相比之下,我們(新希望)可能是一條浴巾,40多年的發展讓這條浴巾儲水更多,贏的空間更大。

4. 新希望不會倒、不躺平、不焦慮,要堅持以煥新理念,變壓力為驅動力,做新的戰略布局。我們要做強、做精飼料和養殖這兩個領域,同時在C端已初具優勢的生態上發力。

5. 強主業、優結構、降成本,科技驅動是法寶。我們持續投入數字科技和生物科技,今年圍繞主業承擔了多個國家級中長期重大科研項目。

以下為劉永好先生的現場演講實錄(有刪減):

一年一度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今天召開了,現場高朋滿座。今年大會的主題是「致敬長期主義」,我認為,當下討論這個主題很有必要。在新格局下,企業從重規模到重質量,從做大到做強,不僅要活下去,還要活得久,中間都會經歷轉型陣痛。我們所在的周期性強、風險較大的傳統農牧業,更是如此。所以我發言的題目叫「大船抗風浪,我們有韌性」。

我們內部講,「三要、三不要」。一要積極主動變革,擁抱不確定性,不要躺平。改變外部環境不太可能,但我們內部要積極作為。二要堅定信心,不要焦慮。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當信心沒了,幹勁也就沒了,投資沒了,消費沒了,精神沒了,什麼都沒了。三要聚焦主業,調整產業結構。在困難的時候、壓力大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多思索,如何建立系統思維,正視自身優勢和不足,及時調整業務邊界。我們還要思考,是不是該用一些數字化的東西或者新思維進行變革,是不是該引進一些年輕人,是不是我們的組織變革應該更積極,而不是因循守舊、亂了方寸,這是我們內部的考量。

低谷期更容易產生偉大的公司。有人說新希望發展總體順風順水,面對今天這樣超常的周期底部,你們會不會焦慮?我反倒要問,為什麼要焦慮?新希望創立40多年了,穿越了多個周期、見過了很多風浪,我們有準備、有工具箱、有騰挪空間、有歷史沉澱的品牌、有年輕的可靠的團隊。多年來我們規範經營、重視風控,紮根民生,已成長為一家具有世界級規模的企業。今天全行業正在一起經歷最長周期的底部,困難、壓力是顯然的,但我們相信時間的力量,相信低谷期更能產生偉大的公司。冬天會過去的,暴風雨一定會停止。

儲備更紮實、主業更聚焦。我經常把企業比作一個大船。我們創業30年時提出,要走出崇山峻岭、奔向大海;去年創業40年,我又提出,要迎著風浪,繼續遠航。今天,新希望顯然已經是一艘大船了,我們的年銷售額已經超過2700億元,連續三年位居「世界500強」,今年(業績)可能還會有些增長。我們在全世界擁有超過600家子公司,員工隊伍近10萬,以及從田園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我們有全世界最大的飼料產能,中國領先的食品加工處理能力,是中國最大的肉蛋奶綜合供應商之一,我們每年為市場提供了超過500萬噸的肉蛋奶產品,我們跟老百姓聯繫得更緊密、跟農民朋友貼得最親。

當然,船大了有好處,也有壞處。十年前我們就發現,企業成長壯大後,難免出現大企業病,沉積多,反應也不夠靈敏。尤其是周期和市場變化來得迅速的時候,大船往往掉頭慢、轉向不及時。但是今天,面對強周期的市場嚴冬,我們也發現了大船的好處。好多企業都說要「擰毛巾」,毛巾擰一擰總有水,有水就能熬過去。相比之下,我們可能是一條浴巾,40多年的發展讓這條浴巾儲水更多,贏的空間更大。船大、家底厚,在風浪中我們應變的工具就能更多些。我們多年積累的家當,隨便拿出一塊來,或許就是寶貝。

比如,我們的育種體系比較健全,食品板塊發展不錯,地產板塊多年來發展穩健,已經連續5年「三道綠線」,今年我們也成功發行了好幾期債券。今年新希望地產不僅整體保持盈利,凈負債率更低於30%;我們還有很多C端品牌備受消費者好評,比如美好小酥肉,一款單品一年就賣出15億,川娃子燒椒醬上市4年來賣出4億多瓶,新希望乳業的「朝日唯品」已經成為鮮奶高端市場的代表之一,華融化學上市公司生產的高純度氫氧化鉀也是單品銷量的冠軍,公司也是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這些都是我們應對周期的底氣和寶貝。其實我們好多企業都有自己的底氣和寶貝,包括團隊,包括品牌,包括產業,包括資源。

周期底部,企業要「三不一煥新」。儘管我們家底厚、寶貝多,但當前面臨的困難也是前所未有、客觀存在的,整個養殖業已經在底部徘徊三年,這個節骨眼下,如何應對?有些養殖企業選擇躺平、放棄,有的極度焦慮,但這不是我們的選擇。前幾天參加一個活動,北大國發院黃益平教授問我,當前的體感怎麼樣?我就講到了「三個不」和「一個要」。新希望不會倒、不躺平、不焦慮,要堅持以煥新理念,變壓力為驅動力,做新的戰略布局。在目前的產業基礎上,我們要做強做精飼料和養殖這兩個領域,同時也要在C端已初具優勢的生態上發力。

周期性行業有底部的困難期,一定也有頂部的收穫期。即使在底部,煥新變革的腳步不能停,要變壓力為動力,練好內功,迎接周期頂部的到來。特別是國家和相應的金融機構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營企業包括支持民營企業金融發展的政策,對我們更是一個鼓勵。

強主業、優結構、降成本,科技驅動是法寶。我們持續投入數字科技和生物科技,取得了一些進展。今年新希望圍繞主業承擔了多個國家級中長期重大科研項目,生豬育種方面,節糧型生豬育種和肉質改善方面的育種納入了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智能養豬方面,養殖機器人的開發應用納入了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飼料方面,圍繞豆粕、玉米減量替代,我們承擔了多個「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此外在前期聯合培育出中新白羽肉鴨的基礎上,我們打破國外市場壟斷,在禽的品種研發上取得了重大成果,我們將持續跟院士團隊合作,在成本效率、高價值產品、抗病力培育等多方面,推進新的育種研發和合作。

組織要煥新,未來在年輕人身上。我們一方面積極降本增效,推行適應企業戰略發展的人員優化和費用管控,同時也清理我們的體系,看看哪些是效率不高需要調整的、哪些是需要強化的,激勵措施怎麼樣能跟上,我們還要繼續發揚新希望艱苦樸素、勤勞敢闖的戰功文化。另一方面,我們要繼續下大力氣培養年輕人,為集團的未來發展儲備生力軍。

上個月,我帶隊從集團選拔出24名30歲以下的青年優秀管理幹部和管培生,進行了為期一周的「煥新之旅」培訓活動。我們不僅圍繞產業熱點走訪、調研了我們內部和外部的一些標準企業,更與年輕人深入交流。我們集團的未來聚焦在年輕人身上。

壓力大,社會責任不能丟。這幾個月,我有1/3的時間花在社會責任相關活動上。今年10月,第三屆鄉村振興村長班在四川眉山舉行,我們從1000多名報名者中選拔出100餘名優秀村幹部,進行了為期一周的線下學習和持續的線上培訓,他們來自新疆、內蒙古、甘肅、海南等全國22個省區市。我和劉暢與村長們深入交流,並組織20位鄉村振興及相關領域的頂尖專家和優秀的鄉間工作者從全國各地趕來,為村長們授課。

新希望要活到120歲。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儘管有困難,但我們不會倒下。任何打不倒你的困難,都會讓你變得更加強大。我們已經走過了40年,相信我們還要走過新的40年,以後還有下下個40年。這就是我們的期盼。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3721bdae1ba7231361fea9f399928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