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風雲|初代彩電大王換帥,長虹在何處長紅?

2023-07-18     觀潮新消費

原標題:國潮風雲|初代彩電大王換帥,長虹在何處長紅?

曾經的是非功過和豪言壯語成為過去式,進入第三代領導班子執掌的新階段,長虹的任務凝聚於一點:要長紅,先翻紅。

作者 | 王叄

編輯 | 杜仲

來源 | 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

1985年,41歲的倪潤峰接任國營長虹機器廠廠長,用第一個「19年」打造了初代「彩電大王」。

2004年,41歲的趙勇接任長虹集團董事長,用另一個「19年」守住了長虹的基業,但始終沒能重現往日的輝煌。

2023年,長虹迎來第三代掌門人。

7月10日,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召開幹部大會,會上宣讀了對四川長虹集團的任免決定:趙勇因年齡原因不再擔任四川長虹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職務,柳江擔任四川長虹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這家老牌國企,在換帥時才重新回到了消費者的視野中,又該如何講述一個關於「長紅」的故事呢?

彩電教父

1958年10月1日,代號780的國營四川無線電廠於綿陽城郊正式落成,一群手持鐵鍬的軍人強行壓抑著內心的激動,他們無聲地慶祝,因為當時的軍工廠留給外界的只能是沉默。

這一年,是「二五」計劃的開局之年,中國軍工百廢待興,780廠是當時國內唯一的機載火控雷達生產基地。

也是在這一年,天津712工廠生產出了中國第一台黑白電視,這台14英寸電子管黑白電視機被定名為「北京牌電視機」,而業內更喜歡將其稱為「華夏第一屏」。

1967年,23歲的山東小伙倪潤峰從大連工學院畢業,被分配到四川無線電廠。而此時的四川無線電廠已經圓滿完成了機載火控雷達的生產任務,為了響應「軍轉民」的號召,進入了電視機生產領域。

1972年,四川無線電廠的第一台黑白電視機研製成功,經過反覆討論,確定了「長虹」的品牌名。

「長虹貫日,寒風颯起」出自李白的《擬恨賦》,他還曾在《南奔書懷》中寫道,「太白夜食昴,長虹日中貫。」

這個被詩仙兩度提及的品牌名,承載著長虹「一飛沖天」的願景。

1980年,長虹建立起彩電生產線;1985年,長虹推出了中國第一台國產化彩色電視機CJ37A,並開啟量產。

(長虹CJ37A說明書;來源見水印)

1985年,國企市場化改革成為全國性潮流,長虹也邁出了這一步。但讓誰來擔任長虹的負責人,成為綿陽市乃至四川省的焦點。

機會偏愛有準備的人。「進廠」之後的倪潤峰,從普通工人一路成長為車間主任,又在廠長負責制改革中當上了廠長。

上任之初,倪潤峰敏銳地感受到了市場化帶來的競爭壓力,他的「三把火」燒向了彩電,要將大螢幕彩電打造成長虹的拳頭產品。

當時,主流的彩電型號是25英寸以下,很少人能夠接觸到29英寸以上的大螢幕。反對者認為他是紙上談兵,因為中國人的房子(當時的房子)就那麼大,根本放不下大彩電。

倪潤峰沒有多說,而是搞來一台29英寸彩電,請廠子裡的員工來看電視。

大型「真香」現場之後,反對的聲音迅速消散。長虹從日本松下引進了第一條彩色電視機自動流水生產線,這是當時國內單班生產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生產線。

大屏是不可扭轉的趨勢,放在哪個時代皆是如此。大屏彩電的戰略幫助長虹站穩了腳跟,但當時的國產電視品牌面臨著共同的難題——中國電視市場是日本品牌的天下。

80年代中後期,國民經濟發展,對於電視機的需求迅速釋放,雖然國產彩電數量和規模已經有了空前發展,但國內企業引進的生產線在技術上仍然比較落後,生產出來的電視機在技術、種類、功能、質量、價格等諸多方面都無法與進口彩電相比。

生產的差距在經營層面被無限放大,面對大量進口彩電的衝擊,剛剛脫離計劃經濟保護的國產電視品牌並不適應市場化競爭的速度和烈度,不僅抓不住新增市場機會,連已有的市場份額也被外資品牌蠶食。在這一輪搶灘戰役中,外資品牌拿下了近八成的市場份額,其中松下、東芝、日立等日本品牌占據絕對優勢地位。

1989年,為抑制市場過熱的搶購風,國家開始對彩電專營並徵收特別消費稅,每台彩電徵收600元的特別消費稅,強行改善供需關係,也讓很多電視企業的倉庫中都堆滿了滯銷的彩電。

對於資金鍊本就脆弱的國產品牌而言,庫存的壓力如大山一般沉重,倪潤峰坐不住了,長虹急需「泄洪」。

經過幾個月的深思熟慮,他力排眾議,打響了彩電史上第一次價格戰。長虹電視在全國範圍內降價300元,引發搶購熱潮,積壓的20萬台庫存迅速銷售一空。長虹憑藉這場戰役在1990年登上銷售冠軍的寶座,並在這個位置上坐了20年。

(搶購長虹電視;圖源網絡,侵刪)

不久之後,國家出台彩電降價的政策,同行也聞風而動跟進降價,但此時的長虹已經坐穩了國內彩電行業的第一把交椅。

實際上,國產品牌在任何一個領域中突破外企的封鎖,都不僅僅是依靠價格戰的方式,其背後是中國製造的強勢崛起。在如今的科技國潮時代,這種優勢已經進化為中國質造和中國智造。

1993年,長虹推出「紅太陽一族」,與松下「畫王」系列正面競爭並取得優勢,成為名副其實的「彩電大王」。

1997年,長虹彩電作為國禮,隨國家領導人出訪而走出國門,成為民族品牌的象徵。

倪潤峰也開始被稱為「中國的松下幸之助」。

壟斷藍圖

1994年3月,四川長虹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上市後的長虹成為藍籌股的代表,幾年內暴漲了十五倍,股價最高時曾到達15.09元/股。

倪潤峰曾表示:「你在任何時候賣出長虹都是錯的,在任何時候買入長虹都是對的。」

1997年是長虹和倪潤峰的最高峰,長虹的總銷量突破660萬台,在國內電視市場的占有率達到35%,銷售收入達到188億元,凈利潤增至26.12億元,並奪得A股市值冠軍,倪潤峰因此獲評「最傑出企業家」。

而長虹所在的綿陽市也成為四川「縣市經濟崛起」的代表,其GDP排名一度位列中國西部城市第五名,僅次於重慶、西安、成都、昆明四大省會城市。

在十餘年的時間裡,長虹貢獻了綿陽市工農業稅收的40%,綿陽市平均每年財政收入的五分之二來自長虹,這是綿陽市統計局局長李德勝曾公布的數據。

最傑出的企業家想要做最傑出的事,倪潤峰激進的性格變得更加激進,長虹的幾次勝仗都是在他「力排眾議」之下才打成的,這讓他的自信如鐵塔般難以撼動。

1998年,倪潤峰甚至公開表示:「長虹的彩電必須要進入壟斷,這是我的目標。」

這一年的9月底,海信集團的兩位副總、創維集團總裁黃宏生、康佳集團總裁陳偉榮、TCL總經理胡秋生正食不知味、寢不能寐,他們飛赴全國各地採購彩管,老闆當起採購員,是彩電行業多年難遇的盛況。

作為主導彩電製造的重要零件,在所有的彩電零部件中,顯像管占總成本的70%左右。壟斷彩電製造的顯像管,就有可能壟斷彩電市場,至少在倪潤峰看來是完全可行的。

長虹秘密與國內八大顯像管廠簽訂了壟斷供貨協議,將國產21寸顯像管的76%、25寸顯像管的63%和幾乎全部29寸及以上尺寸的顯像管收歸己有。

幾個月後,當真相浮出水面,倪潤峰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將這一操作戲稱為「長虹建倉」,其實這是他「壟斷藍圖」的第一步。

同行們苦尋彩管,長虹坐等客戶上門。1998年底,訂單如雪花般飛向長虹,甚至有商家連夜包機趕赴綿陽,倪潤峰忙得顧不上吃飯,左手拿著飯盒,右手簽著訂單。

(正在賣貨的倪潤峰;圖源網絡,侵刪)

同行們當然不肯吃這個啞巴虧,他們聯手對抗長虹,以「囤積」的名義直接上告到信息產業部。信息產業部明確發話:長虹買管完全是企業行為,政府不干預,長虹願意要,彩管廠願意給,這是雙方需求所定,不能偏激地給長虹戴上「囤積」的帽子。而長虹作為用戶率先支持彩管行業的「自律價」,使長期苟延殘喘的彩管廠商得以揚眉吐氣,這對電子行業本身來說是件好事。

創維的黃宏生曾規勸倪潤峰:「一個健康的生態環境,應該是先有森林,後有大樹。」

倪潤峰卻說:「我的觀點是,先有大樹,後有森林。」

然而,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堡壘總是從內部被攻破。倪潤峰算得清價格,卻算不透人心。他萬萬沒想到,有些彩色顯像管廠家沒有遵守「專供」的承諾,暗中增加產能向其他彩電企業供貨,與此同時,東南沿海地區的彩管走私屢禁不止,衝擊著長虹岌岌可危的「壟斷地位」。

本可用於新產品、新技術研發的資金被用於商戰,用真金白銀囤積的彩管失去了用武之地,長虹也因此背上了財務壓力。1998年-2000年,長虹的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33.28%、-70.68%和-77.31%。

2000年,倪潤峰以身體不適為由「隱退」,袁邦偉、王鳳朝、趙勇組成的「長虹鐵三角」暫時擔任起管理的任務。

在此之前,王鳳朝曾被很多媒體視為「倪潤峰策略最好的執行者和未來接班人」。他畢業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在倪潤峰開啟「長虹大彩電時代」那一年加入了長虹,先後擔任長虹公司設計二所副所長、生產計劃處處長、質量生產處處長、空調事業部部長、經濟運行中心總調度長、副廠長、副總經理等職,直至擔任長虹集團公司副董事長、執行總裁兼四川長虹股份公司總經理。

不過,2001年2月,修養歸來的倪潤峰重新以CEO的身份執掌長虹,趙勇遞交了辭職報告。

長虹方面表示,長虹是個幾萬人的團隊,這個團隊的核心還是倪潤峰,其他任何人的進出,都是普通的人事變動。

雙管齊下

為了重振雄風,倪潤峰選擇雙管齊下。

第一槍打向海外市場。

2001年,在數度赴美考察之後,倪潤峰主導長虹與APEX合作,以開闢美國市場。

這是一場豪賭,賭的不是國際化的難度,而是人品。APEX董事長季龍粉「聲名遠播」,曾拖欠國內多家電器公司的貨款,但倪潤峰依然與其達成了合作協議。

2001年7月起,長虹彩電源源不斷地發往美國;2002年,長虹的出口額達7.6億美元,其中APEX就占了近7億美元;2003年長虹出口額達8億美元,APEX占了6億美元。

然而,長虹出口的產品並沒能換回大把的美元,季龍粉多次以質量問題或未收到貨為由,拒付或拖欠貨款。

有長虹內部人士在接受採訪時透露,長虹與APEX簽訂的出口合同規定,接貨後90天內APEX就應付款,否則長虹方面有權拒絕發貨。

然而,長虹一方面提出對帳的要求,一方面卻繼續發貨,對帳對了一年多,APEX的欠款數額不降反增。

長虹2003年年報和2004年半年報顯示,APEX拖欠長虹的應收貨款已高達40億元,這筆欠款也為長虹的衰落埋下了伏筆。

倪潤峰的另一槍打向內部管理。

在公開場合,倪潤峰多次提到長虹的「大企業病」,他親力診治,而他的治療方式是直接手術——由管理層對長虹進行收購,即MBO。

當時的報道中有業內人士直言:「長虹隸屬綿陽市國資,國有股是絕對控股地位,政府是大股東,所以長虹要不要改制,如何改制,都不是倪總說了算的。」

但倪潤峰卻表示,「我們多次與政府部門溝通過,目前政策很明確,因為彩電行業是競爭性行業,未來國有股會逐步退出,長虹將成為民營企業。」

2003年3月,倪潤峰的表態更加直接:「國資委作為投資主體和出資人的代表,對企業不要什麼都管,否則企業無所適從。」

然而,當時的報道中幾乎都是倪潤峰在針對MBO話題發聲,綿陽政府自始至終都保持著沉默。

2004年6月30日晚,來華訪問的比爾·蓋茨在北京國際俱樂部組織飯局,宴請中國本土及外企的50多位政商界人士,倪潤峰與蓋茨同桌會晤,相談甚歡。

一周後,四川長虹召開集團領導人任免會議,倪潤峰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解除了職務。

這一年,倪潤峰60歲,確實到了法定退休年齡。年少入川,倪潤峰「戰天鬥地」的剛硬性格從未在巴山蜀水中消解,60年代大學生的理想主義色彩也被他釋放到了極致。

而在倪潤峰第一次歸來時就辭職的趙勇,離職後擔任綿陽市副市長三年,又在倪潤峰解甲歸田後接任董事長。這一次,終於不再是「普通的人事變動」。

2005年,王鳳朝調離了長虹,被視為倪潤峰時代正式結束的標誌。整整20年間,倪潤峰將長虹推向頂峰,但終究沒有主導長虹的長紅。

換帥不代表解決危機,倪潤峰離開了,但長虹仍要前進。要前進,就要先看準方向。

2005年12月27日,郎咸平在成都銀河王朝酒店舉行演講,在完成對於中國國企改革的演講後等待提問。一位觀眾搶先發問,言辭辛辣,雙方你來我往,火藥味之濃引得現場觀眾接連叫好。

這位提問的觀眾,是自費買票進場的趙勇,而他發問的焦點,正是長虹MBO。

在此之前,郎咸平曾評論過長虹與倪潤峰的MBO,趙勇希望郎咸平澄清事實。在二人的唇槍舌劍中,趙勇堅稱長虹沒有MBO的企圖,顯然,他比任何人都明白倪潤峰被換掉的根本原因。

趙勇在辯論方面的能力被郎咸平碾壓,但他藉此機會傳達了一個態度——不會帶領長虹MBO。

但長虹是否應該MBO,體制問題是否會成為長虹的阻礙,趙勇的表態是給誰看的,都是懸而未決的問題。

此時已是成都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的王鳳朝曾在股東大會上說,長虹現有的體制已經成為進一步發展的深層次障礙。

但趙勇在體制方面的思路偏向保守,他希望在照顧各方利益的同時推進大船緩緩前進,這是大集團接班人難以擺脫的桎梏,「逍遙子」張勇想必深有同感。

雙重桎梏

趙勇為長虹找到的解題思路是科技。

他喊出「科技第一」的口號,並數次對媒體強調自己「技術派」的身份。

在接任董事長之後,趙勇推行了兩大舉措:一是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希望解決中國平板電視的「缺屏之痛」;二是收購美菱電器和華意冰箱,進軍冰箱和空調領域,完善「黑電+白電」的產業布局。

而在長虹的主業方面,當時的國內彩電行業正處在由傳統CRT電視向上升級換代的窗口期,面臨著等離子技術和液晶技術的路線之爭。

2005年,趙勇做出決斷:等離子將是未來市場的趨勢,四川長虹全面押注等離子面板。

2006年,長虹先以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韓國歐麗安等離子公司,又斥資7.2億元成立四川虹歐,主營等離子面板,規劃總投資6.75億美元,面板年產量達到216萬片。

但不幸的是,液晶技術率先取得重大突破,等離子技術結構複雜、重量大、易發熱的缺點在液晶技術的反襯下被無限放大。2010年前後,松下、飛利浦、索尼、日立、三星、LG等「螢幕巨頭」紛紛轉投液晶陣營。

長虹已難掉頭,只能繼續投資等離子,換來連年虧損,撞了南牆才低頭。

四川長虹2013年報披露,截至當期末,公司針對虹歐公司的投資金額高達17.2億元。2013年,虹歐公司營業收入17.4億元,凈利潤為虧損3.47億元。

2014年11月,四川長虹以6420萬元的價格出售虹歐公司61.48%股權,長虹的等離子戰略才正式宣告失敗。

集團接班人還有另一個桎梏:試錯的成本太高,機會可能只有一次。

2015年7月,長虹集團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楊學軍以公開報案方式,實名舉報趙勇涉嫌嚴重濫用職權,4次決策繞過董事會私下做主的違規操作,導致長虹陷入巨額債務,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

趙勇並未被這次指控擊倒,但他是否被牽扯了精力,是否還能在任上發揮全部能力,沒有答案。

可見的是,長虹明顯「掉隊」了。作為最早的彩電龍頭,長虹接連錯失了家電、智慧型手機、人工智慧、物聯網、新能源汽車的風口。

目前,長虹系有7家上市公司,分別是四川長虹、華豐科技、長虹美菱、長虹華意、長虹能源、中科美菱、長虹佳華。此外,還有3家新三板掛牌公司,包括長虹民生、長虹格潤和愛聯科技。

而據官網介紹,長虹集團已發展成為集智能家電、核心部件、IT服務、新能源、半導體等產業為主的跨國企業集團,創新產品及業務遍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已超2億多用戶。在2022年,四川長虹位列四川企業100強第四位、製造業企業100強第一位、數字經濟企業50強第一位。

2003年,四川長虹營收141.33億元,凈利潤2.06億元;2022年,四川長虹營收為924.82億元,凈利潤4.68億元;增幅分別為556%、127%。

作為1990年代後期的A股第一藍籌,四川長虹的總市值從1998年650億元的巔峰,下跌至如今的205億元;而家電領域的「後起之秀」,美的集團市值4064億元,海爾集團市值2217億元,格力集團市值2103億元。

結語

2018年,改革開放40周年,退休多年的倪潤峰被評為100位「改革先鋒」之一,「企業軍轉民實踐的創新者」的評語,為他波瀾壯闊的職業生涯畫上了真正的句號。

2018年,趙勇曾提出,長虹到2025年整體銷售規模要達2000億元,主要產業穩居國內第一集團,並培育出一批細分行業隱形冠軍。

如今,長虹接連告別「倪潤峰時代」和「趙勇時代」,曾經的是非功過和豪言壯語成為過去式,進入第三代領導班子執掌的新階段,長虹的任務凝聚於一點:要長紅,先翻紅。

長虹第三代掌門人柳江,於2022年10月從綿陽市政府秘書長位置調至長虹控股集團擔任總經理,不到一年時間,柳江全面接管長虹控股集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2a8842b32664c534dedaa6c2b3b04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