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風雲 | 貴人鳥「脫鞋」,方便下田?

2023-09-28     觀潮新消費

原標題:國潮風雲 | 貴人鳥「脫鞋」,方便下田?

作者 | 青翎

編輯 | 杜仲

來源 | 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

貴人鳥最終還是「飛走了」。

9月22日晚間,貴人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貴人鳥」)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擬優化調整公司經營業務,以糧食業務作為公司未來主要經營發展方向,優先、重點做大做強糧食業務。

與此同時,鑒於運動鞋服業務自司法重整以來收入下降、持續虧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公司將逐步退出運動鞋服業務。

事實上,自從貴人鳥涉足糧食業務以來,傳統的鞋服業務就成了累贅,財報顯示,貴人鳥鞋服業務營收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別同比下滑14.65%和11.71%,2023年上半年,營收進一步下滑19.51%。

在半年報中,貴人鳥棄甲曳兵之心便已躍然紙上,「國內有效需求不足,運動鞋服行業可能迎來拐點,再加上小眾體育品牌的興起,給以『貴人鳥』為代表的中小運動鞋服品牌帶來非常大的發展壓力。」

如今,甩開尾大不掉的「靴子」,貴人鳥也該專注於「下田插秧」了。

A股鞋王

2014年,以「A股第一家運動品牌」的身份登陸上交所,市值最高飆到400億,力壓李寧、361°等同行的貴人鳥或許很難想到,在9年後的財報里,會將自己歸類成「中小運動鞋服品牌」。

和安踏、喬丹、特步等老一代運動品牌一樣,貴人鳥也源自被譽為「中國鞋都」的晉江,它們的起家方式也大致相同,承接國際大牌的生產需求,即做代工廠。

1993年,貴人鳥創始人林天福成立公司向菲律賓出口運動鞋類產品,4年後貴人鳥成立,不過此時林天福依然守著貼牌代工生意。

直到2002年,林天福決定放棄經營了十多年的貼牌生意,以「貴人鳥」為商標生產鞋類產品,貴人鳥品牌也由此誕生。

林天福的選擇在當時並不占主流。2001年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廉價又龐大的勞動力很快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國際大牌長驅直入,不少原先做獨立品牌的公司都淪落成大牌的接單工廠。

紅蜻蜓創始人錢金波曾提到,國際大公司往往會拿著大訂單來,「看上哪家,全部生產線都要,條件就是為外需貼牌生產。」

當時的國內市場品牌無數,鏖戰正酣,殺價無情,管理龐大的營銷網絡費時費力。相比之下,給國際品牌做代工,躺著賺點訂單費顯然更舒服。

學者周其仁在《城鄉中國》中曾寫道:那一波轉型當中,長三角、珠三角的製造業普遍發生了一種「流程性」的轉變。原本的「以商帶工」,逐漸演變成專業程度極高的「接單製造」。

但轉型成代工廠的品牌們未能預料到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及隨之而來的出口斷崖式下滑,在外需不振、內需難以消化龐大產能的宏觀背景下,代工廠們紛紛陷入倒閉浪潮。

相比之下,林天福在2002年毅然選擇做自主品牌倒顯得極富遠見。

和那個年代所有的鞋服品牌一樣,貴人鳥崛起的關鍵也在於明星代言。2007年,沒能靠體育明星帶火的貴人鳥轉戰娛樂圈,贊助了湖南衛視現象級選秀節目《快樂男聲》,憑藉小鮮肉的加持,貴人鳥迅速闖入年輕人的視野。

(圖源貴人鳥公司官網)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讓運動品牌成為中國市場新風向,於是林天福「乘東風」花重金力邀天王劉德華代言品牌,之後又接連邀請張柏芝、林志玲等明星拍攝廣告,巨星下場讓貴人鳥在大眾圈層日漸走紅。

與此同時,貴人鳥也通過贊助各項體育運動強化自身的運動標籤。2005年,貴人鳥花重金贊助美國男籃夢七隊;2006年,又成為國家保齡球隊、撞球隊、高爾夫球隊的唯一贊助商。

據歐睿國際數據,2008年的中國運動鞋服市場中,貴人鳥市占率為3%,在國產品牌中僅次於李寧、安踏、特步和361°。

2009年—2011年,貴人鳥門店數量從1847家激增至5067家,平均每年新增1000多家店。2010年—2013年,貴人鳥營收復合增長率為16.16%,凈利潤復合增長率達到23.97%。

2014年,貴人鳥登陸上交所,成為A股市場上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運動品牌,其市值最高飆升到400億,林天福本人也在2015年以190億元的身家成為泉州首富,風光一時無兩。

大開大合的產業擴張

2014年,國務院46號文件《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正式出台,其中明確提出要完善市場機制,積極培育多元市場主體,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體育產業領域。

一石激起千層浪,國家層面對體育行業條條框框的解放讓社會資本有機會加入戰局,將「行業」變成更具商業色彩的「產業」。

許是嗅到了體育產業的發展機遇,2015年,也就是林天福摘下「泉州首富」桂冠當年,貴人鳥開始藉助資本手段,參股或收購體育相關公司,逐夢「大體育」產業願景。

值得一提的是,貴人鳥上市當年,在美國拿下金融學士學位、後又就職於瑞銀投資銀行部的「少東家」林思萍入職貴人鳥,他的回歸既是為上市謀劃,也是為日後的產業擴張保駕護航。

多元化產業擴張的另一根源在於貴人鳥遭遇發展瓶頸,儘管從2009年—2011年,貴人鳥無論是門店還是營收都保持了快速增長,但受益於奧運風潮而崛起的品牌不止一家,安踏、李寧、361°和特步四家品牌依然穩居頭部。

2009年—2013年,貴人鳥市占率逐年下滑,分別為2.6%、1.9%、1.7%、1.5%、1.1%,離上述四家品牌距離越來越遠,因此貴人鳥的擴張也可以被視作為自身尋找新的出路。

貴人鳥的收購思路可謂是「大開大合」,儘管都是圍繞體育產業,卻橫跨了多個細分賽道。

2015年1月,貴人鳥豪擲2.39億元收購了虎撲體育15%的股權,並於3個月後與虎撲成立動域資本,動域資本先後投資了超級猩猩、悅跑圈、懂球帝等多個體育產業創業企業。

之後幾年,貴人鳥又陸續投資了康湃思體育、傑之行、享安保險經濟、AND1等項目。據不完全統計,到2017年林思萍就任副總裁時,貴人鳥已經先後涉足投資、科技、足球經紀業務、體育保險、運動項目管理、健身等多個領域。

僅一個案例便能說明貴人鳥在投資上的手筆之大:2017年,貴人鳥曾試圖斥資27億元收購威康健身100%股權,當時有媒體估算,貴人鳥收購威康健身的PE(市盈率)差不多是70倍,這筆交易最終在上交所的問詢下以失敗告終。

數十次收購讓貴人鳥的帳面資金捉襟見肘。從2018年開始,貴人鳥開啟了虧損模式,2018年—2020年,貴人鳥分別虧損6.86億元、10.95億元、3.82億元,直到2021年貴人鳥才扭虧為盈。

貴人鳥的渠道規模也在急劇收縮,2013年底,貴人鳥的終端零售門店達到5560家;而2018年—2020年,貴人鳥關店量分別達到了2810家、1123家和1397家;截至2020年底,也就是入局糧食業務的前一年,貴人鳥的門店量只剩下1396家。

(圖源貴人鳥2020年年報)

通過擴張尋找第二曲線的品牌不在少數,放眼國內市場,通過收購扶植子品牌最成功的要數安踏,「同根同源」的安踏在2009年收購了當時已成「燙手山芋」的FILA在中國部分地區的商標運營權。

2019年,在收購FILA的第十個年頭,安踏首次公布了FILA的營收:FILA在2019年上半年實現營收65.38億,增速高達80%,占安踏集團總體營收的44.1%。

另一個與貴人鳥相似的「反面教材」是李寧公司的大股東非凡領越,自2010年成立至今,非凡領越的業務橫跨體育地產、體育園、體育俱樂部、電競體育、鞋服多個行業,成為李寧本人試水大體育產業的「試驗田」。

但這些業務很難算得上成功,畢竟Clarks在被非凡領越收購後,當年就占據了集團營收的84.2%,而過去十多年苦心經營的業務直接淪落成「腳踝一般的存在」。

FILA能在安踏手裡「變廢為寶」有諸多原因,但如果與貴人鳥的擴張思路對比會發現,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安踏的擴張是跨品牌而非跨產業。換句話說,其成功的關鍵在於「保守」,或者說,貴人鳥擴張的失敗在於激進。

林思萍在事後也曾反思道:「對於我們自己來說,一家運動裝備公司一下子去做整個產業的投資,其實對這個產業的理解根本不到位,步子跨得太大了。」

鞋子硌腳,不便「插秧」?

截至2020年底,貴人鳥已經連續虧損三年,總負債達到了35.46億元,生產和財務狀況均已陷入困境,且已無償債能力。

2021年4月,徘徊在退市邊緣的貴人鳥等到一位「泥菩薩」,主營糧食貿易的黑龍江泰富金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泰富金谷」)作為重整投資人,以約4.2億元的價格取得了貴人鳥3.2億股股票,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0.36%,成為貴人鳥的第二大股東。

由此貴人鳥開啟了「左手賣糧,右手賣鞋」的雙主業經營的業務模式。

(圖源貴人鳥公司官網)

2022年7月,泰富金谷董事長李志華成為貴人鳥新董事長兼實控人,貴人鳥對糧食業務的投入力度更加明顯。

2022年12月,貴人鳥此前成立的全資子公司金鶴米程萊農業(上海)有限公司以3.73億元現金購買和美泰富固定資產、土地使用權、在建工程。

與此同時,貴人鳥全資子公司齊齊哈爾金鶴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金鶴農業」)以0元收購和美泰富持有的全部智慧財產權。

官網顯示,和美泰富業務涵蓋訂單農業、糧食深加工貿易、精品大豆油深加工、倉儲物流等,主打中高端大米品牌「金鶴大米」,背後實控人正是李志華。

1月13日,貴人鳥在互動平台回復稱,公司收購和美泰富相關資產後,將積極開拓糧食加工、銷售業務,並在紮根主業的基礎上積極深化公司糧食產業布局。

得益於糧食業務的引入,2021年,貴人鳥營收同比增長19.43%,達到14.19億元,歸母凈利潤達到3.6億元,實現扭虧為盈。2022年財報顯示,貴人鳥糧食業務同比增長333.83%。

而另一邊,傳統的鞋服業務越來越成為貴人鳥增長路上的絆腳石,2021年和2022年,鞋服業務營收連續兩年下滑,截至2023年上半年,該業務占比已不足50%,雙主業經營的天平開始逐漸倒向糧食業務一邊。

今年3月6日,貴人鳥在農產品的布局上進一步深化,花費1億元成立金鶴(齊齊哈爾)預製菜產業園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含:初級農產品收購;糧食收購;穀物種植;小微型客車租賃經營服務等。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2年預製菜市場規模為4196億元,同比增長21.3%,預計2026年預製菜市場規模將達億萬級別。

在紅海一片的鞋服市場,貴人鳥已經淪落成「中小型運動鞋服品牌」,但在處於風口期的預製菜市場,貴人鳥又是一家年入20億、運營糧貿生意多年的上市企業,孰輕孰重自有論斷。

更重要的是,鞋服與農業幾乎不存在關聯度,所謂的雙軌運營基本等同於同時經營兩家公司,彼此之間難以相互扶持,只會互相消磨,捨車保帥也是不得已而為。

結語

但脫了鞋也未必能「插好秧」。

2023年半年報顯示,貴人鳥糧食業務毛利率為10.86%,運動鞋服和招商及代運營業務毛利則分別為25.77%和29.84%,鞋服業務收入比糧食業務少了10億元,但毛利卻更高。

與此同時,貴人鳥在今年1月發布的業績預告中表示實現凈利潤7477萬元,但4月發布的年報卻顯示凈利潤為虧損941.37萬元。業績「變臉」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關注,在半年報發布的後一周,貴人鳥就收到了監管部門出具的警示函。

儘管在貴人鳥的官網上,「豐衣」與「足食」還能比肩同行,但細數過往種種不難看出,「豐衣」早已不再被做農業起家的新董事長視如己出,更何況,曾經力挽狂瀾的少東家如今也已離任。

(圖源貴人鳥2023年半年報)

貴人鳥終究變成了「無足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e0840c6479e03e52d9fad51752db8eb.html